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2023年度“北京普惠健康保”上线。“北京普惠健康保”由北京市医疗保障局、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共同指导,由中国银保监会北京监管局监督,旨在满足市民多样化医疗保障需求,切实减轻市民医疗费用负担。截至11月2日18时,有70万市民参保,市民投保热情高涨。
2020年以来,以“沪惠保”“杭州市民保”等为代表的“惠民保”在全国多地开花。截至2021年年底,“惠民保”参保总人数超过1.4亿人,保费总收入超过140亿元。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认为,“惠民保”是医疗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也是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补充性普惠性机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商业保险覆盖率不足,重大疾病特效药和特殊疗法价格昂贵等问题。
随着各地“惠民保”先后走过完整的投保理赔周期,第二年的新产品在参保人群、保障责任方面均迎来迭代升级。例如,多地“惠民保”在保障之外还增加了健康管理服务,针对不同投保人群的健康状况提供相应服务,通过提升公众的健康意识和疾病管理能力,降低疾病发生率和进展概率,有效控制风险和医疗成本,进而改善整体人群的健康状况。
今年3月,中国银保监会、人民银行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金融机构加强对新市民的金融服务。以“北京普惠健康保”为例,2023年度参保范围进一步扩大,除本市基本医疗保险在保状态的人员外,北京市医疗保障局等相关政府部门管理的特定人群、拥有北京户籍或持有北京市居住证且已参加异地基本医保的新市民均可参与投保。此前,“沪惠保”“杭州市民保”等也纷纷将新市民纳入投保范围。
2023年度“北京普惠健康保”在价格不变的基础上还有保障责任升级,一是降低自费责任和特药责任的免赔额,二是优化特药结构,2022年度保障方案特药清单的部分自费特药在年内纳入医保政策范围,2023年度将替换为新的自费特药,切实减轻大额医疗支出带来的经济负担。
中再寿险产品开发部高级经理王明彦认为,“惠民保”可持续的重要因素在于投保人数的持续增加。商业保险通常续保率稳定,但对于“惠民保”来说,每年都需要花费同等的推广精力,来最终实现筹资可持续、赔付可持续。10月27日,北京京惠保发布公告称“北京京惠保”保障将于11月30日到期并停售,历史保单的后续服务仍将由“北京京惠保”公众号提供。这意味着北京结束了两个“惠民保”并存的局面,对提升“北京普惠健康保”的参保率有促进作用。
此前,业内对于“惠民保”能否可持续运行曾有不同声音。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城市特别是一二线城市的“惠民保”产品运行较为平稳,并在随后的迭代中实现了升级蜕变。
“惠民保”运行中一般执行保本微利策略,第一部分是风险保费,风险保费略高于真实赔付,产生微利。第二部分是附加费用,考虑到商保公司的推广、服务、理赔等服务成本,附加费用略高于实际的费用支出,保留了一定费用空间,确保可持续发展。
北京银保监局局长李明肖表示,北京银保监局联合北京市8个政府部门,建立了“北京金融综合服务网”,用于支持金融机构开展金融服务和风险防控。2023年度,“北京金融综合服务网”将作为“北京普惠健康保”的数据集合平台,更好地实现销售承保、便捷理赔、数据分析等工作。
王明彦认为,“惠民保”兼具商业属性和公共属性。未来希望进一步实现基本医疗保险与商业保险的有效衔接,促进数据共享,这样才能更有助于保险公司发挥技术优势,降低风险,促进产品的可持续发展,助力民生保障。
多位业内人士向经济日报记者表示,“惠民保”产品“因时而生,因需而兴,因势而变”,既有顶层设计对民生保障的安排,也有普通民众的刚性需求,更有时代变迁、保险变革、产业融合的变局。固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有理由相信通过不断迭代发展会逐步解决各种难题。
- 北京普惠健康保开放参保 惠民保迎来升级版2022-11-04
- “保险+期货”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七年深耕已呈“多点开花”之势2022-11-03
- 人身险三季度退保率考察:大型险企普遍优于中小险企2022-11-02
- 人身险公司银保业务高增长 大型险企率先开辟多元渠道业务2022-11-01
- 五大险企前三季度归母净利合计1565亿元 寿险深度调整产险加速复苏2022-10-31
- 前三季度意外险保费同比下降8.7% 业界建言探索新经济业态保险需求2022-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