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天大楼又迎“限高令” 用什么撑起城市天际线
科技日报 2022-08-30

 每个城市都有各自独特的山水城林和历史文化底蕴。只有从各自的经济发展水平、地理条件、历史文化变迁等实际条件出发,才能设计各具特色的城市天际线,从而真正地擦亮城市名片。

  周琦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很少有建筑形式像超高层建筑一样,在为人类拓展生存空间的同时,也引来巨大的争议,比如建设运营成本高、建设周期长、消防施救难度大、得房率低等。

  近日,我国对超高层建筑“限高”的决心,在社交媒体迎来一片叫好:“实用型最重要”“后期维修养护都是问题”……网友的热烈讨论,使“我国不再新建500米以上高楼”的相关话题冲上微博热搜。

  话题的中心,是国家发改委近日发布的《“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中提及的建筑“限高”标准,即不得新建高度500米以上建筑,严格限制新建高度250米以上建筑。

  那些欲与天公试比高、曾经撑起城市天际线的网红地标,缘何现在被弃如敝履?城市容颜该如何妆点,才能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宜居宜业间求取平衡?

  两年四次,超高层建筑管控力度不断提高

  两年四次,在涉及全国的建筑风貌、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等政策体系中“围追堵截”超高层建筑,这样的力度可谓巨大。

  细数前三次的“围堵”,不难发现,我国对超高层建筑的“限高”方向日益明确。

  2020年4月,住建部、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的通知》,指出“一般不得新建500米以上建筑”“严格限制新建250米以上建筑”。

  2021年6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确保工程安全质量的通知》,提到“严格限制新建250米以上建筑”“不得新建5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

  2021年10月,住建部和应急管理部发布《关于加强超高层建筑规划建设管理的通知》,明确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城市严格限制新建25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不得新建5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

  面对500米的“身高天花板”,开发商纷纷出招将建筑高度拉伸到极致:南京江北国际金融中心高度从600米降到499.8米,苏州中南中心由729米降到499.15米,西安中国国际丝路中心大厦由501米降至498米……

  高层建筑是现代文明的成果,人类追求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的美好愿望早已有之。“当初美国的石油、通讯、钢铁等行业的巨头,纷纷兴建高层建筑,后来很快发展到超高层建筑,也就是100米以上的建筑发展阶段。”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周琦介绍,技术、市场、资本、土地等多重因素的加持,让超高层建筑迅速在全球遍地开花。

  十中有六,我国超高层建筑数量众多

  在有限的土地上建造更大使用面积的建筑以节约土地,是催生超高层建筑的源动力。

  我国从二十世纪初开始探索高层建筑建设。当时,在上海、天津、广州等地,我国积极学习西方的先进高层建筑建造技术, 建造了一批具有当时世界先进水准的高层建筑。1976年,随着高达114米的广州白云宾馆落成,我国进入超高层建筑发展阶段。

  “在改革开放以后,城市现代化进程加速,城市中心区的集聚效应越发明显,催生了大量的办公、居住需求。随着地价在建设成本中的占比不断攀升,楼也越建越高。那时流行的一种观念是:一个城市第一高楼的高度,代表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是城市现代化的标志。”江苏省设计大师、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执行总建筑师曹伟说。

  改革开放带来的不仅是城镇化进程加快。周琦表示,许多外企进入中国后,他们对现代化的办公环境、设施的需求,也推动了超高层建筑的勃兴。中国多年持续的经济发展,也在客观上为超高层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

  “随着土地的价格越来越昂贵,以及一些城市打造地标性建筑的需求不断提升,我国超高层建筑的规模在2010年左右达到了顶峰。”周琦说。

  记者登录世界高层建筑与都市人居学会网站查询发现,目前中国超过150米的建筑已经有2964座,其中超过200米的有964座,超过300米的有102座。世界最高的十栋超高层建筑中,有六个在中国。2015年建成的上海中心大厦是目前国内最高的超高层建筑,高度达到632米,共120层。在全球范围内,上海中心大厦从高度上仅次于迪拜高828米的哈利法塔。而在全球拥有150米以上建筑数量最多的10个城市中,香港、深圳、上海、广州、重庆5个中国城市位列其中。

  不只高度,如何更好构建城市地标

  超高层建筑的建设、运营维护成本、消防风险、楼内垂直交通的拥堵和潜在的生态影响,近年来屡屡为人诟病。

  “高层建筑每升高50米,建筑成本大约增加20%。建筑越高,要抵御的风力和地震的水平推力就越大,所以地基就要打得更深,建筑的柱梁也要更粗,玻璃幕墙也要巩固地更紧,外部的楼体维护体系也要加强处理。而为了楼内通行的方便,建筑内还要安装高速电梯。此外,超高层建筑每隔50米,都需要设置避难层,并配备相应的消防设施,以便发生火灾时供人们疏散避难。”周琦说,上述因素都导致超高层建筑的得房率较普通建筑低,而且楼层越高,得房率越低。而超高层建筑的造价却很昂贵,这导致租金和售房价格更高。这一高一低,让超高层建筑性价比较低,逐渐失去光环,造成了高空置率。

  而即使是使用中的超高层建筑,也存在先天不足。“目前的消防云梯一般只能攀升到100米左右,这意味着超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的施救难度会很大。”曹伟说。

  曹伟表示,超高层建筑造成的高能源消耗也不符合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有数据显示,150米的超高层住宅,单个电梯能耗较100米高层住宅高出40%以上。超高层住宅相较于普通高层住宅额外增加的供水耗电量约为2400千瓦时/年。由于通常需要水泵、水箱分段抽送,造成部分楼层水压过大,进而导致水龙头水流过快,也容易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此外,玻璃幕墙带来的光污染,高层建筑密集区域形成的楼之间的空气气流,还会形成微热岛效应。”周琦补充。

  漫步在当今的中国城市,一座座摩天大楼彰显出城市的国际化雄心。如何让城市摆脱“千城一面”,变幻出多姿多彩的容颜?

  “建筑的高度、规模,往往可以改变一个城市的尺度,超高层建筑对城市天际线的改观固然在一定程度上有贡献,但我们更应该关注城市风貌的内在品质与内涵。”曹伟认为,“城市地标未必都需要通过建筑高度来体现。那些能激发城市活力,传承城市文明的公共设施和公共空间,都可以成为一座城市的地标。”

  周琦认为,城市建筑追求容积率的提升,并不会带来舒适的工作、居住体验:“人们更喜欢生态的、宜居的生活空间,而非高密度的生活空间。每个城市都有各自独特的山水城林和历史文化底蕴。只有从各自的经济发展水平、地理条件、历史文化变迁等实际条件出发,才能设计各具特色的城市天际线,从而真正地擦亮城市名片。”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