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新赛道 金融机构助力新市民安居乐业
经济参考报 2022-04-01

近一段时间以来,服务新市民成为金融领域的热议话题。银保监会、人民银行近期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支持鼓励银行保险机构提高新市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助力新市民在城镇更好安居创业,切实增强新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市民作为城市化过程中规模扩张最快、发展潜力最大、消费增长最强劲的群体,是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一环。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对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具有重大意义。不过,受缺少抵押物、信用难以识别等多重因素影响,目前,新市民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可得性还有待提高,相关产品和服务也需要进一步改善。

  “3亿左右的新市民群体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强和改进新市民金融服务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市民金融需求旺盛,在政策指导下,围绕新市民在创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金融需求,金融机构创新推出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将开辟金融服务蓝海,有助于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看见新市民:新的市场增长点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深入推进,大量农村人口通过就业、就学等方式转入城镇,融入当地成为新市民。根据《通知》给出的范围,新市民主要指因本人创业就业、子女上学、投靠子女等原因来到城镇常住,未获得当地户籍或获得当地户籍不满3年的各类群体,包括但不限于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等,该群体目前约有3亿人。

  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积极创新产品和服务,大大提升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可得性,但新市民金融服务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专家表示,新市民群体并非金融机构的传统优质客户群体,受限于原有的制度流程等因素,部分新市民难以通过合适的价格获得所需的金融服务。

  围绕新市民金融服务存在的“痛点”“堵点”,《通知》明确提出,金融机构要满足新市民在创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重点领域的金融需求,并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比如,鼓励商业银行加强对新市民创业形态、收入特点、资金需求等因素的分析,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精准评估新市民信用状况,优化新市民创业信贷产品。

  对此,董希淼表示,当前,新市民金融服务是一个有待开发的市场,而且前景广阔。将更多新市民纳入金融服务体系,有助于夯实金融机构客户基础,提高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能力,倒逼金融机构加快数字化转型。

  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近日在答记者问中强调了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相关政策措施实施对实体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并表示监管部门将积极向地方党政汇报,推动出台配套政策,推进信用信息整合共享,加快税务、海关等单位与金融机构信息联通,逐步缓解金融服务信息不对称问题。

  触达新市民:金融机构加速布局新赛道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不仅是责任所在,而且已成为金融机构寻求业绩增长新突破的重要切入点。记者了解到,近来,包括邮储银行、大连银行、重庆三峡银行等在内的多家银行加速布局这一新赛道,针对新市民的需求和痛点,围绕创业、住房、消费等多个场景推出了多元化金融产品和服务。

  3月28日,邮储银行在该行举办的新市民“U+卡”发布会上发布了新市民专属借记卡“U+卡”,并公布了新市民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据悉,该行将为新市民客户制定专属特色信贷产品和服务方案。同时,针对新市民融资痛点,进一步完善授信服务政策,在银行流水、社保、纳税等基础上探索更多收入认定方式。

  在促进新市民创业就业方面,工商银行北京分行将新市民纳入创业担保贷款扶持范围,简化办理流程。为满足新市民安居融资需求,该分行在消费贷款、住房租赁贷款、首套按揭贷款方面,提升借款和还款便利度。此外,平安银行、广发银行等多家银行优化升级新市民信用卡金融业务,推出便捷申卡、绿色通道、丰富消费场景等多项专属服务。

  具有服务小微优势的中小银行业纷纷围绕服务新市民加力提效。据了解,重庆三峡银行针对新市民购买自用汽车、购置大额耐用消费品等需求,推出新市民专属纯信用贷款产品“新渝贷”;大连银行发布了服务新市民18项举措;厦门国际银行推出了“新市民贷”专属产品,为新市民群体提供衣食住行、适老、创业等全方位金融服务。

  一些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也积极探索服务新市民。比如,兴业消费金融通过“家庭消费贷”“兴才计划”和“立业计划”三大产品体系,为新市民提供家居改善、装修、教育培训、住房租赁等多方面金融服务。招联消费金融针对新市民群体的初始创业、改善生活等需求推出了“特享贷”。

  服务新市民: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服务体系

  如何进一步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是当前金融机构正在探索和思考的课题。不过,新市民往往在城镇居住时间较短且缺少有效抵押物,其资金需求额度小且分散,信用等级难以识别,金融机构对此有所顾虑也在情理之中。

  对此,董希淼表示,在服务新市民的过程中,金融科技能发挥重要作用。金融机构应充分应用金融科技理念和手段,通过获取多方数据和信息对新市民精准画像,创新对新市民的信用评价方式,降低对抵质押物和担保公司的依赖,提高风险管理效率。此外,还要通过设立专项额度、加大考核激励等措施,完善内部尽职免责和容错纠错机制,支持和鼓励分支机构和一线工作人员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提升服务质效。

  谈及银行业服务新市民的重点发力方向,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杜阳表示,一是要优化普惠金融供给结构,加强对欠发达地区新市民群体的金融服务,改善普惠金融发展不协调情况;二是在保证新市民群体安居需求方面,商业银行要积极支持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尤其是要关注新市民保障性租赁住房需求,通过场景开发挖掘相关业务潜力;三是大力发展养老理财等产品,满足新市民群体的养老需求。

  此外,专家普遍认为,还应当构建和完善多层次、广覆盖的服务体系,发挥各类金融机构的差异化优势,形成服务新市民的合力。董希淼具体谈道,大型金融机构要发挥机构网点多、资金成本低的优势,形成线下和线上融合服务体系,推出额度和费率适中的产品,提高新市民金融服务的覆盖度和普惠性;中小金融机构则要发挥机构层级少、决策链条短的特点,面向新市民群体推出针对性、个性化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满足新市民群体“短、频、快、急”的融资需求。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