山东海科新源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科新源”)将于4月8日上会,拟登陆创业板,本次IPO拟募资15.1亿元,用于锂电池电解液溶剂及配套项目(二期),募投项目包括建设1套4万吨/年电池级碳酸乙烯酯装置、1套6万吨/年电池级碳酸甲乙酯/二乙酯装置和2套7万吨/年碳酸二甲酯装置。
海科新源重要资产来自于国有企业山东东营石油化工厂,几经演变后,成为了曾为东营石油化工厂厂长杨晓宏控制的私有企业,而在改制过程中涉及职工股问题,至今未完全解决,还有23名职工股不予配合清理。
历史沿革复杂股权转让曾出现漏税、纠纷,曾签订对赌协议
资料显示,公司前身为东营市海科新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为“新源有限”),设立于2002年10月,由自然人杨晓宏、商宝光共同以货币出资设立,注册资本为1,000.00万元。
仅过半年,2003年4月,杨晓宏、商宝光分别将其持有的新源有限24.12%的股权(241.20 元出资额)、71.48%的股权(714.80万元出资额)转让给海科化工,转让价格为每股1.00元。
实际上,上述转让系代持还原。新源有限设立时,杨晓宏和商宝光持有的新源有限全部股权系代海科化工持有。根据当时的《公司法》(1999年修订)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由二个以上五十个以下股东共同出资设立”,为了规避该违法行为,进行了上述代持行为。
2003年4月,公司还进行了首轮增资。注册资本由1,000万元变更为 2,228.881万元,新增部分由职工股东认购904.46万元,由海科化工认购 324.421万元。职工股东中除杨晓宏、合计10人持有的新源有限8.97%股权(对应出资额200万元)系真实持有外,其他职工股东合计持有的新源有限33.58%股权(对应出资额 748.46万元)由张春生等其他工商登记的37名自然人股东代为持有,而实际由434名实际股东持有。同样是为了规避《公司法》规定的股东人数的上限。
招股书披露,2011年7月,公司进行了股权代持解除。彼时,杨晓宏等47名自然人股东将其持有的新源有限42.423%的股权(对应出资额945.56万元)以3,025.792万元的价格转让给海科化工,李松检将其持有的新源有限0.13%股权(对应出资额2.9万元)转让给张化岚,李松检转让给张化岚的股权的实际股东系任海芳,该等股权转让为名义股东调整。股权转让完成后,前述444名自然 人股东中,除任海芳1人外,其余443名自然人股东均已退出。
不过,实际取得访谈的历史股东仅323人,120人自然人股东未取得联系。同时,海科化工关于此次应代扣代缴所得税的金额计算方式有误,存在未足额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情形。
2017年6月,任海芳将其实际持有的新源有限0.13%的股权(对应2.9万元 出资)以9.28万元转让给新源商务,此次股转产生的溢价也未足额缴纳个人所得税。
财经参考注意到,除了公司曾存在职工持股外,其股东也存在类型情形。2020年5月,海科控股通过收购发行人100%的股权,成为控股股东,海科控股为海源投资全资子公司。2020年5月,海源投资股权结构调整为新润投资持股97.27%、艾德诺持股2.73%,其中,登记在曹晓东名下的艾德诺84.09%合伙份额为海科化工历史沿革中形成的职工股未清理完毕部分对应的权益,2021年9月,这部分权益已办理提存公证,对应的海科新源持股比例为1.87%。
资料显示,海科化工由国企东营石油化工厂于2001年1月改制而来,曾存在多达663名员工持股。2017年,新润投资集中收购 624名实际出资人的权益后至2021年3月期间,又陆续收购12名实际出资人的权益,但截至招股书出具日,仍有剩余23名实际出资人未充分配合,职工股未清理完毕。该部分人员未来可能会与公司控股股东发生诉讼纠纷或其他争议的风险。
其实,双方曾发生过纠纷。前述剩余23名实际出资人中有王玉秀、孙振林、张玲等8人曾与海科化工存在股东资格确认纠纷。
2020年9月,为了充盈资金,公司进行了增资。注册资本138,658,927.00元增加至162,230,703.00元,新增注册资本23,571,776.00元,新增注册资本由辰通创投、金浦投资、潍坊北汽、珠海北汽、睿晟投资、璟侑贰期、璟侑叁期、赵洪修、合银湘德认购,增资价格为每股18.03元。同时双方还签订了对赌协议,但具体相关内容并未披露,而随着公司上市日程的临近,上述投资者又于2021年2月又与公司终止了对赌协议。
与大客户天赐新材披露数据相差过亿,与供应商滨化股份披露数据相差千万
招股书披露,2019年-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04,657.91万元、166,048.19万元和307,246.05万元,收入逐年增加,但这数据是否靠谱?
依据一般财务勾稽原理,与这个规模含税收入相匹配的必然有相同规模的现金流量流入和新增相同规模的应收账款等经营性债权体现。
以2020年为例,公司不含税营业收入为166,048.19万元,其中,外销收入为36,475.82万元,根据该年度外销收入增值税为0,内销销售产品适用13%的增值税税率核算,公司该年度的含税收入约为182,892.60万元。
财务数据显示,2020年,公司“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88,366.21万元,同时,2020年末的预收款项(合同负债)为1,714.40万元,较2019年末的607.34万元增加了1,107.06万元,结合预收款项影响,则与2020年营业收入相关的现金流量流入金额为87,259.15万元。
与含税收入勾稽,则有95,633.45万元的含税收入因未收到现金流入从而形成了新增债权。
公司资产表显示,2020年的应收票据为10,759.43万元、应收账款为40,019.90万元,应收款项融资为4,851.19万元,坏账准备为2,106.31万元,合计金额为57,736.83万元,较2019年相同科目增加了30,791.98万元;较上述勾稽得出数据少了64,841.47万元。
图源招股书
那么,该差异是否由于票据背书等影响引起的呢?招股书显示,2020年,公司应收票据已背书或已贴现未到期金额为42,714.61万元,综合该因素影响,仍存在22,126.86万元的差异。
如此,如公司无合理解释,则2020年,公司约2.21亿元的含税营业收入成了“无源之水”,既未收到现金又未形成新的债权,涉嫌虚增。同样,报告期其他各期也存在类型情形,部分含税收入来源不明。
实际上,除了公司自身披露的营收数据不合财务勾稽逻辑外,其披露的销售数据与客户天赐新材披露的采购数据也发生“冲突”。
招股书披露,天赐材料为公司报告期内的第一大客户,2019年至2021年公司对天赐材料的销售金额分别为15,111.71万元、35,479.87万元和82,367.70万元,占比分别为14.44%、21.37%和26.81%;均逐年显著攀升。
而天赐材料的披露的2019年-2021年年报中并未上述数据。2019年天赐材料对“供应商2”的采购额16,788.34万元与上述对应年份销售额虽然最为接近,但要多出1,676.63万元;2020年天赐材料对“供应商1”的采购额33,769.39万元与上述对应年份销售额虽然最为接近,但却少了1,710.48万元.相差千万或是由于交易收入确认的时间点不一致形成的差异。但在2021年天赐材料披露的年报显示,其对第一供应商的采购额为92,865.86万元,两者相差10,498.16万元。相差过亿恐难用时间确认不一致来解释。
图源天赐材料2021年年报
与此同时,公司与供应商披露的数据也出现矛盾。据招股书还披露,滨化股份是海科新源报告期内的第一大供应商,公司2019年至2021年向其采购了环氧丙烷的金额分别为18,414.68万元、20,718.92万元和29,867.30万元。
由于滨化股份暂未披露2021年的年报数据,我们无从考究。但从2019年和2020年的年报数据来看,均与公司披露的采购数据存在差异。尤其是2020年,滨化股份“客户4”的19,602.44万元销售额与公司采购额很接近,但相差金额却达1,116.48万元。
财经参考注意到,海科新源还存在对滨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斯尔邦石化有限公司等24家企业既采购又销售的情形。
其中,滨化股份等7家企业既为原材料供应商,又为客户。销售金额较小,报告期内共销售859.93万元,但采购金额及占比较大。
图源招股书
另外,公司对14家贸易商实行既采购又销售的情形。报告期对其销售金额累计为8,936.06万元,对其采购金额累计为5,784.91万元。
图源招股书
需注意的是,海科新源对贸易商的采购还存在高买低卖的诡异现象。尤其是丙二醇的交易,除2018年外,其他各期均是采购价高于销售价格。那么,公司赔本赚吆喝的背后到底图的是什么?
图源招股书
重要供应商多家环保违规、失信,员工利用职务便利涉嫌受贿海科化工曾多次虚开发票
招股书显示,公司的过半采购来自于前五供应商。2019-2021年,海科新源对前五供应商的采购额分别为:3.8亿元、5.28亿元和8.16亿元,占比分别为64.02%、49.08%和51.98%。
不过,从质地来看,多家供应商存在经营风险。招股书显示,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为公司2021年第二供应商,对其采购金额为1.71亿元,天眼查显示,该公司涉及诉讼纠纷50多起,三次被法院列入被执行人行列,2020年7月,该企业还被肥东县人民法院列入限制消费单位。而该企业还曾因焚烧产生的飞灰及炉渣未按危险废物管理的环保违规被当地环保部门处罚5万元。
公司重要供应商江苏斯尔邦石化有限公司涉诉讼纠纷40多起,先后7次被法院列入被执行人行列,该企业2020年11月被连云港市连云区人民法院列入失信被执行人(俗称“老赖”),2019年、2020年,该企业分别为公司第三、第五供应商,海科新源两期共向其采购1.15亿元。
图源天眼查
公司重要供应商山东三岳化工有限公司涉诉讼纠纷30多起,先后6次被法院列入被执行人行列,近一年内被处罚5次,处罚金49.23万元,2021年擅自倾倒、堆放工业固体废物造成工业固体废物扬散、流失、渗漏被当地环保部门处罚,并一次性处罚金20.62万元。2019年-2021年,该企业分别为公司第五、第三、第三供应商,海科新源共向其采购2.46亿元。
图源天眼查
公司2019 年第二供应商为无棣鑫岳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对其采购额为7,171.76万元,天眼查显示,该企业涉及诉讼纠纷80多起,被法院执行7次,2021年1月被列入限制消费单位。该企业曾因超标排放被罚64.7万元,2018年11月,未经批准擅自占用埕口镇邢家山子村集体土地被罚11.5万元。
另外,公司的工程施工供应商锦宸集团涉及诉讼纠纷390多起,涉及金额2.63亿元,该企业被法院列入被执行人多达101次,仅2021年就达12次,同时,该企业从2013年起8次被列入失信人被执行行列,2019年5月被丰县人民法院出具了限制消费令。
图源招股书
其实,海科新源自身经营也存在内控漏洞,还曝出了员工受贿的丑闻。
2018年5月,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并作出了案号为(2018)鲁0502刑初198号的《董海丰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一审刑事判决书》,据显示,董海丰利用担任东营市海科新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外贸部报关员和商务支持部物流管理员的职务便利,多次收受相关单位的好处费,为其谋取利益7.05万元。
图源裁判文书网
而作为公司的关联方海科化工多次卷入虚开发票案。招股书显示,海科化工曾为公司的创始股东,2014年6月前,一直为海科新源的控股股东。现为同一控制下的关联方。
根据已公开的案号为(2013)铁刑初字第80号的《王爱民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一审刑事判决书》、案号为(2014)利刑初字第22号的《薄德山、张新忠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一审刑事判决书》、和案号为(2016)鲁0502刑初47号的《刘某犯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一审刑事判决书》显示,海科化工均向他人虚开增值税发票。
图源裁判文书网
财经参考注意到,公司与海科化工存在资金往来,2019年、2020年,海科新源分别向其拆入资金2,446.75万元、28.07万元;2019年向其拆出资金4,280.28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与海科化工等关联方的上述拆借金额中包含部分无真实交易背景的票据往来,其中,公司收到票据10,793.46万元、支付票据17,217.54万元。
- 海科新源信披数据有问题,个别员工受贿关联方涉多起虚开发票案2022-04-07
- 垒知集团携手央企进军新能源光伏赛道2022-04-06
- 华为新十大军团正式走向台前 “业务大军”能否高效突破存挑战2022-04-06
- 博众精工实控人坚定信心拟增持股份,未来可期券商给出重要评级2022-03-31
- 福元医药实控人曾陷“蒋永舟受贿案”,信息披露真实性存疑2022-03-30
- 九州风神最新利润“大跳水”,两成收入来自“俄乌”地区2022-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