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山医院11天交付惊呆世界:疫情背后的网络与科技
紫金山科技 2020-02-03

       文/鲁透社

  来源:紫金山科技(ID:zijinshan2013)

  从疫情一百年,看科技对防控、隔离、治疗的改变,无疑是惊人的。

  想象一下:没有智能手机,没有各种App,没有想看就看的视频,没有随时刷新的疫情播报、各种新闻和帖子,没有随时联系随时吐槽的微信群,没有直播造医院,没有外卖,但因疫情爆发必须居家隔离。必要的外出也没有手机支付,没有网约车,没有想买就买、想退就退的火车/飞机购票平台。

  你会不会疯?

  其实这就是大多数人刚刚在17年前经历过的非典时期的环境和状态。

  2003年时,不仅没有上述种种,每天疫情数据只能通过短信、电视和广播获知,而且不知道自己是否与病患同程过车/飞/船,病患本人乘坐过的出租车也难以排查。

  2003年5月,为了排查一辆曾拉送过一位发烧男子的出租车及司机,西安市临潼区交通局紧急将该区363辆宝石蓝色出租车全部集中检查,并悬赏3000元征求拉送过该发热男子的相关线索。

  再想象一下:110年前因鼠疫而陷入一片恐慌的东北三省,不仅没有电视没有网络,甚至连基本的物质保障、医疗条件都没有。当时,临危受命的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副监督伍连德赶到东北,不仅要果断隔断重点交通运输线路、隔离各个村落和土葬尸体,还要想办法让消息闭塞、抵抗隔离的民众待在隔离区。

  1910鼠疫从东北蔓延中国时,全民还不知道抗生素为何物,也不懂防疫措施。伍连德针对人与人的飞沫传播情况采取了隔离的防疫措施,拉开了中国第一次卫生革命的序幕,也奠定了中国近代防疫体系的雏形。

  时至2020年,从中国湖北波及至全球的这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隔离,也成为第一关键词。但基于强大的网络和各种科技手段的托底,已经彻底改变了疫情防控的传播方式和效率。

  一直是媒体报道中热词的直播、云、5G、AI,也因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迎来被高度认知、普及应用的拐点。

  01

  不可思议的效率

  每天一早,人们打开手机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疫情动态。更新的数字、变动的曲线、实时播报的各地疫情新闻、各种不实信息的实施辟谣,得益于无处不在的4G/Wi-Fi甚至5G网络,和大数据平台的支持,以小时为单位在随时刷新着。

  相比2003年非典时确诊患者行踪排查的困难,此次多家网络平台还在第一时间面向公众推出了“新型肺炎确诊患者同程查询”服务,在何时、乘坐何种交通工具、出发和到达何地,都能检索出是否有同程确诊患者。

  这样的效率,在历史上的疫情防控中不曾有过。

  不可思议的效率还出现在建造火神山、雷神山等医院的配套网络建设上。

  自1月23日傍晚接到通知,到25日开通,湖北三大运营商联合华为、中兴、爱立信、诺基亚等厂商在2天时间内就以历史性的速度建设开通了武汉火神山医院移动宽带网络。中国铁塔也第一时间响应,完成火神山医院区域杆塔、电力及配套设施的建设交付。除了2G/3G和4G网络继续支撑现有的语音、上网业务,2天内建成的5G基站还将助力医院实现超高速的实时数据采集、远程会诊、远程监护等业务。

  1月31日通电,2月2日竣工,千万网友围观的34000平方米、1000张床位的火神山医院从选址、设计建造到竣工交付,只用了11天。另一座1500床位的雷神山医院也将于2月6日正式收治病人。

  北京小汤山医院及周边也在2月1日之前完成了4个5G基站建设和开通,可全力支持远程医疗等5G应用。

  隔离之下,无处不在的网络和畅通的通信,就是第一要务。

  这个春节,一直忙碌在岗位上的除了医务人员、物流人员,还有通信保障团队。截至1月30日,通信行业累计出动应急保障人员约10万人次、车辆3.2万台次、油机2.2万台次,保障了湖北省及全国通信网络整体运行平稳,尤其是武汉70所定点医院、联防联控指挥通信的畅通。

  中国移动还免费提供了9000台对讲机,其中4000台发往湖北省的火神山、雷神山等重点医院和防疫单位,5000台发往疫情较为严重的省份。其免费开放的“和对讲”App会员服务,也提供了最高500人群组(仅限安卓用户)的对讲服务,在疫期免收功能费,满足工厂企业、服务行业等群体在疫情期间生产协调需、避免人员聚集的需求。截至1月31日,“和对讲”服务新增使用人员47000余位,累计对讲时间超过100万分钟。

  中国电信最先为央视开通的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现场高清视频直播,成了这几天的最火的直播平台。工地上建设火热,网络上更火热。运营商提前将武汉卫健委官网迁转到天翼云,把并发访问能力提高到了原有的数十倍后,得以让数千万网友在线当上“云监工”。

  除了直播火神山医院建设,中国电信也在IPTV平台上开通了防疫情专区,开放了天翼云会议、云办公、云课堂,截至1月31日云会议已有注册用户5万多人,召开会议3万多次。

  效率保障的,除了信息的互动,更多的还有网友们对好消息的希望。

  72小时,是中国联通在大数据服务上创造的新效率,其百员团队力保后续数据支撑精准有力,第一时间向31省通管局、卫健委累计提供了数据报告。据悉,其免费开放的云视讯App会议服务功能,面向社会提供了单次100方同时在线不限时、不限次的视频会议服务。截至1月31日为全国31省3617个机构召开会议4147场次,累计会议时长16542分钟。

北联通在火神山医院现场架设5G基站北联通在火神山医院现场架设5G基站

  创造了不可思议效率的还有芯片技术和AI。

  非典初期,为了确定病原耗费了很长时间,期间一些用抗生素治疗的办法不但无效还耽误时机。

  这一次,依托AI,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从首例病例报告到分离出病毒样本,再到基因组测序,前后只用了14天的时间。疫苗研发每天都都有新动向,药物筛选也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这些都离不开AI在科研中对效率的极大提升。

  1月底,SBC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旗下上海芯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已成功研制出了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体检测试剂盒(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加样后15分钟内就可以观察结果,可方便快速地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层医院的早筛早诊。

  2月1日,据都市快报报道,利用阿里达摩院研发的AI算法,浙江省疾控中心上线自动化全基因组检测分析平台,可将原来数小时的疑似病例基因分析缩短至半小时,大幅缩短确诊时间,并能精准检测出病毒的变异情况。

  这样的效率,在病例基因分析历史上,也不曾有过。

图片来源于都市快报图片来源于都市快报

  据悉,基于该平台,未来还可以在短时间内将检测范围覆盖整个确诊病例,也为后续疫苗与药物研发打下坚实基础。

  创造了不可思议效率的还有舆论影响力。

  微信朋友圈、微博、各个新闻客户端、短视频App……每天,无数条来自于疫情一线的图文、视频内容被网友在第一时间点评或转发,舆情如潮水般对疫情防控和资源调配产生巨大影响。

  湖北各医院激增的病患和紧缺医疗物资的情况在1月20日后成为热搜中的热搜,被各种网络渠道转发。但迫于相关机构在物资收发效率上“跟不上趟”的现状,媒体和民间力量成为物资需求互动的第一助推力。

  1月30日,人民日报、钱江晚报、三联生活周刊等媒体纷纷发布了关于武汉协和医院医疗物资的求援信息,网友们也纷纷转发:医疗物资“不是告急!是没有了!”

  第二天,重达2.5吨驰援武汉的应急医疗物资从旧金山飞跃太平洋抵达武汉协和医院,由武汉加油行动武汉分队的志愿者亲手交付到医护工作者手中,其中包括急需的20万支医用外科口罩、2.75万双医用手套及4000件防护服。

  2月1日,菜鸟“绿色通道”又将北京、黑龙江、内蒙古、甘肃、四川、山东、湖南、辽宁、海南等9省(区、市)40个单位的30多万件医疗物资,直接运抵武汉协和。

  另一则新闻也因即时报道被第一时间高度关注和处理。

  1月29日中央指导组派出督查组赴黄冈市进行督查核查,央视网第一时间发布的视频新闻中,黄冈市卫健委唐主任对几个关键问题一问三不知,迅速在网络上发酵;1月30日,该主任被黄冈市委免职。

  这样的效率,在疫情防控的物资调配上、相关管理人员任免上,都很少有过。

  02

  不可思议的渗透

  110年那场鼠疫发生时,老百姓还不知道抗生素为何物,也不懂需要哪些防疫措施,更不懂隔离的必要性,直到指挥该疫情防控的伍连德让疫情地区严格采取了隔离措施,才中国近代防疫体系的雏形。

  2003年非典时期,电视、广播、报纸、短信是隔离措施下疫情消息普及的四大平台。但2020年这场新冠肺炎防疫站,线上+线下的全方位、无死角宣传,快速、高效、硬核到让全世界惊讶。

  河南的宣传措施最先被网友转发,成为全国无死角防疫宣传站中的一个典型案例。

  人口超9000万的河南是劳务输出大省,春节期间大量的外出务工人员将从全国各地归程返乡,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来自武汉。此前武汉市市长称,受春节因素和疫情影响,有500多万人离开武汉,河南是仅次于湖北省内各市的最主要目的地。

  加上农村地区历来对疫情不重视、劝不动、爱扎堆,对新冠病毒肺炎的认识、警惕、防护意识差,此次河南政府一开始就采取了线上+线下的全方位防控宣传手段。

  线下,各单位各部门在办公楼院电子屏、公开栏、宣传版面或临路醒目位置、乡村主要路口播放、悬挂科学防控知识和宣传标语,大喇叭、流动车等全天候播报,尤其各个村庄采取挖掘机堵路、横幅封门等措施,虽然粗暴却很有效。

  线上,自1月26日开始,河南省公众的手机在接收到省气象台发送的天气信息后,紧接着就会收到一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科普知识提醒。各个县也通过全媒体联动,以广播电视、两微一端、短视频等渠道,采取音频、短视频、歌曲、宣传画快板等形式,密集推送相关宣传。

  也因此有了“外地孙子回到河南乡镇爷爷家却遭遇不开门不见面、楼上楼下隔空喊话抛物寄情”博得网友一片好评的“无情”故事。

  甚至在多个乡村,不带口罩外出溜达或者开三轮车的村民会突然被空中监控的无人机“喊话”,又惊讶又乖乖听话的“认怂”视频被广为传播。

  在无死角的移动网络和各类高科技软硬件支撑下的“零遗漏”防控宣传,在17年前,也是很难想象的。

  03

  不可思议的直观

  从开工到竣工,短短十几天,共2500张床位的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以惊呆世界的速度建成。隔离在家里闲着也是闲着的数千万“云监工”聚集在建设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24小时直播平台上,给每一辆作业车甚至微微阻挡镜头的三棵树都取了名字,热议着每一刻的建设进度。

  1月23日,武汉火神山医院开建。当日傍晚,运营商联手产业链企业组织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勘察现场,确定了光缆路由、基站点位,启动建设。经过连续一昼夜的高强度作业,从1月24日20时开始,三家运营商相继开通火神山医院5G网络。1月27日清晨接到指令需在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开通央视直播,快速完成选址、布放光缆及电源线和设备安装调试,以及与云计算团队等高效协同后,由中国电信先行,三家运营商相继开通工地实景直播平台。

  2003年北京非典小汤山医院的建设,除了电视台的报道,以当时的网络和终端条件不可能有这样的直播。网络搜索,也只能找到有限的一些图文。

  除了直播,此次为使新建医院的核心业务系统能够快速具备服务能力,运营商还提前完成了云资源交付,可以保障新建医院业务系统能够快速、稳定上线使用,为最短时间内全面完成医院诊疗服务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正如C114报道所称,这也许是5G在中国商用以来,国人第一次大范围感受到5G+多种最新技术所带来的影响,当然,还有这些技术背后所反映出的大国央企的速度、力度和温度。

  不可思议的直观,还体现在此次疫情中,各大互联网公司和医疗平台推出的心理健康咨询、疑似案例问诊,甚至5G远程诊疗上。

  1月26日,四川省卫生健康委组织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与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基于中国电信5G网络,成功完成了两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急重症患者的远程会诊。

  显然,基于5G的远程会诊,在当前疫情向全国蔓延、隔离成为关键词的场景下具有了更为重要的意义。

  1月29日下午,在广东联通提供的远程医疗平台上,由钟南山院士担任组长的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重症病例会诊专家组,对广东5例危重症患者进行了第一次远程会诊。此次会诊持续了3小时25分钟,参与远程会诊的有5家医院的10名专家。从这一天开始,这样的远程会诊每天都会进行一次。

  随着疑似案例的极速增多和公众心理健康需求情况,各大互联网公司和医疗平台也推出了网络问诊甚至结合AI的智能情感问诊服务。

  随着疫情持续发展,钉钉、企业微信等远程办公平台和远程教学平台,也开始由配角直接转变成职场和教育的主角。

  截至2月初,亿欧网统计,已有17家科技企业先后宣布免费开放远程协作产品。

图片来源于亿欧网图片来源于亿欧网

  其中,即时通讯、文档协作、任务管理、设计管理成为远程办公4大类软件“刚需”,虽然疫情防控期间免费,但各大平台也开始暗暗较量:

  阿里钉钉对1000万家企业组织发布了支持“在家办公”的全套免费解决方案,还升级了免费百人视频会议功能,1月29日凌晨五点发布了“报平安”的员工健康产品;1月24日,腾讯旗下远程会议产品“腾讯会议”面向所有用户免费开放300人会议协同能力;华为也宣布1月25日至6月1日华为云WeLink为用户免费提供视频会议,1000 用户数以下的单位可以在线免费开通,并支持100 方实时在线会议;1月27日头条旗下办公套件飞书宣布,2020年1月28日到5月1日期间,旗下的办公套件飞书向所有用户开放免费远程办公及视频会议等服务。

  在教育领域,令很多学生“又喜又悲”的停课不停学也将迅速上线。1月29日,教育部宣布拟于2月17日开通“国家网络云课堂”(www.eduyun.cn),以部编教材及各地使用较多的教材版本为基础,向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提供网络点播课程。小鹅通、拓课云、微吼课堂、百家云、无极教育云、升学e网通、保利威、获得场景视频云课堂等合作伙伴也加入“不停学”联盟。

  用一部手机或者一个PC/iPad,2003年非典时无法实现的隔空办公和隔空学习,真正成了现实。

  如果没有此次突发的疫情,或许5G和AI助力的信息普及效率、高清直播、远程医疗还不能如此快速且直观地让公众感受到科技的力量。

  但另一方面,如果没有此次疫情,持续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催生的数字化转型强烈需求,和个人多样化线上消费,也将推动5G和AI快速成熟。

  对于已经推进五年双创、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中国来说,这次疫情可能会带来比非典更为旷日持久的挑战和考验。

  事实上,科技圈除了在网络保障、软硬件支撑上担当了幕后主力,还最大程度地为此次疫情提供了捐助。

图片来源于财经网图片来源于财经网

  从疫情一百年,看科技对防控、隔离、治疗的改变,无疑是惊人的。

  很难说,下一次的疫情,从何地、因何原因、以何方式将卷土重来。

  至少在防控、检测、治疗、免疫甚至未来的技术干预上,通信和科技一直在前进。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