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居民储蓄搬家 险资权益配置青睐产业升级
中国证券报 2020-01-10

促进养老保险产品发展、提高保险资金直接融资功能、多渠道促进居民储蓄有效转化为资本市场长期资金……近期,监管层“喊话”释放了多个信号。多家保险公司人士表示,未来居民储蓄可以变成各种保险产品和年金的形式,可以扩大职业年金和企业年金投保范围,交给专业机构来打理,让它变成市场的长期资金。

  业内人士指出,在鼓励发展直接融资的政策导向下,流向权益市场的资金将稳步提升,对资本市场而言,这将明显改善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并助力市场扩容稳健推进。

  优化保险资管投资模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目前,中国总储蓄率以及居民部门储蓄率较高的重要原因在于,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预防性储蓄占较大的比重。同时,我国间接融资占比较高,直接融资占比较低是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入市金额有限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保险资产约占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的6.84%,在金融业资产中的比重相对较低,远远低于2016年全球29个经济体保险业资产占银行业资产的比例(平均为21.3%)。

  “促进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将有助于释放保险业巨大的潜在发展空间,保险资产在金融资产中所占的比例将进一步提升。”川财证券研究所所长陈雳表示,借鉴国际经验,一方面培养养老基金、共同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加大对二级市场的资产配置;另一方面持续推进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改革,也是吸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等长期资金入市的关键。

  “下一步,一方面要深化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为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提供政策支持。要适时扩大投资范围,增加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的渠道。另一方面,适当放松及优化保险资管产品的增信方式、担保比例、资金投向、投资规模等限制,使保险机构能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中企业的多元化融资需求。”朱俊生说。

  追求长期稳定回报

  中信证券(25.6000.160.63%)分析师邵子钦指出,作为长期资金的代表,我国保险行业总资产20万亿元,仅占居民资产的4%左右,即便未来五年翻倍到40万亿元,相对于百万亿级的经济体系,保险资金仍然显得太稀缺。因此,未来五年即便基准利率有一定波动,保险公司可以通过配置长期债券、银行优先股和资本债、不动产和基础设施、高息蓝筹股实现要求的投资回报率,从而带来稳定的保单利润率。

  从长期资金的偏好来看,陈雳表示,相对偏好大金融、消费蓝筹、优质成长板块以及大型国企龙头等。她指出,一是盈利稳定、估值相对偏低的金融、消费行业蓝筹股,受到长期资金青睐;二是政策支持方向明确、代表产业结构升级方向的芯片、5G、新能源等优质成长股,也可能受到长期资金关注;三是盈利较好的大型国有龙头企业,从资金安全性上占优,也将是配置的重点。

  “在加大金融开放的背景下,外资持续流入A股市场,外资机构的资产配置风格,可能改变A股目前的估值体系和行业偏好,国内机构对外资所偏好的消费蓝筹、大金融等相关行业的配置比例也可能逐渐提升。而同为长期资金的养老金,预计入市比例也将随外资入市的比例增加而逐步提升。目前基本养老保险委托投资比例较2019年初的15%有所提升,但仍不及20%。预计随着政策持续推进、资本市场生态进一步改善,该比例将在2020年持续提升。”陈雳表示。

  发挥管理长期资金的优势

  业内人士认为,养老年金乘政策优惠春风,下一阶段发展空间更加可期。

 一位险企人士表示,在人口老龄化快速加深,社会养老面临压力加剧时,预期政府未来将会有更大的力度和政策优惠,推动第三支柱个人养老基金账户的普及。更多的居民储蓄和金融资产会参与其中,这对于资管行业来说是巨大增量,对能参与到个人养老基金管理的金融机构来说是重大利好。对于保险机构和保险资管来说,其拥有擅长管理长期风险、长期现金流、匹配资产负债的优势,更有机会享受未来增量的大蛋糕。

  天风证券(6.9800.020.29%)分析师夏昌盛(金麒麟分析师)认为,人身险方面,鼓励发展养老险、健康险;财产险中的责任险与农险将成为未来重要增长极,持续为财险业务提供增量。

  华创证券分析师洪锦屏表示,目前,以健康险为主的保障型保险还处于各因素综合触发的爆发性增长阶段。与寿险业务相比,健康险等偏保障属性的保险,需求相对稳定刚性,受经济环境和资本市场变动的影响相对较小。下一阶段健康险增速料有所放缓并趋于稳定,预计今后6年累计新单复合增速将在15%左右,10年累计新单的复合增速将在10%左右。

  朱俊生建议,未来还要完善我国养老金体系,促进私营养老金的发展,要厘清公共和私营养老金的制度定位,优化养老金体系,完善第三支柱发展的政策环境,打通二三支柱流动通道及实现年金化领取,充分发挥商业保险的作用以及完善监管体制。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