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群的牦牛在广袤的草原上悠然踱步,远处连绵的雪峰在高原的阳光下熠熠生辉。西藏自治区(以下简称“西藏”)这片被誉为“世界屋脊”的土地,既是自然的天堂,也是边疆群众世代生存的家园。然而,这背后亦有诸多艰辛——高海拔、偏远的地理环境,让这里面临自然灾害、生产风险等多重挑战。
令人振奋的是,西藏克服地理条件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这段历程中,保险业也逐步成长为服务民生、护航产业、稳定区域经济的重要力量。近日,《证券日报》记者走访拉萨、日喀则、阿里等地,实地调研保险机构如何通过产品创新、服务下沉与快速响应,为西藏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保险动能”。
特色保险护雪域
蔚蓝天空之下,群山层叠,河流奔腾。蜿蜒的山路如游龙穿行于峻岭之间,车队行驶其上,宛如攀越悬崖——阿里地区位于西藏西部、青藏高原西南部,这里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素有“高原上的高原”之称。
日土县地处阿里最北端,是一个以牧业为主、农业为辅的边境县。这里的白绒山羊被誉为“软黄金”,是当地畜牧业的“金字招牌”。
特殊的地理环境与生产条件催生了独特的保险需求。日土县汝若养殖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尼玛顿珠告诉记者,高原畜牧业很大程度上是“靠天吃饭”,常面临天气灾害、疫病和野兽袭击等风险。一旦发生灾害,合作社很难承受,社员们也心里没底。尽管全县已实现政策性涉农保险全覆盖,但因保额不足,难以覆盖牲畜死亡带来的损失。
面对上述保障缺口,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人保财险”)阿里分公司针对农牧民的实际需求,开发出了白绒山羊商业养殖性保险,作为政策性保险的补充,显著提升了保障水平。普通养殖户的白绒山羊保额单只提升500元,基本覆盖牧民的实际损失。目前日土县白绒山羊养殖主体参保率已达100%。
尼玛顿珠说,投保之后最大的变化是“心里踏实了”,“比如山羊因病或意外死亡,我们按人保财险的要求进行无害化处理后,很快就能获得理赔。赔付款能用于重新购买牲畜,即便遇到风险也有保险托底,不再担心一夜之间经营不下去。”
作为阿里地区北大门,日土县战略地位重要,数百名护边员常年在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氧气含量不足平原60%的极端环境中坚守岗位。
“巡逻路线涵盖草原与山路,每日行程约50公里,若遇风雪或积雪,甚至要走60公里以上。”日土县护边人员白玛曲吉告诉记者。
面对高原病、冻伤、摔伤以及野生动物袭击等多重风险,人保财险阿里分公司为护边员量身定制保险方案,涵盖人身意外伤害险和医疗险等内容,为他们提供坚实保障。
人保财险的案例是保险业服务西藏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多家保险公司通过优化产品供给、创新产品设计,助力西藏发展,推出了高原疾病医疗险、高原工程项目保险、“藏系牛羊保险”等多种特色产品,为当地居民与企业提供了更多选择。
便捷服务惠民生
除有形的保险产品外,保险公司还通过全方位的服务支持西藏民生与产业进步。
位于日喀则市江孜县公路旁的车管所服务大厅内,“警保联动便民服务站”这几个字显得格外醒目。这是人保财险江孜支公司联合县公安局共同设立的西藏首家县级警保联动便民服务站。大厅内的智能排队取号机上“保险业务”与“税收业务”“档案业务”等车辆管理项目并列显示,柜面也设有独立的保险业务窗口。
记者在调研时遇到前来办理电动三轮车保险和牌照业务的柳先生。他告诉记者,此前办理相关业务需前往90多公里外的日喀则市,繁忙时一天都办不完。如今,只需跑20多公里到江孜县车管所服务大厅,约15分钟就能办结。
智能化、便捷化的保险服务助推了车险等业务的发展。西藏保险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西藏车险信息平台登记机动车辆保险签单保费16.45亿元,同比增加13.92%。2024年车险保费规模超过1亿元的地区有5个,为拉萨、日喀则、林芝、山南、昌都。各地区签单保费均实现同比正增长,其中日喀则地区增幅最大,同比增长16.52%。
针对当地居民金融意识相对薄弱的情况,保险公司积极提供金融服务,助力乡村产业发展。
在日喀则市拉孜县锡钦乡岗西村,拉孜县锡钦乡党委书记李正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人保财险为“自然堂种草喜马拉雅”公益项目提供了关键的金融支持。该公益项目由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与自然堂共同发起,通过公益基金扶持村集体种植绿麦草,旨在保护生态、推动乡村振兴。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8月份,四年来,岗西村依托该公益项目累计实现现金收入约119.9万元、饲草产值约675万元,合计约795万元。
李正表示,项目初期,村里缺乏专业财务人员,而公益项目每年都需通过审计。人保财险不仅派出技术人员现场指导规范财务管理,还主动承担起与基金会的沟通协调工作。
据记者了解,近年来,保险业在西藏通过持续开展线上投保、多渠道理赔、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等方式,提升服务质效,推动当地产业发展。
保险科技促产业发展
在众多保险服务中,科技手段在赋能产业发展方面的表现可圈可点。
以牦牛产业为例,人保财险西藏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罗小川对记者介绍称,公司通过“三标合一”耳标配打、开展藏系牛电子耳标数据采集,实现了藏系牛“戴标承保、验标理赔”的承保理赔闭环管理,运用科技手段提升农险服务质量和效能。
藏系牛羊佩戴耳标后,保险公司查勘团队配合线上程序就可以精准定位并进行出险理赔。记者在人保财险西藏分公司农户自助查勘微信小程序上看到,交互界面设有牛羊自助理赔查勘,农户只需提供藏系牛羊的耳标照片等相关信息即可提交查勘,等待人保财险线上化团队联络出险。
人保财险当雄营销服务部负责人尼玛仓决介绍,今年以来截至8月末,针对牦牛等核心养殖品种,该营销服务部为30.4万头牛佩戴耳标并进行信息采集工作,牦牛承保情况同比增长1.3万头。该营销服务部承保藏系牛30.4万头、藏系羊12.4万只、青稞1.1万亩、农牧民住房7724户,累计提供风险保障约16.7亿元,已完成赔付2371万元。
近年来,西藏保险业持续推动科技赋能保险业发展,通过数字承保、线上理赔、AI智能定损等科技手段持续提升服务效率,助力产业发展。在政策的引导下、科技的加持下,西藏保险业已经从单一险种逐步走向多元保障,构建出覆盖农牧、交通、民生、边防的多层次服务体系,在雪域高原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西藏监管局披露的数据显示,2024年,西藏保险业保费收入达52.06亿元,较2012年增长5.46倍,赔付支出38.53亿元,风险保障总金额达7.81万亿元,为社会提供了更加完善的风险保障。
展望未来,多家险企表示,将继续以精准的设计与暖心的服务,为西藏的可持续发展织就更密、更实的“安全保险网”。
- 保险力量多维“守护”雪域高原2025-10-29
- 发挥保险“双器”功能 服务好实体经济2025-10-28
- “报行合一”遏制保险非理性竞争2025-10-27
- 有效识别海外风险助力外贸出口2025-10-24
- 保险业筑牢健康保障网2025-10-23
- 保险资金“长钱长投”助科创发展2025-10-22
- 最新推荐
-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