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个人养老金产品正式开售,各金融机构竞争局面逐渐形成。专家认为,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后,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机构要发挥专业优势,丰富产品供给。同时,参加人宜根据自身经济条件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产品组合。
基金和保险产品率先“出炉”
11月25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印发通知,公布了36个先行城市(地区)名单,个人养老金制度开始在先行城市(地区)实施。
首批开办个人养老金业务的机构,包括23家商业银行、11家理财公司、14家证券公司、6家保险公司、40家基金公司,另外还有37家基金销售机构。
通过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个人养老金制度参加人可自主购买赎回符合规定的银行理财、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4类个人养老金产品。参加人每年缴费全部给予税前扣除,能享受税收优惠。
目前,已发布的个人养老金产品数量并不太多。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发布的信息显示,截至12月2日,个人养老金产品目录中有129只基金类产品和7只保险类产品,而理财类产品和储蓄类产品暂无数据。
记者从业内了解到,这129只个人养老金基金均是养老目标基金,采用基金中的基金(FOF)形式运作为主,以追求养老资产的长期稳健增值为目的,鼓励投资人长期持有。7只保险类产品此前已参与了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具有收益稳健和期限长等特点。
国泰君安非银首席分析师刘欣琦认为,当前储蓄产品仅在5地试点,理财产品尚未推出,养老金试点中储蓄和理财产品份额或有限;公募基金个人养老金产品近3年平均收益率可达到6%,相比其他产品收益率更高;同时各家基金公司均给出费率优惠,并持续加强宣传力度,预计公募基金产品将在个人养老金试点中获取较大份额;当前试点的保险个人养老金产品共7只,涵盖6家保险公司,保险产品的持有期限较长,通常养老年金领取起始日不得早于被保险人60周岁。
银行打响开户“争夺战”
参加个人养老金需要先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和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而通过商业银行渠道,可以一次性开设这两个账户。对商业银行而言,争取更多人来开户,对于后续引入更多个人养老金增量资金具有重要意义。
近期,各银行围绕个人养老金开户的“争夺战”已经打响,多家银行通过抽奖、发红包、送微信立减金等方式揽客。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表示,参加人在选择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的开户银行时,首先要考虑这个资金账户的功能,即基本账户服务、投资管理、个人养老金咨询三个方面。对于首批获准开办个人养老金业务的23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来说,在基本账户服务方面已经做到了标准化,并无明显差异。
投资管理功能方面,曾刚认为,需要关注开户银行能够提供的可投资产品货架。产品货架中既包括开户银行自己能够提供的个人养老储蓄产品,又包括能够代销的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个人养老金公募基金产品等。参加人要对比银行产品货架与自身投资需求的契合度。
曾刚还表示,个人养老金咨询功能是很多参加人都会用到的。能够提供更详尽投资咨询和建议的银行会更受参加人青睐。这就涉及银行如何定义客户的养老需求,并据此对客户经理进行培养,进而为客户提供专业的规划咨询服务。这是银行的软实力,也是需要银行长期积累提升的能力,或许将成为各家银行未来在个人养老金业务市场中的竞争核心。
对银行而言,掌握了个人养老金账户入口,可借助账户管理优势,以养老金账户为核心提供养老金融综合服务。
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在发达国家,不少商业银行通过综合经营优势深度参与养老财富管理。比如,美国一些商业银行将养老金业务作为资产管理板块的重要内容,为客户提供包括政策咨询、退休规划、投资运营等一站式服务。在日本,商业银行围绕客户需求,推出资产配置建议、年金管理分析等咨询服务。
银行在养老金融市场的优势还体现在产品方面。银行储蓄、银行理财风险较低,公众了解多,接受度高。
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发布的《中国养老金融调查报告(2022)》显示,调查对象养老投资/理财方式偏好最大的依然是银行存款,占比达到64.14%,其次是商业养老保险(34.25%)、房产(16.41%)、企业/职业年金(12.31%)、银行理财(12.27%)、基金(8.24%)。
产品组合可实现优势互补
从需求端来看,个人养老金制度参与者有刚入职场的年轻人、承担着家庭和事业两个重担的中年人、接近退休年龄的中老年人。不同群体的养老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并不相同。
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董克用表示,从全生命周期的一般规律看,年轻一代的风险承受能力最强,因为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去平滑市场周期的风险。但年轻人收入低、刚性需求强,不可能投入很多资源用于未来的养老。中年人更关注未来的养老生活,愿意加大养老储备。中老年人距离退休时点已近,与年轻人相比,抵御资本市场风险的能力最弱,但愿意投入养老储备的意愿最强。
“当然,年龄不是决定市场风险承受能力的唯一因素,”董克用说,个人和家庭资产状况,心理预期与偏好等都会影响个人的市场风险承受能力。所以,市场上没有适合所有人的“最优”产品,有的应当是适合不同类型人群的“适宜”产品组合。
保险法专家沙银华认为,在个人养老金制度运作中,需重点关注参加人在投资理财知识和投资心理、心态方面的问题。由于参加人接受金融投资方面教育的差异、生活环境的差异、价值观的差异等,投资的心理状态不一,尤其是对投资盈亏的心理承受力,千人千面。信息平台提供的投资产品,固然是千挑万选,选择安全系数高、收益好的产品,但投资有风险,不是所有人的风险承受能力都是一样的。
从供给端来看,个人养老金产品各有优势。保险产品重在风险保障;基金产品重在投资增值;理财和储蓄产品重在安全保值。从收益水平来看,养老目标基金回报率可能更高,但波动性更大。
国寿股份有关负责人表示,保险机构在个人养老金业务上具备自身特有优势。比如,相对于基金、理财和储蓄产品,保险产品兼具稳健与灵活的双重特性,可以更好地为客户进行养老财富积累,守住养老金本钱。个人养老金业务因账户封闭运行,理财、储蓄和公募基金产品资金在达到领取条件前不可支取,客户若购买保险产品,在发生身故、全残或失能情况下,保险理赔资金可直接支付到个人账户。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提出,近年来,我国已经开展养老理财、养老保险产品试点,特别是养老理财产品契合市场需求,受到投资者欢迎。结合国外成熟经验和国内发展现状,下一步应充分发挥银行体系、保险行业和资本市场的不同市场优势,加强行业协同与资源整合,打造跨周期、长期限、多元化的资产配置模式和投资产品体系。
- 个人养老金产品“上新” 金融机构“同台竞技”2022-12-07
- 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办法》 所有表外业务统一纳入监管2022-12-06
- 多因素提振 新增信贷有支撑2022-12-06
- 规范收单外包机构进行时 60家支付服务商被取消备案资格2022-12-05
- 银行大额存单利率下调销售热度不减 专家称未来或将保持稳健增长2022-12-05
- 加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2022-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