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日前,多家商业银行均在2024年的三季报中披露了相关进展和成效。在普惠金融方面,各家银行都加大了普惠信贷供给,并加速推动数字化转型进程,进一步扩大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
加大拓展力度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2.58万亿元,同比增长14.69%。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余额8.64万亿元,同比增长29.82%,占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的26.70%。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4.42%,较2023年下降0.35个百分点。
从已披露的三季报中可以发现,各家银行都持续加大普惠金融拓展力度,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较快。例如,中国农业银行的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人民银行口径)余额为4.59万亿元,年增量突破万亿元,余额、增量保持同业首位;普惠型小微贷款客户数455万户,新增102万户;民营企业贷款余额6.56万亿元,新增1.11万亿元。中国建设银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3.2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484.61亿元;普惠金融贷款客户337万户,较上年末增加19.50万户。中国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23.23%,贷款户数约140万户;为超过3.8万户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授信5548亿元。
记者还注意到,国有大型银行今年继续下调了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一位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普惠信贷经理告诉记者,该行的存量小微贷款客户数量每年都会有一些波动,但整体能够实现正增长。她认为,拓宽客群的两个有效途径就是拓宽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以及走进小微企业园区、深挖园区企业的贷款需求。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股份制商业银行仍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截至9月末,中信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882.2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31.49亿元,贷款增速高于该行各项贷款平均增速;有贷款余额客户数30.50万户,较上年末增加2.14万户。截至9月末,浙商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329.03亿元,较年初新增127.76亿元;贷款户数14.79万户,较年初新增0.81万户。
政策利好频出
为实现普惠信贷供给保量、稳价、优结构,更好满足小微企业、涉农经营主体及重点帮扶群体多样化的金融需求,今年3月份,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关于做好2024年普惠信贷工作的通知》。
保量,即保持普惠信贷支持力度。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聚焦小微企业经营性资金需求,合理确定信贷投放节奏,力争实现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的目标,同时力争实现涉农贷款余额增长、脱贫地区贷款余额增长。
稳价,即稳定信贷服务价格。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小微企业、涉农贷款定价管理,根据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合理确定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涉农贷款利率水平。加强服务价格披露,做好充分告知,确保小微企业、涉农经营主体了解其实际承担的融资成本。
优结构,即优化信贷供给结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增强对小微企业法人服务能力,加大首贷、续贷投放,扩大服务覆盖面。加强小微企业、涉农专属产品开发,打造特色品牌,提升服务专业性。支持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对于农户经营性贷款,可参照小微企业续贷条件开展续贷。积极开发小额信用贷款产品,推广随借随还的循环贷模式,灵活便捷地满足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农业转移人口等群体的资金需求。
但是,由于小微企业自身抗风险能力弱、经营不确定性大,在实践中,出于贷款发生不良后被追责的担忧,基层信贷人员常有“惜贷”的现象。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此前尽职免责难以落实到位,主要是缺乏明确的、可量化的标准、边界。如果免责标准过于宽松,容易产生道德风险;如果标准过于严格,就起不到作用。
为进一步完善银行业金融机构普惠信贷管理机制,推动普惠信贷持续健康发展,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在今年8月份印发《关于普惠信贷尽职免责工作的通知》,将适用对象扩大至小型微型企业、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和农户等重点领域贷款,细化免责、追责情形,切实为基层信贷人员松绑减负,解除敢贷、愿贷的后顾之忧。
董希淼建议,应持续开展对银行机构的督导,通过现场检查、窗口指导、内部座谈等方式,倒逼银行进一步完善内部机制,优化激励约束机制,探索普惠信贷各环节尽职情形的基本认定标准,通过明确尽职、免责边界问题,将尽职免责、容错纠错等原则落到实处,最大程度打消基层客户经理的顾虑,让基层机构和客户经理“敢贷、能贷、愿贷”。
多位银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小微企业经营灵活多变,融资需求呈现规模小、频度高、时间急的特点,传统信贷政策往往不足以充分贴合他们的实际经营需要。这不仅需要商业银行提供更多支持,也需要地方平台发挥自身优势,结合实际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近年来,宜春市城投公司不断拓宽融资渠道,截至目前,共融资授信35.15亿元,其中银行贷款7.97亿元、中期票据21.92亿元、政府专项债券2.74亿元,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民生项目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
今年9月份,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关于做好续贷工作 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的通知》。一是将续贷范围从部分小微企业扩展至所有小微企业,贷款到期后有真实融资需求,同时存在临时资金困难的小微企业,均可申请续贷支持。二是明确小微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和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及农户经营性贷款等均可以续期。三是将续贷政策阶段性扩大至中型企业,期限暂定为三年。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续贷业务有助于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压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在稳定企业经营与发展预期,激发微观主体活力方面有重要意义。此次优化续贷政策,有助于进一步增强金融机构服务能力,让更多企业获得金融支持。
服务创新升级
普惠金融,“普”是目标,“惠”是关键。实现普惠金融的高质量发展,需要统筹兼顾“普”与“惠”,提升金融服务的可得性、覆盖面、满意度,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的普惠金融体系。
基于当前已经取得的成果,普惠金融如何提质再升级?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陆磊表示,“政策取向+金融机构服务”是发展普惠金融的两大支柱,一方面要有政策,另一方面还要有金融机构的服务,缺一不可。
在政策层面,政策设计突出发展重点,引导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重点领域和重点人群,促进城乡区域平衡协调发展,增强社会公平和机会均等。健全管理制度和落地督导,引导金融机构用好用足货币政策工具、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等金融工具。
在金融机构层面,金融机构的服务创新与升级是普惠金融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一方面,要发挥各类金融机构的比较优势,突出特色化服务功能,加快健全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长效机制,确保信贷资金直达小微企业,聚焦痛点难点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另一方面,要用好技术,通过科技赋能和数据引领,推动金融科技和普惠金融深度融合,提高普惠金融服务的便利度和可得性。
例如,中国建设银行不断丰富金融服务场景,截至9月30日,“裕农通”APP平台注册用户1833万户,较上年末增加467万户;“裕农贷款”余额2920.6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965.08亿元。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深化全方位一站式综合服务,构建普惠金融“信贷+”综合服务模式,通过“1+N”客户服务团组,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主办行服务方案,依托“邮储易企营”平台,积极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浙商银行加快建设数字普惠,坚持“线上+线下”模式,推广以“数科贷”“数易贷”“数字化合作项目”为核心的“1+1+N”数字化业务产品服务体系,截至9月末,“数科贷”新增20.14亿元,“数易贷”新增13.56亿元。
为了让信贷资金精准直达有融资需求的困难企业,相关部门正陆续作出新的尝试。10月15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召开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动员部署视频会议提出,通过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深入园区、社区、乡村,全面摸排融资需求,形成“两张清单”,把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推荐给银行机构,银行机构及时、精准对接,实现信贷资金直达基层、快速便捷、利率适宜。
10月25日,由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推出的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正式上线试运行,该平台主要服务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经营主体。陆磊表示,我国的普惠金融特别是数字普惠,在全球保持着领跑地位。目前,金融服务的可得性、覆盖面、满意度持续提高,金融改革发展成果也惠及了越来越多的群众。
业内人士分析,下一步,金融机构将重技术应用、重落地实效。具体来看,探索普惠金融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先进技术交叉融合,加大金融科技研发投入,开发个性化金融产品,提升数字化获客能力,打造数字普惠金融平台等将成为工作重点。
- 普惠金融保量稳价优结构2024-11-08
- 科技赋能金融服务转型提质2024-11-07
- 六大行“增资”稳步推进 将撬动基建等重点领域信贷投放2024-11-07
- 联创产品即将上架 中小银行与理财公司竞合迈入新阶段2024-11-06
- 创新模式释放银发经济活力2024-11-06
- 长三角发出倡议 金融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2024-11-05
- 下一篇:科技赋能金融服务转型提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