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召开文化和旅游市场整治暨景区服务质量提升电视电话会议。会议通报,在今年的A级旅游景区整改提质行动中,全国复核A级旅游景区5000多家,1186家景区受到处理,其中405家受到取消等级处理。
旅游景区被“摘牌”已不是新鲜事。2015年,山海关景区5A级资质被取消,成为5A级景区制度设立以来全国首家被“摘牌”的5A级景区。今年7月,文旅部对复核严重不达标或存在严重问题的7家5A级旅游景区做出处理,其中,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乔家大院景区被取消旅游景区质量等级。
“国内3万多家景区,仅有不到300家5A景区,占比不足1%。”中国旅游研究院国际所所长杨劲松表示,5A景区理应拥有高品位的资源条件和高水准的旅游产品,在各方面代表国内景区的最高标准。但部分5A景区却从曾经的高标准滑落,乱象百出,最终以摘牌告终。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境内旅游人数达55亿人次。今年国庆期间,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82亿人次,同比增长7.81%。群众对文化和旅游的需求已经从“有没有”到了“好不好”的发展阶段,对出行体验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
长期以来,地方政府为了参评A级景区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2001年,国家旅游工作会议上评定了187家4A级景区;2018年末,全国共有A级景区11924个。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秘书长金准认为,这种对于A级景区的热衷来源于两个原因,其一在于A级景区作为“金字招牌”,可以取得客源的认同与其他支撑机构的倾斜;其二是政府对政绩的追求。然而,由于缺少挂牌后的规范督导机制,很多景区成为“一次性工程”。
7月以来,各省区市纷纷启动复核检查工作,掀起一场主动自查的“大整改”。浙江、山东、湖北、内蒙古、河北、上海等十余个省市区均公布了复核结果。根据通报,被取消A级质量等级的景区主要存在产品单一、存在安全隐患、设备设施严重老化、“厕所革命”工作落实不到位等。除取消等级外,存在问题的景区还受到了降级、严重警告、警告、通报批评及限期整改等处理。
乔家大院被“摘牌”后,暂停运营10天,相关领导被约谈继而公开道歉。祁县县委、县政府印发《关于乔家大院景区再创5A景区整改提升工作方案》,细化出33条具体问题并逐一整改。目前,游客普遍反映,重新开放后的乔家大院与之前相比更加干净、整洁、人性化,游览性也有了较大提升。
北京旅游学会会长安金明表示,重拳治理A级景区反映出景区管理新的发展方向,这就是抓好景区的动态管理。改变过去等级一评终身制的情况,可以督促景区管理者加强景区管理,使更多的游客得到更加优质的旅游服务。
景区资质“有进有出”,“金字招牌”不再是“铁饭碗”,有利于增强景区不进则退、居安思危的意识,倒逼景区向高质量服务水准看齐,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此外,如何将文化的传承弘扬与旅游相结合,打造出文化内涵深厚、让市场认可、让百姓喜爱的旅游产品,提升景观的真正竞争力,各地政府部门及旅游景区同样应当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大胆创新。
- 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省长刘宁:在西部大开发中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2020-05-25
- 走出一条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的新路子2020-05-25
- 甘肃:举报生态环境违法行为最高可获1万元奖励2020-05-25
- 全国政协委员刘同德:加大荒漠化土地治理2020-05-22
- 在粤全国人大代表围绕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言献策 呼吁建立生态文明 教育实践基地2020-05-22
- 大力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 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2020-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