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和邮储银行六大行2022年中期业绩报告日前发布完毕。大行中报有何看点?大行高管在发布会上回应了哪些热点问题?《经济参考报》记者梳理出“数字化转型”“保交楼”“养老金融”三大关键词。
关键词之一:数字化转型
随着数字技术应用和数字经济深入发展,数字化转型成为银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特别是疫情以来,线上渠道优势更加凸显,银行业数字化转型驶入快车道。多家大行在中报业绩发布中详解了数字化转型的思路和成效。
多家大行将加快数字化转型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交行在中报中指出,数字化经济时代中,传统商业银行的竞争环境随之进行了新升级,以往单一产品服务或交易的比拼已经逐步演变成场景和生态的竞争。基于此,交行也在场景金融与开放银行的建设中发力,致力于解决传统营销方式获客成本高、效率低、黏性弱的问题,而这也正是数字化新交行建设的重要内容。
2022年上半年,工商银行推出了“数字工行(D-ICBC)”集团品牌。对于“数字工行”建设思路与措施,工商银行副行长郑国雨表示,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工商银行将重点在三方面发力,第一是打造更加契合客户需求、市场潜力大的“拳头”产品和精品平台;第二是强化创新驱动,不断提升关键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加强技术攻关和技术平台建设,增强科技对业务的赋能;第三是夯实转型保障,深入推进业务与科技融合创新机制,深化组织架构改革,提升科技研发应用能力。
当前,数字化已深入众多银行业务场景,助力银行提升服务质效。例如,农行表示,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尤其是疫情发生以来,以掌上银行为载体的数字化平台更是成为零接触、高效率金融服务的重要利器,线上经营能力稳步提升。
“掌银是银行今后和客户交互的主要渠道和界面,这也将是一个‘兵家必争之地’。”农行副行长徐瀚称,截至6月末,掌银的日活高达2800万户,农行全国网点数量有2.2万个,这相当于在没有掌银的情况下,平均每个网点每天需要服务客户达1200人次。
再如,交行个人手机银行已上线6大类160余项非金融场景,服务涵盖生活缴费、政务民生、出行服务、健康医疗、餐饮娱乐、住房安居等各个方面。其中,交行信用卡“买单吧”围绕餐饮美食、便民服务等领域拓展场景生态,目前,该项服务已接入交行信用卡特惠商户的月交易近千万笔。截至6月末,“买单吧”APP累计绑卡用户同比增长7.6%,月度活跃用户同比增长9.0%。
“我们将继续在重塑流程、优化机制、创新制度,建立健全数字驱动的业务经营模式方面,进一步发挥交行优势。”交行行长刘珺表示,为加速数字化新交行建设,希望在交通、消费、教育、政务等四大领域推动场景建设和生态建设,构建场景类获客的闭环产品与营销能力。
而这背后,离不开银行对于金融科技的持续投入。中报数据显示,报告期内,交通银行的金融科技投入已达28.05亿元,同比增长14.5%。建行、工行等多家大行的中报也透露,正在加强金融科技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关键词之二:保交楼
针对近期备受关注的“保交楼”事件,各大行也纷纷披露相关数据。
工行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末,停工项目涉及工商银行的按揭不良贷款余额为6.37亿元,仅占全行按揭贷款余额的0.01%。农行现阶段涉及的保交楼风险楼盘共1112个,涉及逾期按揭贷款余额12.3亿元,占全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的0.023%。
建行副行长李运透露,截止到7月底,全行涉及停贷断供舆情的个人按揭逾期贷款的金额是11.42亿元,占全行全部按揭贷款余额的0.018%,不良余额5亿元,占全行全部按揭贷款余额的0.0077%。交行副行长周万阜表示,截至7月末,交行存量合作项目中,存在延期交房、停工或烂尾风险的项目的按揭贷款中,逾期贷款4.67亿元,占全部按揭贷款余额的0.03%。
“上个月,我们公告了停工项目涉及的逾期贷款余额是1.27亿元,占比非常小。邮储银行持续加强跟踪和排查,整体风险可控。”邮储银行副行长姚红表示,在对公房地产方面,邮储银行表内外业务规模都比较小。具体到房开贷,房地产开发贷款规模1091亿元,占全行贷款余额的1.59%,其中,一半以上具备土地和在建工程抵押,其余绝大部分也采用了保证担保的方式。
个人住房贷款方面,相比去年,今年上半年六大行个人住房贷款增幅下降明显。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工、农、中、建、交、邮储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合计增加24843亿元。而今年上半年,六大行个人住房贷款合计增加为4155亿元。
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此前在通气会上表示,银保监会积极指导银行在配合地方政府压实各方责任的有序安排下,积极主动参与合理解决资金硬缺口的方案研究,做好具备条件的信贷投放,千方百计推动“保交楼、稳民生”。多银行表态称,下一步将继续坚守“房住不炒”的定位,因城施策,落实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
工商银行副行长兼首席风险官王景武表达了对个人住房贷款资产质量的信心。他指出,最近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各方面共同努力下,“保交楼”工作有序推进,相关风险正在逐步得到有序化解。后续,工商银行将继续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做好房地产金融服务。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做好“保交楼、稳民生”工作,继续做好个人按揭客户金融服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关键词之三:养老金融
今年上半年,在多项国家政策的助推下,养老金融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也成为多家商业银行发力的重点。多家大行人士在业绩发布会上详解了各自的养老金融发展布局思路。
发展养老金融刻不容缓已成为银行共识。建行副行长纪志宏表示,商业银行开展养老金融业务优势明显,长期以来商业银行所深耕的广大客户群体本来就是养老金融服务的对象,政策明确个人养老金业务由产品制转向账户制后,商业银行账户服务的传统优势更加凸显。与此同时,养老金融的核心是养老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商业银行资管业务从理财起步后,以建行为例,大财富大资管战略也已取得实质性进展,具备为老百姓进行专业的养老财富规划和资产配置的能力。
加速布局养老金融,多家大行已制定明确的业务规划和策略。据纪志宏介绍,建设银行提出了养老金融“1314”的发展策略,就是要以全方位全域流程的养老金融服务陪伴客户一生一世。两个“1”,一个是致力于成为养老金融专业银行的一个目标,另一个是打造专业稳健一站式的服务能力,“3”是要全面发力养老的三大支柱,“4”是搭建包含养老财富储备、养老产业培育、养老服务供给和养老生态搭建的综合性的养老金融服务体系。
中国银行副行长陈怀宇也表示,中行将国家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目标纳入《中国银行“十四五”养老金融规划》的执行纲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自《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下发后,中国银行第一时间成立了专项工作组,积极与监管机构沟通,在其指导下合规开展系统建设和产品准备工作。
养老第三支柱金融服务是多家银行业务的重点。养老理财方面,2021年9月,银保监会启动养老理财产品试点,目前试点机构扩至十地十机构。据农行副行长林立介绍,8月18日农银理财在北京、青岛、重庆等10个试点城市推出第一期养老理财产品,社会对此产品高度认可,目前第二支产品也在筹备中。纪志宏介绍称,建信理财和贝莱德建信理财都取得了养老理财的试点资格。其中建信理财发行的产品规模已超170亿元,在同业中特别是银行系子公司中排名靠前。
养老储蓄方面,自2022年11月20日起,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在合肥、广州、成都、西安和青岛五个城市开展特定养老储蓄试点。
陈怀宇表示,中国银行积极筹备特定养老储蓄试点工作:一是按照监管要求,拟定试点方案准备报送监管机构;二是总分行成立工作推进小组,为试点工作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三是推进系统改造,目前主体功能已完成技术投产,部分外围系统功能和调整将按计划陆续投产;四是开展制度和协议文本修订工作;五是推进业务正式开办前的培训等准备工作。工商银行副行长郑国雨也表示,正积极主动落实《关于开展特定养老储蓄试点工作的通知》的各项要求,充分发挥专业化和综合化服务优势,加快推进养老储蓄项目研发、产品上线等工作,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
值得注意的是,多家银行也对养老产业加大了精准支持力度。交行中报显示,研发特色信贷产品,加强对养老服务机构的信贷支持。报告期末,养老服务业授信客户数量较上年末增长42.42%。纪志宏说,我国养老产业有效供给不足,要加大信贷投放和资管投资,对养老需求迫切的养老设施建设、养老照护服务、老年医疗卫生服务、养老科技和智慧养老服务等相关的养老产业加大支持力度。
- 数字化转型、保交楼、养老金融 解码六大行中报三大关键词2022-09-02
- 商业养老金融如何吸引年轻人2022-09-02
- 助力经济发展 扩大数字人民币试点应用可期2022-09-01
- 银行加速布局创新主题理财产品 养老型产品潜力巨大2022-09-01
-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稳步增长 金融创新持续赋能科创企业2022-08-31
- 人民币汇率韧性显现 中国资产吸引力持续提升2022-08-31
- 下一篇:商业养老金融如何吸引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