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成为特别提款权(SDR)篮子货币以来首次“体检”便传出好消息,权重不降反升,再次说明了人民币近几年经受住了国际形势复杂和疫情等诸多考验,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迈出新步伐,国际地位迈上新台阶。
自2016年加入SDR以来,人民币从不列入“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COFER)”统计的小币种逐步发展成为全球外汇储备的重要选项,已稳居全球第五大储备货币地位。据不完全统计,全球超过70个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当局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与此同时,2021年,人民币债券被国际三大债券指数悉数纳入,明晟指数继续增持中国A股,国际机构投资者掀起了投资中国证券资产的高潮。
人民币和人民币资产的强势表现,与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金融市场的高水平开放密不可分。一方面,近两年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国内经济长期向好,外贸高景气度加上人民币币值相对稳定,引来更多国际投资者分享中国经济红利。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坚定不移推动金融市场改革开放,进一步简化境外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投资的程序,丰富可投资的资产种类,持续改善营商环境,不断提升投资中国市场的便利性,为境外投资者和国际机构投资中国市场创造了更有利的环境。
人民币SDR权重提升至12.28%,保持第三位,充分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发展的认可和信心。在人民币入篮之前,国际上曾有不少的质疑声:虽然人民币发挥的作用越发突出,但人民币不太可能成为一种主要的储备货币,除非人民币可自由兑换且中国采取开放资本项目的做法。应当看到,此次人民币权重提高,是过去几年中国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持续不断地推动金融市场高水平开放的结果。事实证明,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程度以及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的程度都在渐进地提高。
总的来看,当前人民币国际化仍处在初级阶段。人民币国际化分为三个层次:从支付结算货币,到计价和投融资货币,再到全球主要储备货币。现阶段,人民币国际化正处于从支付结算货币向计价和投融资货币爬升的阶段。中国巨大的经济体量和贸易规模优势表明,未来人民币国际化存在较大潜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应当加快。在多种现实因素的制约下,当前人民币国际化进度是适当的,是符合中国金融开放程度、监管水平以及市场承受能力的。在制约因素尚未消除的情况下,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能操之过急。
央行在最新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也提出,要持续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深化对外货币合作,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应当看到,一个有深度的、流动性充沛、交易活跃、品种齐全和管理健全的外汇市场和金融市场,是人民币在国际竞争中抵御大风大浪的基础,是推动人民币金融指标提升的前提。为此,我国应在不断改进监管理念和监管手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我国外汇市场和金融市场对国内外投资者的开放和准入程度,补齐重要的市场短板,把市场做大做深,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 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2022-05-31
- 年内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发行规模1375亿元 专家称短期看发行热情受两因素影响2022-05-30
- 差异化房贷利率促楼市平稳发展2022-05-30
- 央行:推动建立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2022-05-27
- 央行:持续增加普惠小微贷款投放2022-05-27
- 数字人民币“入校”提速 多地银行携手高校落地应用场景2022-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