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黄河对话互鉴高质量发展
经济参考报 2021-02-01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着眼发展大局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到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研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再到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中央多次重要部署为黄河沿岸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

  沿黄九省份总人口约占全国三分之一,经济总量约占全国四分之一,在全国发展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将在全国形成优势互补的“三群两带”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对于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当前,沿黄九省份不断加大黄河治理和发展的力度,践行国家黄河战略,加速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在生态保护、转型升级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生态保护成效显著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是连接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的生态廊道。近年来,黄河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上游水源涵养能力稳定提升,中游黄土高原蓄水保土能力显著增强,下游河口湿地面积逐年回升。

  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的中国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黄河的源头。1980年左右,玛多县曾经是全国的首富县。当时,这个以草原畜牧业为基础的纯牧业县,人均收入500多元,超出全国人均收入100多元。当时玛多县总人口不到9000人,而牛羊等各类牲畜的总数却达到了79万头,人均占有牲畜达到近90头,满眼望去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牛羊。然而由此给玛多县的生态带来了灾难,草原被牛羊啃得千疮百孔。20世纪90年代,过度放牧导致玛多县自然生态急剧恶化,草场沙化、退化,湖泊干涸。而生态的退化也让人们的生活条件不断变差,草原没有草,牲畜大量饿死,住在黄河源头边,喝水却要走20多公里去打水。昔日的“首富县”变成了“贫困县”。

  2005年,国家启动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程。2016年,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拉开帷幕。玛多县也从2003年开始实施大规模的退牧还草及生态移民工程。

  “以前保护区里有很多被啃得光秃秃的土地,野生动物很少见。而现在保护区到处都是绿色,野驴、羚羊、老鹰、野鸭、大雁,甚至狼等动物都多了起来。”玛多县玛查理镇生态保护站干事朱彦武介绍。

  面积200多平方公里的鄂陵湖每年在扩大,水质更是达到可以直接饮用的水平。虽然牛羊养殖少了,但人们的收入却增加了。每年国家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再加上合作社集中养殖的模式,以及众多牧民都转换身份成了草原生态管护员,人们的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

  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河南三门峡市的天鹅数量也从上世纪90年代的几十只、数百只,增加到现在的上万只,成为名副其实的“天鹅之城”。通过系统治理和生态修复,三门峡市黄河湿地保护区生态功能已经全面恢复。据统计,保护区内共有动物450种,其中鸟类279种。大天鹅越冬数量从保护区成立以来的2000余只增加到一万多只,占全国大天鹅越冬数量的三分之二,成为最大的大天鹅栖息地和观赏区。

  生态的改善带来的不仅是环境向好,也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在宁夏中卫市腾格里沙漠腹地。一片白色的建筑十分显眼地伫立在沙海之中,尤其是其中一个巨大的白色圆顶建筑,仿佛让人置身于科幻电影中的火星基地。这就是被称为“沙漠观星圣地”的星星酒店。

  而与星星酒店一河之隔的就是网红民宿“黄河宿集”。这里原本是黄河岸边一个废弃的小山村,现在按照“传统建筑、现代设施”的思路进行了集中改造和建设,既可以感受到纯正的乡野气息,还能享受到现代生活的便利。不论是旅游淡季还是旺季,这里都是“一房难求”。

  水变清了,环境变美了,人也变富了。黄河流域正在开拓出一条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协同共生、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转型升级加速推进

  黄河流域是我国农业、制造业等的聚集区,如今这些传统产业正在快速转型升级。

  作为黄河边的城市,包头也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工业城市,是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稀土、新型煤化工和装备制造基地,被称为“草原钢城”“稀土之都”。随着经济的发展,包头作为老工业城市也面临着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迫切任务。

  “很多时候我们只完成了前两个小烧杯,而停止在了第三个烧杯。”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主任池建义指着三个大中小不同的烧杯说,前两个小烧杯代表着实验室取得的成果,第三个大烧杯则代表着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作为一个老工业城市,包头正在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推进城市转型升级。

  “技术发明出来了,但真正产业化可能会面临成本非常高、难以规模化等问题。这个试验示范的阶段就需要由政府来推进引导。”池建义介绍,稀土中心推进把论文写在产品上、把研究做在工程中、把成果转化在企业的运行模式,积极推动稀土中心将科研成果、研发中心、中试基地直接放在企业,实现科学研究与产业需求精准衔接,打破传统科研体制只做单边技术供给或科研产业中介的运行模式。

  目前,世界首条稀土硫化物着色剂连续化隧道窑生产线已在包头建成,稀土特种钢制备技术与产业化、纳米超光滑铈基抛光液可控制备技术、高性能新型稀土储氢合金制备技术均取得关键突破。稀土研发中心已遴选实验室成熟项目12项,建设技术中试示范线10条,孵化高科技企业20家,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地区特点的科技成果转化之路。

  除了稀土产业之外,在传统装备制造业,包头也在推进产业加速升级。北奔重型汽车集团是兵器工业集团直属大型重型汽车制造企业,应对市场需求,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品质,在高寒、缺氧、高温、湿热等各种恶劣工况下拥有独特的产品特性和技术优势,产品广泛应用于水利、电力、石油、矿山等诸多领域。

  山西省河曲县位于晋陕蒙三省交界处,全县沟壑纵横,0.5公里以上的沟壑就有6500多条,直入黄河的5公里以上一级支流有14条,65%的人口居住在黄河沿岸,水土流失面积最高时占到全县总面积的82%,是黄河流经山西19个县市中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县。2015年,全县贫困发生率为20.1%,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

  “河曲县面临着生态保护、脱贫攻坚、转型发展交互叠加的多重任务。”河曲县县长任鸿宾表示,河曲县一直坚持以黄河流域生态修复为抓手,大力推进沟域治理,昔日的荒山土沟正在成为老百姓增收的“金山银沟”。

  2017年开始,河曲县选定了3条沟域作为试点,坚持“绿色打底”、市场取向原则,将治理与建设、改善与发展、集体利益与农户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目前,3条试点沟域共造林5.6万亩,占沟域总面积70%,控制水土流失面积7.9万亩。逐步形成了有机农业、生态+种植、生态+养殖等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模式,人均增收6500元以上,3条试点沟域内245户550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2020年,在3条试点沟域的基础上,河曲县又对全县14条入黄沟域进行了规划治理。

  这是黄河流域推进产业升级的一个缩影。各地都在发挥自身优势,突出地域特色,不断推进各类产业转型升级。

  高质量发展已在路上

  近日,位于黄河南岸的郑州市正式宣布其“城市大脑”的118个应用场景全面上线运行,标志着郑州成为首个全场景数字化运营城市,成为一座有“大脑”的城市。

  一辆无人驾驶的电动公交车自动停进了站台,乘客上车后自动关门发车,遇到路上有行人或是前方有车辆,公交车会自动加速、刹车或是变道避让。这是河南省郑州市智能公交车的示范线路,大约有20辆宇通客车公司的L4级自动驾驶巴士已经在郑州投入常态化运营。

  “宇通基于出行大数据,融合自动驾驶、工业互联网、云计算、5G等技术,围绕‘聪明的车、智慧的路、无人场站、自动充电系统、智能站台、云控平台’六方面构建了‘人-车-路-网-云’一体化协同控制的智能网联快速公交系统。”宇通公司智能网联技术规划工程师王振介绍,对于自动进站,以及遇有行人或障碍物的自动减速、自动变道、自动超车等,宇通的智能客车都可以轻松应对。同时,整个智能公交系统还有集智能调度、自动驾驶、自动充电、自主泊车于一体的无人化智慧公交场站。智能站台集多媒体导乘信息服务、精准到站时刻表、候车充电、站台环境监测等人性化服务于一体,通过车、桩、云的实时交互,实现大功率自动充电。

  随着作为国家大数据(河南)综合试验区核心区的郑东新区智慧岛建设的不断推进,郑州不断推进以5G为基础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推动智慧城市从信息化向智能化、智慧化转变,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在宁夏腾格里沙漠,中卫这座昔日的沙漠小城也在“腾云”而起。2013年,世界云计算龙头亚马逊AWS花费数千万美元在中国选址建设大数据中心。宁夏中卫市通过了282个苛刻的选址条件与长达一年的考察最终入选。中冶美利云产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还是中卫市一家传统造纸企业,因行业不景气、历史包袱重等原因,企业一度陷入困境。如今,经过重组的美利云一跃成为互联网数据中心运营商,公司市值从不足15亿元跃升至100多亿元。在美利云大数据中心的机房,各个模块的机柜整齐排列,服务器正在无声工作,运维工人穿梭其中,来自奇虎360、美团等的数据存储于此,这些数据还可通过信息高速公路迅速传至北上广等东部城市。

  中卫市依托云计算产业培育新动能、拓展新空间,实现高质量发展。位于中卫市工业园区内的西部云基地,已建成亚马逊AWS、美丽云等6个超大型数据中心,在建中国联通、中国移动4个数据中心。截至目前,西部云基地累计完成投资73.8亿元,服务器总装机能力近40万台。依托大数据中心优势,中卫市还引进了奇虎360、浪潮、阿里巴巴、美团等140多家互联网企业及云计算大数据企业。2020年上半年,中卫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4%,对GDP增长贡献率达33%,带动解决就业3500人以上。

  在黄河流域,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一批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正在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动力。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已在路上。

  长江:绘就生态发展示范带

  □记者 周凯 董雪 北京报道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2016年1月5日,在重庆召开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为长江经济带发展定下了这一总基调、大方向,中华民族母亲河自此开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

  5年来,长江经济带11省市强力推进长江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奏响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协奏曲”,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

  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日益呈现“生态美”的长江正在撬动沿江11省市成为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

  留白增绿 交出高分生态“答卷”

  尾矿库顶部、边坡覆土加固,播撒的花草长势良好,投入4000多万元的渗滤液处理站正在运行……这是记者在中化重庆涪陵化工有限公司磷石膏尾矿库看到的场景。

  涪陵化工是一家有50多年历史的老化工企业,其尾矿库紧靠长江,磷石膏渣曾堆积如山,渗滤液漫溢入江隐患突出。从2018年开始,该企业启动环保搬迁,经过两年多的生态修复,曾经威胁长江生态的尾矿库如今蜕变成了一座江边青山。

  化工围江、非法采砂、电鱼炸鱼、污水直排……由于此前沿江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环保欠账较多,中华民族母亲河一度饱受污染之痛。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召开后,一场场为母亲河祛除顽疾的生态保护攻坚战接连打响,一个个类似于中化涪陵尾矿库的长江生态“病源”得到有效治理修复,沿江省市发展理念深刻嬗变。

  长江流经安徽省境内416公里,为有效保护“八百里皖江”,2018年安徽省出台专门政策,对沿长江1公里、5公里、15公里岸线实施严格分级管控,构筑“三道防线”;同时陆续开展沿江非法码头、固体废物非法转移处置、船舶污染等专项整治行动。

  行走在江苏长江两岸,一边是留白,生产岸线大幅退后;一边是增绿,生态岸线持续推进。截至目前,江苏已完成596个岸线清理整治任务,新增造林近100万亩,生态型岸线占比由2018年的58.4%上升到62.1%。

  昔日几近绝迹的江豚近两年频频现身,近十年最大规模红嘴鸥迁徙种群“光临”长江重庆段……5年来,长江经济带11省市交出了一份高分生态“答卷”,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转折性变化。数据显示,2020年前11个月,长江经济带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86.6%,较2016年提高13.3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比例为0.4%,较2016年下降2.9个百分点。

  系统治理 提升长江美丽“颜值”

  “我在朋友圈发了几张这里花草茂盛的照片,说这里曾经是废弃矿区,朋友们都不相信。”家住重庆市南岸区南山上的泉山村村民佘佐华,在向记者介绍家附近的矿坑变迁时说。

  南山是重庆中心城区的“绿肺”,由于采石场多年开采,在泉山村附近留下约62.9公顷的废弃矿坑。2017年,通过覆土植绿等生态修复工程,这个昔日尘土飞扬的矿坑被花草树木所覆盖。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生态修复处处长李萍介绍,重庆市2018年入围国家山水林田湖草修复工程试点,当前正大力开展国土绿化提升、矿山综合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七大类生态修复工程,加快建设“山水之城、美丽之地”。

  长江生态的蜕变,关键在于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追根溯源、系统治疗,推进长江上中下游、江河湖库、左右岸、干支流协同治理。

  70多岁的江苏省南通市市民袁锡林,年轻时就与江边工厂毗邻而居。工厂机器一开,人就被震得心发慌,扬尘严重时做饭都不敢开窗。近年来,南通以南通港搬迁为突破口,以点带面引导沿江企业退出,还岸线于生态、生活。包括袁锡林在内的居民们发现,当初寸步难行的江岸,如今已是连片绿带。绿带核心区的狼山国家森林公园,成为南通首个国家森林公园。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连续三年组织拍摄警示片,建立问题台账,督促地方整改;长江干流沿线城市、县城集中式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累计搬改关转化工企业8091家;长江干流沿线码头实现船舶垃圾设施全覆盖……一系列综合治理“组合拳”之下,中华民族母亲河“颜值”不断提升。

  动能澎湃 担当高质量发展主力

  从推动、深入推动到全面推动,5年来,从长江上游重庆、到中游武汉、再到下游南京,三次召开座谈会聚焦长江经济带发展。站在新起点、踏上新征程,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动能十足。

  “朝辞白帝彩云间”“除却巫山不是云”,重庆扼守长江瞿塘峡的奉节县、坐拥巫峡的巫山县不但有着壮美峡江风光,还有白帝城、神女峰、诸多诗词名篇等深厚人文资源。但前些年,这两个县的支柱产业却是煤矿,挖煤虽然带来了短期利益,却毁坏了绿水青山。如今,这两个县关煤矿、护生态、开“文矿”,重塑产业结构,“擦亮”巫山脆李、红叶和奉节脐橙、诗城等农旅产业名片,让群众吃上了“生态饭”。

  在加快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同时,长江经济带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步履同样又好又快。

  南京建设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依托30多家新型研发机构培育新兴环保产业;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安徽正全力推进4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工程及26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5年来,长江经济带持续优化新兴产业布局,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产业规模占全国比重均超过50%。

  2020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成渝城市群与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深化互联互通、协同发力,加速构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

  生机盎然的中华母亲河,正绘就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示范带;动能澎湃的长江经济带,正崛起为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