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胶质细胞可能通过释放外泌体促抑郁症发生
中国科学报 2021-12-24

 近日,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于书彦团队在《分子治疗》上在线发表研究论文,揭示关于抑郁症的最新研究成果。

  抑郁症发病机制复杂,且目前临床抗抑郁治疗预后差、新开发药物在临床试验中失败率高,因此急需寻找抑郁症治疗的新靶点。近年临床证据表明,神经炎症是抑郁症发病的潜在危险因素,但机制不清。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反应的主要参与者,于书彦团队前期的系列研究发现抑郁症相关脑区,如海马、前额叶皮质等部位小胶质细胞激活,并伴随海马齿状回区(DG)新生的神经元减少。

  成年神经发生被认为是脑稳态维持和疾病发生的重要参与者,主要受遗传背景、环境应激、生长因子、病理性损伤等因素的调节,但其是否参与抑郁症的发生发展,特别是小胶质细胞与神经干细胞(或神经元)之间的双向交互作用是否参与了神经发生的调控过程,目前尚不清楚。

  研究团队发现,抑郁症大鼠的脑脊液和血清中含有大量来源于小胶质细胞的外泌体,可显著影响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并调控成年动物海马DG新生神经元的数量及功能。

  进一步研究证实,小胶质细胞来源的外泌体中携带的miR-146a-5p通过靶向核转录因子KLF4,抑制神经干/祖细胞的增殖以及向成熟神经元的分化,导致新生的神经元数目减少,从而影响海马神经环路的整合及功能放电活动,导致抑郁样行为的发生。

  研究亦发现环状RNA-ANKS1B可能参与调节海马DG的神经发生。

  研究结果表明,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可能通过释放外泌体这一新的细胞间通信方式,调控大鼠海马的神经发生过程,导致海马神经元网络结构异常和功能障碍,最终促进抑郁症状的发生,小胶质细胞来源的miR-146a-5p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信号转导介质作用。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