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22.03万亿元,同比增长38.5%,全年增加6.01万亿元。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分别为8.62万亿元和6.08万亿元,合计占绿色贷款的66.7%。
金融支持绿色发展,责无旁贷、前景广阔。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绿色金融的职责,就是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借助信贷、债券、发展基金、保险等金融工具,为绿色低碳转型提供资金支持以及综合服务。当前,产业、能源、消费结构正在加快调整,相关领域的投融资需求持续上升。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可以预期,绿色金融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
金融支持绿色发展,难点在于如何有效配置资源,为此,必须处理好“稳”与“进”的关系。当前,尤其要避免出现“运动式”减碳、“机械式”去煤等行为。众所周知,受制于资源禀赋、经济发展阶段等因素,我国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度较高,低碳转型无法一蹴而就。但在实践过程中,个别金融机构却“一刀切”,这既不符合实际,也不利于长远。金融机构要提高绿色经济的识别能力,提升服务的精准性与有效性,不可未立先破。
接下来,要稳中求进、先立后破,更好地发挥绿色金融积极作用。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坚持“先铺轨道再跑车”,完善顶层设计,推进产品创新,为世界贡献“中国方案”。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信贷市场和全球第二大的绿色债券市场,国际吸引力、影响力不断提升。
稳中求进,应持续完善绿色标准。无规矩不成方圆,明确标准才能规范发展。经过多年探索,我国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建设已取得积极进展。目前,《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等4项标准已发布,我国牵头制定的《G20转型金融框架》也已成为各国发展绿色金融的指引。接下来,要进一步完善标准体系,强化金融机构碳核算、环境信息披露要求,防范“漂绿”“洗绿”等造假行为。
稳中求进,应用足用好政策工具。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为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三个领域的企业提供优惠利率贷款。目前,碳减排支持工具发放再贷款超3000亿元,支持商业银行发放碳减排贷款5100多亿元,2022年带动碳减排超1亿吨二氧化碳当量。下一步,可积极探索、及时推出财政、金融支持工具,扩大政策覆盖面,充分动员社会资金投向具有显著碳减排效益的项目。
稳中求进,应有序推动产品创新。新问题需要新方案。接下来,要重点关注高碳行业的低碳转型问题。一方面,在已有金融工具的基础上,稳妥创新股权类融资工具、证券化产品、保险和担保等风险缓释工具;另一方面,加快研制“转型金融”标准,为满足高碳行业在低碳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合理融资需求提供依据。
- 绿色金融须稳中求进2023-03-27
- 商业银行竞相布局千亿“金融云”市场 市场或迎爆发性增长2023-03-27
- 消费贷不可重贷轻管2023-03-24
- 推动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2023-03-24
- 银保监会:2022年第四季度共接收并转送银行业消费投诉69555件2023-03-22
- 央行昨日净投放1530亿元 资金面有望平稳跨季2023-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