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严监管依旧是主旋律。
回顾过去的2018年,保险业依然“严”字当头。
这一年,罚单罚款创新高。2018年,银保监会(含各地方机构)共开出行政罚单1433张罚单,罚没金额超2.4亿元;公开披露47份监管函,比2017年的38份同比增长26%,创近5年新高。
这一年,银保监会清理门户进行时。自从2017年12月15日昆仑健康收到“清退令”以来,累计5家公司被撤销增资许可,相关股东被勒令退出。
回首2018年,无论从处罚力度来看,还是从落地政策看,都延续了2017年的严监管。展望2019年,从严监管或将延续。
1433张罚单,罚没金额超2.4亿元
2018年,处罚力度彰显严监管。

截止2019年1月1日, 据不完全统计, 保险行业共收到逾1400张罚单,总金额高达2.47亿元,远高于2017年罚款总额的1.5亿元。其中,保监会共开出25张罚单,涉及金额共计1703万元,处罚对象包括4家人身险公司和10家财险公司。
2018年度最大金额罚单花落谁家?新浪财经汇总发现,新华保险(43.430, 1.78, 4.27%)吃银保监会年度最高罚单。

10月18日,银保监会公布银保合并后对险企开具的首张罚单。新华保险因存在欺骗投保人、编制虚假材料和未按照规定使用经批准或者备案的保险费率等行为,被银保监会罚款110万元,时任新华人寿市场部总经理罗晓晖,时任新华人寿总裁助理、副总裁李源等10名当事人则共计被罚117万元,并分别被予以警告。
银保监会对新华保险开具的处罚决定书暴露出新华人寿在合规管理等方面存在短板和薄弱环节,也进一步体现了“严监管、重处罚”的监管主题。

从公司角度来看,人保在2018年被罚金额超4000万,在众险企中位列第一,收到的行政处罚书依然排在行业首位,在2018年收到约200张。
从处罚内容来看,高频违规行为依次为有:一是予以投保人约定以外的利益;二是虚列费用及编制虚假资料;三是欺骗投保人;四是未按照规定报送关信息;五是隐瞒与保险合同有关的重要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银保合并后,监管部门对银保销售误导处罚力度也在加大。2018年共开出31张针对银行的罚单,远超过2017年开出的7张,欺骗投保人是踩雷“重灾区”,涉及平安银行(9.750, 0.47, 5.06%)工商银行(5.270, 0.07, 1.35%)、建设银行(6.360, 0.10, 1.60%)、中国银行(3.580,0.03, 0.85%)、邮储银行等在内的13家银行,罚款金额总计为562万元。
以邮储银行为例,2017年11月至2018年3月期间,邮储银行重庆分行下辖多家机构在保单销售过程中存在欺骗投保人的行为,涉及保单20笔。其中,15笔保单产品类型介绍错误,将传统保险产品介绍为分红险、万能险,2笔保单宣传保险产品有保证收益,3笔保单夸大保险保障责任及保障期间等问题,被罚款20万元。
47张监管函,产品问题成重灾区
根据新浪财经梳理:截止到2018年末,原保监会和银保监会公开披露47份监管函,比2017年的38份同比增长26%,创近5年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39家保险机构遭监管点名,财险公司占七成,成监管重点关注对象。此外,还涉及人身险公司8家,保险集团1家,另有2家资管公司。其中,浙商财产、众安在线等6险企实现了梅开二度,紫金财险独中“3枪”。
产品问题成重灾区,监管函占比约为五成。从内容方面看,47张监管函内容涉及产品、电网销、资金运用、对外投资、经营问题等,电网销问题9份,险资及境外投资问题的监管函10份。
具体来看,2018年春节期间,原保监会连发19张监管函,剑指备案产品不合格问题。值得注意的是,中原农险、诚泰财险、泰康在线等8家机构问题产品占随机抽查比例超过50%,中原农险这一比例高达87%。因为产品问题,11家财险公司被责令停止备案新产品。监管函显示,检查中发现的产品问题主要集中在险种归属不当、命名不规范条款要素不完备等方面。
此外,除了电网销违规、产品问题、资金运用问题外,互联网保险也是监管重点关注对象。
10月18日,银保监会连发六份监管函,百年人寿、泰康在线、安诚财险、中邮人寿、众诚保险以及安心财险被“点名”。虽然违规内容、细节各不相同,涉及互联网保险相关问题的监管函还是占据半数。此外,从“相互保”横空出世到42天后更名为“相互宝”,信美人寿黯然退出,也预示着监管部门正在加大对互联网保险的监管力度。
与此同时,今年10月,原定有效期3年的《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还在超期服役,新的互联网保险新规出台在即。银保监会向原保监会机关各部门、各保监局下发《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草稿)》征求意见稿函,在业内征求意见。
这一年,无论从银保监会加大对互联网保险的处罚力度来看,还是从互联网保险新规即将落地来看,监管对于互联网保险的态度显然已经发生改变。
6险企股东被清退,银保监会清理门户进行时
2017年12月15日,原保监会向昆仑健康发布“清退令”。昆仑健康因累计7家股东存在、提供虚假财务报告,作出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的不实陈述,存在编制提供虚假材料行为,被责令三个月内引入合规股东,在引资完成前不得向违规股东退还入股资金。
这一则“清退令”是2017年严监管的完美句号,也是2018年新一轮监管趋严的信号。2018年,依旧是“严”字当头。

据银保监会披露,继2017年12月15日昆仑健康收到“清退令”以来,已经有累计5家公司被撤销增资许可,相关股东被勒令退出。按时间顺序依次为昆仑健康、利安人寿、长安责任、君康人寿、华海财险。
此外,万亿保险帝国安邦集团在原董事长、总经理吴小晖因涉嫌经济犯罪被提起公诉后的40多天后,银保监会发布公告:安邦集团部分股东在筹建申请和增资申请中,因为存在使用非自有资金出资、编制提供虚假材料等行为,相关股东和注册资本变更的行政许可遭保监会撤销,安邦集团同步引入保险保障基金基金增资,并启动战略投资者遴选工作。
普华永道金融行业管理咨询合伙人周瑾表示,近几年来,随着保险业的高速发展,也出现了诸多市场乱象。某种程度上,公司治理缺陷是诸多市场乱象的根源,而规范的公司治理则是防范风险的治本之策。
2018年,防范公司治理风险无疑是贯穿保险行业的重要主题。银保监会挂牌后首次召开座谈会上,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直指公司治理乱象。8月29日银保监会召开的半年监管工作会议亦要求,大力推动健全公司治理,针对股权关系、股东行为等突出问题,提出10个方面的工作措施。此外,监管部门还发布多个制度保障公司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保险资金运用管理办法》首次强调“明确提出保险资金运用坚持独立性,股东不得违法违规干预”;《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在风险隔离、关联交易、信息披露等方面,对股东提出明确要求,还将单一股东持股比例上限由51%降至1/3;《保险公司关联交易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保险公司关联交易的监管加码……多项办法的出台,都彰显出银保监会对健全保险机构公司治理监管的决心和重视程度。
更重要的是,银保监会“三定”后,公司治理监管部的设立,其职责注定是个“狠角色”,指导银行业和保险业机构开展加强股权管理、规范股东行为和健全法人治理结构。
2019年,新一轮严监管的开始?
- 全国政协委员杨文龙:推动医检药保互联互通2020-05-25
- 推进财险业务线上化 银保监会圈定三年规划2020-05-22
- 平安好医生发生人事地震 多名高管通通被“否”2020-05-21
- 平安好医生发生人事地震 多名高管通通被“否”2020-05-21
- 财险手续费及佣金雾里看花 “中间环节”成了糊涂账2020-05-20
- 疫情之下健康险逆势突围 同质化现象严重成发展隐忧2020-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