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望2023年和2024年,导致美欧通胀的几个因素会发生积极的变化,扰乱的供应链会修复、需求重新分配会得到调整。但是,美欧因为考虑加息累积效应和滞后效应,加息步伐放慢,因此通货膨胀和短期中期通货膨胀预期下降步伐可能放慢。 ]
11月10日,美国公布10月CPI同比增速为7.7%,大大低于预期。通胀高烧不退忧虑一扫而空。股市债市和非美货币市场同时暴涨,可见天下苦美元久矣。考虑到10月通胀环比增速只有0.3%,大大低于9月的0.6%,那么美欧通胀是否会一路向下,很快消退?
10月27日,欧央行宣布将利率上调75个基点,10月欧元区通胀率为10.7%。11月2日,美联储连续第四次加息75个基点,本次大规模加息将使基准利率达到3.75%~4%目标范围,10月美国通胀率7.7%,低于前值8.2%和预期值,但美欧通货膨胀率都远远高于目标值2%。美欧货币政策预期管理部门都声明虽然进一步加息是适宜的,但因加息累积效应和货币政策传导滞后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因此加息步伐可能放慢。
另外,非货币政策控制供给因素依然存在不确定性,加息引致的其他不确定性因素也出现了,欧元区和美联储加息进入走走停停的模式。即将过去的2022年经济持续看衰,2023年经济不确定性将大增。更加重要的是,世界经济中长期已经发生了结构性变化,而这些改变将和短期不利因素衔接“续短为长”,世界将彻底告别低通胀时代。
国际组织不断下调美欧经济增速预测值
2022年以来,世界一些权威经济组织持续下调欧元区和美国经济增长预测值。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美国2022年经济增长率从1月的4%下调到10月的1.6%,IMF对欧元区经济增长预测值连续三次下调(10月上调到3.1%),预测欧元区2023年经济增长前景比较暗淡,四次下调后到0.5%。IMF连续三次下调美国2023年经济增长预期(10月预测2023年美国经济增长率保持在1%,同7月)。经合组织(OECD)对美国和欧元区经济增长预测值也连续下调,预测美国2023年增速为0.5%,欧元区为0.3%。世界银行同样连续下调美国和欧元区经济增长率。
2022年以来,国际组织持续调高美国和欧元区通货膨胀率。IMF对2022年美国通货膨胀率从4月的7.7%调高到10月的8.1%,欧元区从5.3%调高到8.3%。对2023年通货膨胀预期,美国和欧元区虽然较2022年大幅度下降,依然大大高于2%目标水平,而且不断调高,美国从4月的2.9%提高到3.5%,欧元区从4月的2.3%提高到5.7%。OECD虽然两次预测美国2023年通货膨胀变化较小,从3.5%下降到3.4%,而对欧元区从4.6%提高到6.2%。
美欧经济前景的货币政策不确定性
和非货币政策不确定性
为什么国际组织不断下调2022年和2023年欧美经济增长预测,调高CPI预测,我们认为,决定欧美经济走势的不确定性不仅来自货币政策本身,而且许多超出经济政策当局范畴,短期无解。
1.中央银行反通胀职能与政府促经济增长职能矛盾凸显。
一般认为中央银行负责物价稳定,中央政府负责经济增长。目前,美欧经济形势使得经济政策出现两难,即反通胀和反衰退同时出现。最近联合国负责人、英国新首相、法国总统以及意大利新任总理都对中央银行将经济推向衰退、压垮需求发出了严厉警告,并警告不要采取这些行动以挽救中央银行的信誉和对抗通货膨胀。虽然西方中央银行有较强的独立性,但是反通胀导致深度衰退也非中央银行愿意看到的。10月加息之后,欧央行行长拉加德说:“我们将在明年12月会议上进行分析,届时将考虑由此产生的衰退可能性。”
2.高通(121.43, 0.75, 0.62%)胀下财政补贴与反通胀艰难平衡。
物价上涨对低收入者影响较大,政府都采取财政支持,但是很多人也担心过度财政支持可能导致更高通货膨胀。本轮通货膨胀在俄乌冲突之前已经很高,核心原因包括新冠疫情期间政府巨大的财政支持。因此,拉加德认为:“财政支持必须是临时的、有针对性的和量身定制的。”但是,因为欧元区各国通货膨胀差别较大,9月HICP(调和消费者物价指数)最低的法国为6.2%,爱沙尼亚则高达24.1%,而欧元区通货膨胀较高国家往往政府赤字率高,因此政府财政支持可能使得通货膨胀更加走高。
3.俄乌冲突持续多久。
本轮经济增速下降,尤其是物价飞涨,最重要因素是俄乌冲突导致石油价格上涨、粮食价格飞涨,以及全球经济增长信心下降,据研究欧洲接近75%物价上涨直接或间接与石油、食品有关。但是俄乌冲突持续多久显然很难预测,沙特阿拉伯等是否增加石油产量也难以预测,因此能源、食品价格可能较长时间高企。
4.世界经济在疫情之后持续发生结构性变化。
新冠疫情对世界经济影响是全面的,而且逐步显现。发达国家劳动力市场发生了很多变化,因为提前退休、留学生及移民减少,劳动力供给少于疫情前。换岗位意愿提高,劳动参与率下降,导致工资更刚性。
未来基准利率高度、持久性大于加息速度?
美欧等都认为需要将基准利率提高到一个充分有限水平,足以使通货膨胀率在一段时间内返回2%的目标。美联储和欧央行认为,未来加息需要考虑几点。一是经济前景,欧美央行主要考虑劳动力市场前景、CPI前景、加息与金融稳定。二是货币政策自身,包括紧缩经济政策滞后性效应。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认为美国政策利率目前已经进入“有限性”,则需要考虑加息的滞后效应。三是紧缩经济政策传导到通货膨胀和经济总量的滞后性。四是,鲍威尔认为,随着利率接近“有限性水平”,加息速度没有利率水平和利率持续时间重要,因此减缓加息速度可能是适宜的。五是基准利率水平提高到多高?是否需要高于通货膨胀率?实际利率水平为正?但鲍威尔并不认为这是唯一的试金石。欧央行执委会成员法比奥·帕内塔提出目标一致终端利率,其在货币政策正常化阶段结束达到,在没有新冲击情况下将通货膨胀稳定在政策相关范围。
美欧2023年及以后经济展望:
发达经济体或许将彻底告别2%通胀
对于美欧未来经济前景,欧央行和美联储比IMF、OECD等国际组织显得更加乐观。美联储预测2025年PCE将实现2%目标,考虑CPI稍高于PCE,其大致也能落在目标区间。欧央行预测欧洲通货膨胀将长期在2.2%,显然回不到2%的目标范围。
展望2023年和2024年,导致美欧通胀的几个因素会发生积极的变化,扰乱的供应链会修复、需求重新分配会得到调整。但是,美欧因为考虑加息累积效应和滞后效应,加息步伐放慢,因此通货膨胀和短期中期通货膨胀预期下降步伐可能放慢。展望2025年及以后,影响通货膨胀的结构性因素可能在2~3年之后发生作用,即使俄乌冲突和能源粮食问题得到解决。但是绿色低碳加速推进可能导致能源成本提高,去全球化如果加速进行可能导致生产成本增加,美国对中国的技术有限可能导致中国全球市场遭受一定程度影响,加速世界产品成本上升。因此,最终紧缩货币政策能一定程度降低来自需求的通货膨胀,但是因为供给侧的结构性变化,通货膨胀可能再也回不到2%的水平。如果美欧央行热衷2%的目标,则可能还取决于货币政策所不能控制的其他政策和国际政治因素。
- 美国10月CPI继续下降 明年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大增2022-11-14
- 万亿MLF到期在即流动性投放料适时加码2022-11-14
- 工信部:2021年我国虚拟现实投融资规模涨幅超100%2022-11-14
- 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 释放哪些政策信号?2022-11-11
- 发改委印发行动方案:到2025年,长三角区域资源要素有序自由流动2022-11-11
- 2025年每个居民有1个电子健康码,但此码并不是防疫健康码2022-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