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关于实施车险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正式实施。作为与人民群众利益关系密切的险种以及财险领域的第一大业务,此次车险综合改革备受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这项改革是消费者、保险公司、销售渠道等各方面切身利益的一次深刻调整,各种方案权衡难度或者压力是很大的,但是我们始终把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放在中心位置,选择扩大保障程度、压缩中间成本、理顺价格体系,促进车险市场高质量改革。”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表示。
数据显示,从9月19日至今,车均保费平均降幅达27%,平均手续费下降20%左右,商业第三者责任险平均保额由91万元提升到125万元。此次车险综合改革在拓宽保障范围的同时,推动保费下降,真正做到了“让利于民”。
车险综合改革是“十三五”期间保险行业众多改革中的一项。“十三五”期间,监管部门一手治理行业乱象,一手补齐监管短板,推动保险业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回归保障本源。
治乱象 行业形象改善
“十三五”之初,万能险乱象、险资举牌等一系列事件,对保险行业声誉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彼时,高速增长中的保险业处于特殊而又关键的时期:对行业而言,防范化解风险攻坚期、多年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释放期和保险增长模式转型阵痛期“三期叠加”,一些重点领域和重点公司的风险逐步暴露;对宏观经济来讲,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档口,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监管部门必须牢牢守住的底线。
2017年4月底,原保监会发布的《关于强化保险监管 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整治市场乱象的通知》严肃指出当时行业乱象所在:由于部分市场主体动机不纯、急功近利、贪快求全,加之一些监管人员位置不正、责任不强、履职不力等原因,金融市场乱象问题在保险业同样存在,集中体现为部分保险机构资本失实、治理失效、投资失控、营销失信、数据失真等方面,严重损害了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了保险市场秩序,甚至可能引发重大经济金融风险。
一场整治乱象的持久战由此拉开了大幕。出台中短存续期产品、完善人身保险产品精算制度、强化人身保险产品监管等多项规定;在规范的同时,处罚力度明显加大,自2017年4月底启动治乱象工作后,当年公开披露的罚单达34张,而在2016年,这一数字为26张。
“2017年以来,特别是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之后,我国采取全方位措施加强金融监管,行业乱象得到遏制。”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监管部门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监管政策和措施,组织开展一系列专项治理行动,大力整治金融业市场乱象。在实践中,连续开出巨额罚单,加大对违规违法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的处罚力度。
一家大型寿险公司相关负责人对《金融时报》记者说:“自整治市场乱象行动开展以来,分公司违法违规导致总公司同时受罚已经成为常态。这倒逼总公司重新认识对分公司的管理不仅仅是下任务,更是乱象治理与合规建设的主体。”
银保监会组建后,对待乱象绝不姑息的氛围更加强烈。《金融时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保险机构对于违法违规问题不再抱有侥幸心理,无论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都认为,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将更有利于自身实现高质量发展。
随着保险行业乱象得到有效整治,行业形象也在“刮骨疗毒”中逐步恢复。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发布的《2019年中国保险消费者信心指数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保险消费者信心指数为72.1,处于信心较强区间。在2015年,这一数字是69.2。
补短板 行业稳健发展
保险行业乱象成因复杂,整治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不可能一蹴而就。“针对暴露出的问题,加快补齐制度短板才是治本之策。”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在乱象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后,强监管、严监管的政策措施更加深化、细化,通过出台一系列规章制度,加大对金融机构具体业务的约束,形成长效机制。”董希淼表示,破除“短板效应”形成长效机制后,一方面,为加强监管提供了制度支持,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可以巩固前期整治成果,在推动金融业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还有利于形成稳定的预期,加强对市场的引导。
以今年为例,即便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最为吃紧之时,补短板工作仍在稳步推进,银保监会连续发布了《银行业保险业消费投诉处理管理办法》《关于印发普通型人身保险精算规定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财产保险公司产品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健康保障委托管理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管理暂行办法》等多项政策,涉及消费者权益保护、人身险、财产险、健康险等多个方面。
补短板,是针对行业问题的治本之策,也是护航行业稳健发展的制度保障。在保险业新一轮对外开放过程中,多家外资保险企业快速获批筹建,制度保障功不可没。
据统计,自2018年4月以来,银保监会先后对外发布了3轮共计34条银行业保险业对外开放措施,其中涉及保险业的有14条,包括放宽和取消外资持股比例的限制,放宽外资机构在总资产、经营年限、股东资质等方面的限制等。在法规修订方面,2019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的决定;12月,银保监会陆续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关于明确取消合资寿险公司外资股比限制时点的通知》。
2020年6月19日,银保监会发布公告,同意友邦保险上海分公司改建为独资人身保险公司,名称为“友邦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我国首家外资独资人身保险公司正式诞生。11月初,友邦人寿获批筹建四川分公司,友邦人寿执行董事及总经理张晓宇表示:“我们将致力参与及推动四川省和中国西部金融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帮助更多中国大众实践健康、长久、好生活。”
强体魄 保障能力增强
治乱象、补短板,监管部门的初衷就是要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就是要还原保险的本来面目,让保险回归保障本源,为民保障、为实体经济护航。
2020年前三季度,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3.7万亿元,同比增长7.2%。赔款与给付支出9989亿元,同比增长6.1%。新增保单件数357亿件,同比增长7.7%。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保险业实现了自身的稳健经营,更有力支持了人们生产生活的快速恢复。
“像我们这类中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弱,这个保险就是‘及时雨’,为我们复工复产注入了强心剂。”说这句话的是宁波宏特工贸有限公司的负责人。2月20日,宁波市出台《关于开展政策性小微企业复工防疫保险试点工作的通知》,鼓励保险机构开发推广符合企业需求、多样化的商业性复工防疫保险产品,满足企业多层次保障需求。
文件出台不到24小时,太保产险就签发了宁波首单小微企业政策性复工防疫保险。据了解,该保险保费2000元,其中政府补贴50%。按照合同规定,无论是在投保企业经营场所,还是在周边区域出现疫情,由此导致企业停工停产,均按照每天3500元赔付,累计最高赔偿10万元,保险放大倍数达50倍。
扩大保险责任、开发保险产品、赠送保险保障……截至2020年7月1日,保险机构与疫情相关赔付案件累计达到21.63万件,赔付金额5.16亿元,捐款捐物达3.80亿元。
正如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所言,“十三五”时期,是保险业回归本源稳健发展的五年、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大幅提升的五年、改善民生保障取得显著成效的五年。
这一总结表明行业五年来强身健体成效显著,综合实力大幅提升。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保费收入由2016年的3.09万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4.26万亿元,年均增长8.33%。保险业总资产从2016年的15.1万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20.56万亿元。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由2016年的2241元和4.16%,增长至2019年的3046元和4.3%。2017年,我国保费规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保险大国,一直保持至今……
- 金融时报:回归本源稳健发展 保险业保障功能大幅增强2020-11-16
- 银保监会通报处罚安心保险 人事变动背后风险隐现2020-11-12
- 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市场准入规范再升级2020-11-10
- 重疾险新规首次引入轻度疾病定义2020-11-09
- 重疾险新老规范将“交接”:甲状腺癌分级赔付 严禁炒作停售2020-11-06
- 社保基金、养老金第三季度大手笔减持银行股份20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