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珍稀濒危物种实现恢复性增长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1-01-13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近日宣布,“十三五”期间,中国加强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和拯救繁育,采取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回归自然等措施持续开展珍稀濒危野生植物保护,大熊猫、朱鹮、亚洲象、藏羚羊、苏铁、西藏巨柏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实现恢复性增长。

  5年来,通过系统实施濒危物种拯救工程,中国建立了占国土面积18%的各类自然保护地,有效保护了90%的植被类型和陆地生态系统、65%的高等植物群落,85%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

  “十三五”期间,中国为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建立了稳定的人工繁育种群。其中,人工繁育大熊猫数量实现快速优质增长,繁育成活大熊猫258只,人工圈养种群总数达到633只。对大熊猫、麋鹿、朱鹮、林麝、白颈长尾雉、黑叶猴等一大批野生动物实现放归自然,并不断扩大放归区域和范围,特别是曾在野外消失的野马、麋鹿,已重新建立起野外种群,9只人工繁育大熊猫放归自然,并成功融入野生种群。目前,大熊猫野生种群增至1864只,朱鹮野外种群和人工繁育种群总数超过4000只,亚洲象野外种群增至300头,藏羚羊野外种群恢复到30万只以上。

  通过对德保苏铁、华盖木、百山祖冷杉、天台鹅耳枥、普陀鹅耳枥等近百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实施抢救性保护,使部分濒危物种种群数量逐步恢复。目前,全国建有近200个各级各类植物园,收集保存2万多个物种,占植物区系的2/3。基本完成了苏铁、棕榈和原产中国的重点兰科、木兰科植物等珍稀野生植物的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野外回归约120个物种,其中多为中国特有种。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