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水灌溉影响土壤?问题出在种植模式
光明网 2022-01-07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非常规水资源安全利用团队运用宏基因组技术对再生水长期灌溉土壤进行研究,发现种植模式而非再生水灌溉本身对抗生素抗性基因扩散影响显著。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危险材料杂志(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上。
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广泛存在于再生水中,因此,使用再生水灌溉是否会影响ARGs在土壤中的传播扩散备受关注。已有研究往往缺少严格对照,大多未考虑对作物的影响,同时缺少长期试验数据论证,且结论存在不一致现象。鉴于此,该团队利用宏基因组技术,以具有16年再生水灌溉历史且种植模式不同的两个温室土壤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再生水灌溉和种植模式对ARGs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灌溉处理方式(地下水灌溉、再生水灌溉、地下水再生水交替灌溉)对土壤ARGs组成无显著影响,而种植模式则显著影响了ARGs、重金属抗性基因、生物杀灭剂抗性基因、插入序列和微生物群落组成。研究结果为再生水的安全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据了解,该研究得到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中英合作项目等项目的资助。
相关阅读
- 再生水灌溉影响土壤?问题出在种植模式2022-01-07
- 互联网算法推荐有新规 大数据杀熟或将不再有2022-01-07
- 电气化“浇灌”盐碱地上新希望2022-01-07
- 揭秘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火炬“飞扬”的科技“外衣”2022-01-07
- 我国瞄准智慧育种4.0时代进发2022-01-04
- 我国现有行政村全面实现“村村通宽带”2022-01-0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