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翔金泰信披数据存疑,关联方股东多次行贿
财经参考 王东升 肖敬远 2022-11-28

1月28日,重庆智翔金泰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翔金泰”)即将上会,接受科创板上市委审议,重庆首富蒋仁生或将再收获一家上市企业。

财经参考注意到,智翔金泰成立7年至今无产品上市,导致长期亏损,2019-2022年,四年间公司预计亏损14亿,为了“补血融资”,公司向资本市场发起了冲击,此次募资资金达39.8亿元。

原材料采耗存不匹配,参保人数与工商官方显示数据不一致

招股书披露,公司原材料主要为日常经营所需耗材、试剂、原辅料、包材及其他原材料等。

2019-2021年,公司对前五原材料供应商的采购额分别为1,950.11万元、1,993.21万元和2,743.43万元,占当期原材料采购总额的比例分别为56.26%、52.67%和44.41%。由此可得,公司原材料采购总额分别为3,466.25万元、3,784.35万元和6,177.51万元。

一般而言,材料等采购经过生产经营之后,完成产品销售确认的部分会被结转于营业成本,刨去研发所耗其余的会留在存货当中。

报告期内,公司未产生主营业务收入及主营业务成本所以公司主要的原材料消耗在研发上,2021年,研发费用中的材料费为3,495.68万元。

  

采购与耗用之差即为每年原材料新增之额。由上述采购和耗用的数据可知,公司2021年采购与消耗之差为2,681.83万元。即2021年的原材料库存额较2020年要减少2,681.83万元。 

然而,招股书显示,公司2021年的原材料库存3,398.73万元,2020库存的1,590.97万元增加了1,807.76万元,与上述相差了874.07万元

 

根据2020年的采购与耗用得出结余的原材料库存增加额为515.92万元,而实际披露的增加额为455.89万元,相差了60万元。

同时,公司在员工缴纳社保人数方面,招股书中披露的数据与官方工商显示的数据存在差异。

2019-2022年1-6月,公司员工合计人数分别为199人、246人、313人和341人,其缴纳社保人数分别为195人、242人、306人和334人。

而根据工商资料显示,公司在2020年4月30、2021年6月1日和2022年5月18日公布的2019年、2020年和2021年的年报中显示,其参保人数分别为82人、112人和175人,较招股书披露的人数分别少了117人、134人和131人。

那么,究竟是那个数据在说谎?为何相差约一倍的人数。

搞了7年仍无产品上市由于竞争激烈2个研发项目终止2.1亿元“打水飘了”,累亏14亿存款不足0.26亿包括募投用地所有房产均抵押贷款上市募资39.8亿,未纳入医保产品上市变现存风险

招股书显示,公司前身智翔有限设立于2015年10月,由上海智翔出资5,000万元设立。公司是创新驱动型生物制药企业,主营业务为抗体药物的研发、 生产与销售,在研产品为单克隆抗体和双特异性抗体。

公司的大量资金主要用于研发,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目前拥有12个在研产品,6个产品(9个适应症)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其中GR1501针对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适应症已于2022年9月完成III期临床试验的随访,达到主要临床终点。

但在行业内研发经营了7年,目前无一产品进入市场,导致无主营业务收入。公司上述在研产品能否进入市场实现变现还是未知数。甚至,上述在研产品还存在半途而废的可能,智翔金泰此前就有这方面的先例。

2022年3月,公司终止了GR1405和GR1401项目的研发,GR1401项目累计投入为5,310.04万元,GR1405项目累计投入为15,906.74万元,约2.1亿元的研发投入“打水漂了”。

GR1405为抗PD-L1单克隆抗体药物,项目终止原因为竞争激烈;GR1401为全人源抗EGFR单克隆抗体注射液,其终止原因为GR1401研发策略调整为与 GR1405联合用药,因GR1405终止研发而终止该项目。

由于长期无主营业务收入,而每年在研发上要大量烧钱,导致长期亏损。

2019年-2022年1-6月(报告期),公司投入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2,466.19万元、19,352.72万元、29,526.83万元和12,168.63万元。

2019年-2021年,公司持续亏损,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为-15,797.99万元、-37,261.56万元和-32,213.27万元,三年累计亏损8.53亿元,截至2021年末,未分配利润为-8.25亿元。

根据公司预计,2022年,其亏损幅度进一步加大至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58,270.24万元至-60,702.55万元,即四年下来,公司亏损了14.35亿元,公司即将带着约-14亿元的未分配利润上市。

由于未实现盈利,导致公司严重“缺血”。报告期内,公司现金流常年净流出,现金流净额分别为-13,112.36万元、-14,039.24万元、-23,782.33万元和-8,538.16万元。银行储备方面,2022年6月末,公司的货币资金余额为2,562.06万元,其中银行存款为2,561.16万元,不足0.26亿元。

为此,不得不举债。为了顺利获得贷款,智翔金泰还抵押了自有7处房产。截至2022年6月末,公司已获得长期贷款 6.43亿元,该贷款以渝(2017)巴南区不动产权第000394531号土地使用权作为抵押,该土地上的房屋所有权被视为一并抵押;被抵押土地、房产系发行人主要生产经营场所,且发行人此次募投 项目抗体产业化基地项目一期、二期均位于该地址。

招股书显示,公司此次募资总额达39.8亿元,约目前资产总额的4倍。主要用于抗体产业化基地的扩建,抗体药物的研发及补流。

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尚未有获批上市的产品,共有2个产品处 于 III期临床研究阶段,4个产品处于早期临床研究阶段。

公司进展最快的产品GR1501预计在2024年初获批上市,GR1801预计在 2025年获批上市,GR1802预计在2026年获批上市。

产品上市后,未来销售收入的产生主要取决于公司产品市场推广力度、医生及患者对公司产品的接受程度等因素,而目前集中研发的智翔金泰采用何种销售方式,是否具备营销推广的丰富经验?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主要在研产品均为生物创新药,与生物类似药相比,生物创新药不能享受相同通用名下生物类似药自动进入医保等优惠政策,需每年单独申请列入医保目录。

由于国家医保目录会不定期根据治疗需要、药品使用频率、疗效及价格等因素进行调整,如公司开发出的新产品或新适应症在获批上市后的较长时间内未能成功被列入医保目录,则可能导致相关产品的销售额不能快速增长或者出现下降,从而对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兄弟公司兼股东“带金”销售陷入多起受贿案,与关联方发生频繁的资金往来拆入6.04亿元向实控人拆出1.04亿元,“老子成了儿子”拼凑上市重庆首富“蒋仁生”能否再圆资本梦?

除了控制智翔金泰外,实控人蒋仁生还坐拥千亿疫苗巨头智飞生物。

公开资料显示,在防疫站工作了20年的蒋仁生瞄准了疫苗市场,在成都干起了疫苗销售。2002年,得知重庆金鑫生物制品公司因为亏损要转卖,他和刘俊辉、吴冠江花费50万收购了该企业,并更名为智飞生物。

但由于经营体念不同,创业不久便分道扬镳。多年的防疫工作经验,让他洞察A+C脑膜炎疫苗必有大市场。2005年,智飞生物凭借独家代理权,一年时间卖出2000多万支疫苗。

2007至2008两年间,蒋仁生操盘了五次重组并购,将绿竹制药、重庆智仁、安徽龙科马这三家具有实质性产品研发的企业收入囊中,推动了智飞生物2010年上市。

不过,靠代理销售起家的智飞生物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了“带金”销售,多次涉入受贿案。

2022年10月,广西阳朔县法院发布了案号为(2022)桂0321刑初102号的《潘定权受贿案》,2019年至2022年期间,潘定权利用其担任桂林市疾控中心主任、党委书记的职务便利,为重庆智飞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在桂林市疾控中心的宫颈癌疫苗销售推广业务上提供帮助,分4次收受区域经理黄某2给予的现金共计40万元。

 

2017年8月,山东蓬莱市人民法院发布的判决书显示,孙红亮时任智飞生物在山东市场的大区经理,在业务往来中,为提高其负责推广的疫苗销售数量,于2011年中秋节至2015年春节期间,违反国家规定,多次给予时任蓬莱某科科长的于某现金共计26800元和价值8000元的购物卡。

2018年1月,《王某受贿二审刑事判决书》显示,2011年至2012年,王某在采购疫苗过程中,利用职务之便违反规定收受重庆智飞经理孙某回扣款8万元。

2017年11月,《宋某某受贿一审刑事判决书》显示,2011年7月份以来,被告人宋某某利用担任睢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的职务便利,在疾控中心采购疫苗过程中,收受智飞生物经销商孙某回扣款8.44万元。

2021年5月以来,智飞生物股价在二级市场遭受了巨大的波动,从高点的231.19元/股一路下滑至11月25日收盘的90.41元/股,股价出现了腰斩。

其实,同一控制下的智飞生物还是公司的间接股东。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日,智睿投资直接持有公司20,000.00万股,持股比例为72.73%,系公司的控股股东,而智飞生物持有智睿投资10%股份。

另外,双方还发生着关联交易。2021年,公司及子公司向智飞生物全资子公司智飞龙科马提供了提供新冠疫苗关键物料国产化替代研究及CHOZNGS商业许可的转授权,获得报酬3,900万元。

除了与智飞生物发生关联交易外,发行人与智睿投资、宸安生物、蒋仁生存在多笔金额拆入,报告期内,共向上述3名关联方借入资金6.04亿元,同时向蒋仁生、常志远、钱军华存在多笔金额拆出,拆借金额为1.06亿元,其中,向实控人一次性拆借1.04亿元。

如同智飞生物一样,蒋仁生也是利用智翔有限为上市为主体,进行了资产重组,收购了上海智翔、智仁美博。

2020年12月22日,智睿投资将其持有的上海智翔4,000万元出资额(占注册资本的80%)以4,0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智翔有限;同意单继宽将其持有的上海智翔1,000万元出资额(占注册资本的20%)以1,0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智翔有限。

同日,智睿投资将其持有的智仁美博3,000万元出资额以476.64 万元转让给智翔有限,同意百特美博将其持有的智仁美博2,453万元出资额以333.33万元转让给智翔有限。

而收购前一个会计年度,2家企业均大幅亏损,上海智翔的净资产更是为-1.74亿元,其收购价大幅高于净资产为人诟病。

 

其实,上海智翔曾为“智翔有限”的老子,而在上述收购发生的前三天,2020年12月19日,上海智翔将其持有的智翔有限2,625万元出资额以7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单继宽,将其持有的1,125万元出资额以3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常志远;将其持有的1,250万元出资额以333.33万元的价格转让给刘志刚。至此,退出股权后又被收购至“智翔有限”,成为其子公司陪同上市。

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10月27日,蒋仁生以1400亿元位列《2021年胡润百富榜》第21位,成为重庆首富。

招股书披露,蒋仁生间接通过智睿投资持有公司65.46%股份,又间接通过智飞生物持有公司3.51%股份,即持股比例约为68.97%,根据上市后160亿的估值,其财富值又将暴增百亿。

公司信披数据是否真实?公司预计何时盈利?并无销售和推广的经验是否会利用智飞生物的渠道进行销售、推广?财经参考就上述问题致电公司,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