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股上市银行陆续披露了2024年度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或社会责任报告或社会责任暨ESG报告(统称为“ESG报告”)。数据显示,众多银行在2024年的绿色贷款余额较上一年显著增长,部分银行的同比增速甚至超过30%。
ESG是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和治理(Governance)的简称。今年1月份,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此前,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已经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上市公司可持续信息披露规则体系正初步形成。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曾刚表示,从近年来的趋势看,银行ESG披露主动性持续加强,信息披露范围和深度有所提升,部分银行也尝试借助ESG实践提高竞争力与吸引力,为品牌建设和投资价值的提升注入了积极因素。
根据上市银行披露的ESG报告,截至2024年末,国内多家银行绿色贷款余额规模呈现增长态势。国有大行中,中国银行境内绿色贷款余额达到4.07万亿元,同比增长31.03%;邮储银行绿色贷款余额为7817.32亿元,同比增长22.55%;建设银行绿色贷款余额为4.70万亿元,同比增长20.99%。股份制银行中,中信银行绿色贷款余额突破60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30%;兴业银行绿色贷款余额为9679.31亿元,同比增长19.64%。
不过,从增速来看,2024年,各上市银行特别是国有行及股份制银行的绿色信贷增速普遍放缓。具体来看,2024年25家银行绿色信贷平均增速约为28%,较上年下降5%;2023年上述银行绿色信贷增速超20%的有23家,而2024年增速在20%以上的银行减少至16家。
对此,安永大中华区ESG可持续发展主管合伙人李菁对记者表示,绿色信贷增速放缓是全球范围内绿色金融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过渡的必然阶段。2024年绿色贷款余额已突破34万亿元,高基数下增速趋缓是市场成熟期的正常现象,这是市场基数扩大后的自然调整。
此外,针对绿色金融领域,各大银行正不断拓展服务边界。除了绿色信贷,多家上市银行还积极创新融资渠道,承销发行绿色债券,并持续扩大自营绿色债券投资规模。中国银行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披露,该行全年发行7亿美元境外绿色金融债券和100亿元境内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绿色债券;承销境内绿色债券发行规模2618.37亿元,位列银行间市场第一;承销境外绿色债券发行规模237.95亿美元;绿色债券投资规模超过1000亿元。
“未来绿色金融的竞争不再局限于规模,而是谁能更高效地整合数据、技术和场景,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低碳解决方案。”李菁称,例如,国有大行可依托广泛网点和资本实力,主导跨境绿色债券发行,并推动绿色金融产品与国际分类标准接轨;建立垂直化绿色金融事业部,聚焦产业集群,提供“投贷联动+跨境服务”一体化方案。而地方银行则应深耕本地资源禀赋,设计县域特色产品,如“节水贷”“林权抵押贷”等,与地方政府合作推动“无废城市”等区域级绿色项目落地。
- 多家上市银行发布ESG报告 绿色信贷持续增长2025-05-19
- 为稳外贸提供跨境金融保障2025-05-16
- 中小银行改革化险稳步推进2025-05-16
- 七部门: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2025-05-15
- 释放流动性万亿元 2025年首次全面降准落地2025-05-15
- 农发行推动“银期保”模式落地吉林2025-05-14
- 下一篇:为稳外贸提供跨境金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