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最大水利工程通水五年多 陇中“渴”解了没?
经济日报 2020-09-02

甘肃省历史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引洮工程正式通水已经5年多了。这一被称为“惠及甘肃几百万人民群众的圆梦工程、民生工程”的重大水利项目,给曾经“苦瘠甲于天下”的陇中大地带来了哪些改变,经济日报记者近日来到这片土地一探究竟。

  罐罐茶“改了味道”

  每天6点多起床,在小电炉上搭上煮茶壶,喝上一口罐罐茶,是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头寨子镇马家堡村74岁的杜得永老人几十年来不曾改变的习惯。

  最大的改变是熬罐罐茶的水变了,从苦咸的河水、窖水变成了甘甜的洮河水,拧开水龙头,清冽的“甜水”就会喷涌而出。

  “最早的时候,吃饭用河里的咸水,喝的水是在旁边挖个沙坑,等沉淀清了就不会那么咸涩。”杜得永说,如果天太旱,蒸发量大,这种水就咸得没法吃。杜得永老人见证了从吃苦咸河水,到各家各户都有土水窖,再到上世纪90年代实施121雨水集流工程,最终至引洮水入户到田间地头的沧桑变迁。

  陇中苦瘠甲于天下最根本的因素就是缺水。“一碗油换不来一碗水”“讨面容易讨水难,窖中无水是荒年”是陇中地区曾经的真实写照。

  引洮工程是甘肃省历史上最大的水利工程,总干渠109.42公里,3条干渠145.58公里,18条支渠214.97公里,2条城市供水专用管线28.43公里。2006年11月,全省人民期盼了近半个世纪的圆梦工程进入实施阶段。2014年12月28日,引洮一期工程正式通水。

  甘肃定西市安定区水务局供水办主任贾晔告诉记者,引洮一期工程通水后,受益区群众再不用十里八坡去担水,不但告别了没水吃的历史,还和城里人一样用上了自来水和太阳能热水器。

  “以前烧水壶里结一层厚厚的水垢,现在根本看不到。”定西水务城市供水有限公司巉口经营部经理刘亚军说,以前地下水硬度在500左右,如今洮河水经净化车间处理后,控制在100以下。

  规划之初,引洮供水一期工程覆盖范围为安定、陇西、渭源、临洮、榆中、会宁6县区,实施过程中增加了陇通、会宁北部、榆中北山、天水市城区等供水工程,受益人口由规划之初的154万人增至305万人。引洮工程自通水至今,已安全运行2000多天,已经成为沿线城市生活、生产的主力水源,提高了受益区城乡供水保证率。

  城市不再和农田“抢水喝”

  初秋时节,走进陇中大地,蓬勃的绿意和丰收的喜悦融为一体。记者在调查采访中发现,洮河水来了,解决的不只是群众吃水问题。

  在定西市安定区符川镇,洮河水从引洮总干渠的渡槽流向田地。符川镇兰星村60岁的村民陈广贵是农民用水者协会会长,他正在为村民陈生禄刷卡放水。“这就是我们农民田里的‘自来水’,想大就大,想关就关!”陈广贵说,以前是大水漫灌,浪费大、污染大,草籽和垃圾都随着灌溉冲到了田里,如今的喷灌,管道铺设到了田间地头,给他打个电话刷卡开关,不但便捷还安全节水。

  “这200亩片区,1万棵树,只要设定1万斤钾肥,7至8个小时打完就可以了,两个人就能完成,一个人在机房看机器,另一个人在田间察看滴灌装置。”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甘富果业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王志辉说,引洮一期工程通水后,他们的果园不仅告别了用车拉运黄河水灌溉的历史,施肥还实行“水肥一体”滴灌方式,不仅节约了用水和人工追肥成本,果树还能快速进入丰产期。

  白银市会宁县引洮工程建设管理局办公室主任刘军平介绍,引洮供水一期工程通水,彻底解决了城市用水挤占农业用水的矛盾,增加了保灌面积,有效增强了受益区农业抵御干旱灾害的能力,推动了高原夏菜、马铃薯、中药材、青储饲草、花卉等特色农业和新型农业的蓬勃发展。

  新产业因水而生

  在洮河水的滋润下,陇中大地不再为水发愁。令人欣喜的是,他们还靠着洮河水开启了崭新篇章。

  “以前制1升蒸馏水需要3升水,现在能节省10%至15%!”甘肃扶正药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睿举说,洮河水水质较好,年节水量3000吨左右,制水时各种药剂使用量也相应减少。

  充足的水源和水资源指标,成为招商引资的比较优势,吸引越来越多的项目落户。优质水源还提高了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在甘肃会宁亿源养殖有限公司的牛棚里,奶牛们悠闲地在自动饮水器里饮水。“1头牛一天需要50公斤至100公斤水,产奶35公斤至40公斤,洮河水污染小、安全性高,加上水质软,很适合养殖奶牛。”公司副总经理杨永强说。

  “下一步,我们将突出引洮工程的公益性、基础性和战略性地位,加强与地方政府协调配合,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水资源优化配置为手段,强化运行管护,引导受益区把水用好,为受益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水资源保障。”甘肃省引洮工程建设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张天革说。

  随着引洮一期工程的安全运行,“中国药都”“中国薯都”“中国西部草都”等产业品牌迅速崛起。这一工程不仅解决了305万人的生活用水,还为陇中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和活力。曾经因为干旱缺水而贫瘠落后的陇中大地,在洮河水滋润下,产业活了,农民富了,日子甜了……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