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支撑:柞水“小木耳”变致富“金耳朵”
科技日报 2020-04-23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4月2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陕西南部的商洛市柞水县金米村,调研脱贫攻坚情况,并实地考察金米村产业扶贫成果。

曾经因“山上有金、地上有米”而得名的金米村,囿于交通不便,土地稀少,成为柞水县有名的贫困村。

柞水县把木耳产业作为脱贫攻坚主导产业,通过科技创新驱动,实现了从小到大、从有到优、从弱到强的转变。

户户有产业、人人有活干,辛勤付出换回了“真金白银”,“小木耳”成了名副其实的“金耳朵”。2017年,金米村实现整村脱贫退出,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的21.85%降至2019年的0.23%。截至目前,全县5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发生率降至0.91%,整县摘帽指标全面达标。

“联姻”八载,下好科技“先手棋”

柞水县,位于秦岭腹地,属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陕西深度贫困县、革命老区县和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面广且程度深。

2012年,柞水县调整到由科技部定点帮扶。

柞水和科技“联姻”,如何下好科技引领产业发展的“先手棋”?

柞水县气候温润、生态良好、森林覆盖率高,温差、日照、海拔等自然条件非常适合木耳生长,当地农民一直有种植黑木耳的习惯,柞水县县名就来自木耳生长最好的原料柞木。

“为破解木耳产业‘小、散、弱’难以维持长久稳定脱贫的问题,柞水县委、县政府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依托规模较大、辐射效应明显的示范基地,建设集中连片木耳产业带,将‘小木耳’做成贫困人口持续稳定增收的‘大产业’,探索出一条稳固长效的产业脱贫路子。”科技部第30届科技扶贫团柞水县执行团团长,科技部挂职柞水县委常委、副县长利斌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科技部已向柞水选派4届科技扶贫团。2018年1月至今,利斌一直在柞水挂职扶贫。

“对柞水木耳产业的科技支撑,首先是创新科技驱动产业发展机制,紧扣科技驱动产业发展主线,科技部扶贫团找准科技支持的契合点、着力点和落脚点,全力攻克菌种培育滞后、生产管理粗放、市场销售不畅、深加工产品匮乏等产业发展瓶颈制约,探索形成了‘三点一线’科技驱动脱贫产业发展的新机制。”利斌介绍,“三点一线”中“三点”即科技与产业的契合点、着力点和落脚点,“一线”即科技驱动脱贫产业发展主线。

全力扶持,科技部积极搭建产业技术支撑平台,加大各级科技专项资金争取力度。记者获悉,李玉院士工作站、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分中心、木耳技术研发中心、菌种繁育及深加工产品研发示范基地、木耳大数据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相继建成。

脱颖而出,科技点亮“脱贫路”

2019年,柞水木耳脱颖而出,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科技的作用功不可没。“科技部扶贫团全力推进产业核心技术攻关,先后引进推广前景好的优质黑木耳示范菌种5个,完成地方特色菌种比对试验27个,制定生产种植技术规程4项,示范推广木耳超微粉、益生菌、菌草茶等深加工产品6种,利用废弃菌包生产鸡腿菇等4万袋,形成了全链条的科技支撑体系。”利斌介绍。

心系柞水、情牵脱贫。科技部大力支持木耳创靓特色品牌,助力柞水木耳在香港“创科博览2018”参展,组织科技部下属单位和相关企业购买木耳产品,联系阿里巴巴集团将柞水作为重点帮扶县,帮助柞水木耳先后登上“阿里巴巴2019丰收节公益直播盛典”“2019天猫双11公益晚会”等舞台,单日销售额达55万元。

有这样一组数据:2016年以来,科技部通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支持柞水县实施科技扶贫项目28个总投资7050万元,累计引进院士、“三区”人才、科技特派员等380名,组织培训扶贫干部、贫困群众3000多人次,帮销木耳等农产品200余万元。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