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牌消金机构高管变动频繁 年内21位董监高“换人”
证券日报 2021-07-07

  今年以来,持牌消费金融机构(以下简称“持牌消金机构”)董监高人员变动消息不断。《证券日报》记者对各地监管部门发布的信息梳理后发现,截至6月30日,年内至少有12家持牌消金机构的21名董监高任职资格批复公告发布,在目前已开业的29家持牌消金机构中,董监高已“换人”的机构已超四成。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消金行业洗牌力度加大,董监高频繁变动是持牌消金机构应对挑战、调整战略布局、更好把握发展机遇的一种体现。”

  平安消金迎第二任首席风控官

  纵观上半年,首席风控官、首席风险官是各家持牌消金机构换人最“热门”的职位。

  上海银保监局日前发布公告,核准史进为平安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消金”)首席风控官的任职资格。公告显示,平安消金于2020年4月份开业,当时的首席风控官为朱智伟。到现在开业仅仅14个月,已迎来第二任首席风控官。

  在消金行业,首席风控官“换人”并非个案。今年上半年,已有多家持牌消金机构更换了相关高管。今年2月10日,辽宁监管局发布《关于核准郑宏洲高管任职资格的批复》,核准郑宏洲盛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首席风险官任职资格;5月26日,天津监管局核准Rosario Vinci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首席风险官任职资格。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持牌消金机构首席风控官频繁变动,主要是受今年1月份银保监会发布《消费金融公司监管评级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影响。《办法》强调,消费金融公司监管评级要素包括五方面内容,在权重分配方面有所不同。其中,公司治理与内控权重占比最高,达到28%;此外,资本管理占比12%,风险管理占比35%,专业服务质量占比15%,信息科技管理占比10%。

  “评级是持牌消金机构在2021年进行的最重要的一次考试。”一家持牌消金机构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五大评级指标中,是否拥有较强的自主风控能力是机构之间拉开评分差距的关键。”

  中国(上海)自贸区研究院金融研究室主任刘斌认为,消金机构频繁更换首席风控官的主要原因在于,目前消金行业在营销、风控、合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较为突出。既懂金融又懂科技风控的复合型高管人才较为抢手,“换人”是消金机构补齐短板的一个有效手段。

  华融消金一口气换了五高管

  今年上半年,持牌消金机构董事长、总裁等重要职位也变动较多。《证券日报》记者对不完全数据梳理后发现,截至6月30日,上半年至少有12家持牌消金机构的21名高管的任职资格获得核准批复,涉及机构包括盛银消费金融、捷信消费金融、尚诚消费金融、哈尔滨哈银消费金融、华融消费金融、中原消费金融、湖北消费金融、湖南长银五八消费金融、厦门金美信消费金融、海尔消费金融、平安消费金融、包银消费金融。

  在上述批复中,不乏董事长、总裁等重要职位的任职资格批复。比如,2月1日,黑龙江银保监局核准谢云立哈尔滨哈银消费金融董事、总裁的任职资格;3月16日,内蒙古银保监局核准尹志成包头市包银消费金融董事长的任职资格;5月6日,上海银保监局核准冯雁上海尚诚消费金融副董事长的任职资格;6月4日,湖南银保监局核准徐忠义湖南长银五八消费金融董事长的任职资格。

  华融消费金融今年上半年董监高变动最为密集。4月22日,安徽监管局公示内容显示,核准刘辉董事、董事长的任职资格,核准袁波董事、副董事长的任职资格,核准杜翔、马开峰、沈庆国董事的任职资格,共涉及5位高管。

  中泰证券(10.2300.100.99%)在研报中表示,持牌消金机构的发展需强化差异化发展战略。牌照是进入门槛,长期发展要看综合实力,股东背景及其支持力度是其中的关键。短期来看,持牌机构处于政策红利期,具备一定弯道超车的机会;长期来看,综合实力仍是持牌机构之间拉开差距的关键因素。

  刘斌对上述说法表示认同。他预计,未来消金行业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并呈现分化趋势。但随着国内消费升级速度加快,也会给持牌消金机构带来更多发展机会。各家消金机构未来业务突围的重点是找到自家优势业务领域,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精准的消费金融服务。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