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文件支持完善发行上市制度,创业板注册制要来了!
来源;第一财经网 财经参考 2019-08-19

创业板推动注册制改革、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上先行先试、探索创新跨境金融监管,一直充当金融改革排头兵的深圳和资本市场,正在迎来新的重磅利好。

8月18日下午,中共中央、 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下称《意见》)明确提出,将完善创业板发行上市,创造条件推动注册制改革,开展数字货币研究与移动支付等创新应用,并促进深圳与港澳市场基金产品互认。

作为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深圳一直是金融创新、开放的窗口,早在2012年就开始了跨境人民币贷款试点。此次《意见》赋予深圳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上先行先试,探索创新跨境金融监管的全新任务。此外,创业板在资本市场改革上先行一步,但如今却面临着科创板、港交所创新板的竞争压力。“创业板发行上市改革,简单来说,就是推行注册制。”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向第一财经分析,在尽快推行注册制的同时,可以以更大的包容性、更低的门槛,把改革的步伐迈得更大一些。

创业板注册制“妥当且必要”

在《意见》提出的支持深圳建设先行先试示范区的措施中,最亮眼的内容之一就是“研究完善创业板发行上市、再融资和并购重组制度,创造条件推动注册制改革”。

此前,广东省、深圳市以及深交所,对于创业板发行上市制度的改革已经进行了深入讨论。2018年12月底,深交所就曾表示,将加快推进创业板改革,进一步优化完善创业板发行上市、再融资、并购重组等各项基础性制度。随后,深交所理事长吴利军也在2019年新年致辞中表示,要加快推进创业板发行上市、再融资等方面的改革。今年“两会”期间,该所总经理王建军也对媒体称,创业板改革已经不远了,将会提注册制改革保障方面的建议。

除了深交所,广东省也屡次提及创业板改革。2019年初,广东省常务副省长林少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正在按照有关要求,完善创业板改革,以及试点注册制的必备条件。2月27日,广东地方金融监管局2月份回复网友提问时亦称,广将积极推动创业板改革,向证监会商请加快推动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

创业板再融资、并购重组改革,早前已经部分落地。2019年6月21日,证监会下发文件,拟取消重组上市认定标准中的净利润指标、符合国家战略的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资产,在创业板重组上市,以及恢复重组上市配套融资。

“创业板发行上市改革,简单来说就是推行注册制,除此之外没有太多选择。”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教授向第一财经分析,如果继续按照传统审核的发行制度走下去,创业板将会走入“死胡同”,创业板重新焕发升级,要与科创板一样,尽快推行注册制。

“创业板现在的地位很尴尬,本来在资本市场改革上先走一步,但科注册制等创新改革却始终都没拿下来。”董登新说,在发行上市制度、上市标准等方面,创业板实际上与主板、中小板,已经没有太大区别。而科创板推出后,若不进行改革,创业板将面临冲击。由于门槛较低、市场化的定价机制和交易方式,科创企业上市,科创板成为首选。此外,创业板还面临与港交所的竞争,港交所推出创新板后,吸收了不少内地优秀企业,加上香港作为人民币离岸中心、东南亚区域开放中心的优势,深交所、创业板面临不小的竞争压力。

在董登新看来,同香港相比,深圳的科技、产业具有优势,但深圳的金融业要落后于香港,如果不能以深交所、创业板为载体,科技优势与金融结合,深圳将会成为“跛脚鸭”。因此推进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妥当而且必要”。

董登新建议,在已有成型模板的条件下,创业板甚至可以一步到位,直接复制科创板的制度、模式。但在具体标准上,要与科创板互补,门槛可以比科创板更低,给予中小企业给予更多包容。

“不要有太多犹豫、讨论,完全可以利用政策机遇。”董登新说,深交所应该拿出更大勇气,改革步伐甚至比科创板、创新板更大一些,如在交易机制上,直接推行T+0回转交易、取消日内涨跌幅限制等。

对于创业板的包容性,深交所管理层此前已经多次表态。2018年12月,深交所副总经理彭明就表示,将增强深市包容性和覆盖面,放宽发行门槛,使得未来创业板与科创板在发行上市等基础性制度方面能保持一致。2019年2月,广东地方金融监管局也有类似表态。

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将加深

除了创业板发行上市改革等方面之外,《意见》引人注目的一大内容,就是再次提及“促进深圳与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和金融(基金)产品互认,以及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上先行先试,探索创新跨境金融监管”。

内地与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此前有关部门已经多次提及,而内地与港澳市场的基金互认,四年前就已启动。

2015年5月,中国证监会、香港证监会签署备忘录,并发布《香港互认基金管理暂行规定》,自2015年7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工作正式启动。当年12月,中国证监会注册了首批3只香港互认基金,香港证监会同日也注册了4只首批内地互认基金。

所谓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是指允许符合一定条件的内地及香港基金,按照法定程序获得认可后,在对方市场向公众销售。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019年4月,香港北上的互认基金已有19只获批。而南下的互认基金则相对较少,截至2019年2月底,累计销售额只有10.56亿元。

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深圳此前也有所探索。早在2012年,深圳前海就开始了人民币跨境贷款试点。广东当地媒体2018年11月曾报道,广东自贸区率先实现了跨境人民币贷款、跨境双向人民币债券、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跨境双向股权投资试点、跨境金融资产转让等试点业务。其中,跨境人民币贷款备案金额2600亿元。

“人民币跨境融资、跨境贸易结算,属于基础性的业务,国际化程度还有待提升。”董登新说,开放难度最大的是金融、资本交易。最近几年来,中国在推进外资在中国发债、债券及A股投资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要继续探索国际化,就要进一步探索资本项目开放,比如金融、资本市场的交易,而基金产品互认,对资本市场双向开放、人民币国际化都有进一步的促进作用。

而前海也在探索更广阔的开放。根据媒体报道,2019年初,前海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杜鹏表示,拟推进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试点,允许金融机构和企业,在其资本或净资产挂钩的限额内,自主开展本外币跨境融资。前海区内企业,通过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业务,已实现境外借款59笔,累计24亿美元,并有17家企业开展跨国公司外汇集中运营管理改革试点。

“人民币国际化,还有很远的路要走。”深圳大学教授国世平称,债券、股票市场虽然进行了双向开放,但还存在较多限制,深圳进行人民币国际化先行先试,在现有条件下将大有可为。

国世平还认为,在跨境金融监管方面,有两个层面的意义,第一,随着深港融合程度加深,深圳、香港的金融市场也已出现融合趋势,但在各自监管的情况下,由于机制、法律提携不同,存在一些监管盲点,有些风险无法及时、有效监管。此外,探索人民币国际化,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将面临一些新的情况,有必要进行跨境监管合作。

董登新说,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程度加深,与国际市场联系更深之后,市场风险会互相传导,利率、汇率波动等风险,单靠国内监管是不够的,必须与国外监管监管合作,才能有效监管、防范风险。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