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不是核酸检测企业攀爬的“风口”
每日经济新闻 2022-11-30

  今年以来,具备超强传播力的新冠奥密克戎变异株给疫情防控工作制造了巨大困难,核酸检测的需求也随之急剧增长,核酸检测机构的纸面业绩也大幅攀升,一些企业冲刺资本市场的愿望强烈。据每日经济新闻之前报道,目前至少有菲鹏生物、康为世纪(45.990-1.63-3.42%)、达科为、至善生物、瑞博奥5家“核酸检测”概念企业已经过会。

  核酸检测企业能否上市?有观点认为,这类企业的收入增长具有偶然性,并不具备投资价值,其IPO应当一律予以拒绝;对很多民众而言,无论是他们自掏腰包进行的检测,还是地方财政出资的免费检测,这都不是正常市场环境下的主动选择,企业赚了检测的钱,还要赚股民的钱,道德上不高尚,不应放行其IPO。

  对此,沪深交易所已明确表态,将对涉核酸检测企业的IPO申请从严审核,尤其是企业的可持续经营能力。由此可见,沪深交易所从严审核核酸检测企业,无关价值判断,也并不是道德上的评价,而是A股上市审核的一贯要求——核酸检测企业如此,开发新冠疫苗和药物、制造医疗防护用品等企业的IPO审核,同样也是如此。

  具体到核酸检测企业,其持续经营能力的内涵应当包括:企业主营业务的可持续性,现金流量是否健康,利润成色是否足够,募集资金与主营业务是否有强关联等。事实上,无论是在已上市公司当中,还是在行业的基本面变化和市场价格上,这些问题已经体现得非常明显。

  比如,在疫情防控的不同阶段,不同环节的企业业绩增长各不相同,初期是各种防护物资,接下来是核酸检测和医疗设备,然后是疫苗,之后又是抗原检测和新冠特效药,但无一例外的是,这些企业都无法保持业绩的持续大幅增长,新冠疫情终有结束的一天,这些业务的市场容量也可能随之归零。又比如,即便是在市场需求旺盛的时候,这些业务也面临剧烈的市场竞争,利润大幅下滑是普遍的规律,以核酸检测为例,混采价格已经从之前的十几元/人次,降到如今的不足3元/人次,一个市场高度分散、进入门槛较低、竞争者众多的行业,企业很难持续盈利。再如,政府采购是核酸检测企业最为重要的收入来源,但这也意味着企业过度依赖单一客户的问题,由于政府付款方式不同,核酸检测企业还要面临应收账款占用大量资金的问题,现金流和利润成色也很难保证。

  新冠疫情防控事关公共卫生安全,笔者认为,在强调持续能力审核的同时,对相关企业违规违法行为的审核也要更为审慎严格。去年以来,核酸检测机构相关的违规行为就时有发生,有些甚至触犯了刑法。这些违规违法的机构有些属于上市公司,有的属于有IPO计划的初创企业——比如在全国“百牌万店加盟扩张”“误报阴性”的核子基因,在公司前台就展示有“IPO上市计划正式启动”的内容。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类似违规行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会暴露出来,因此对其IPO的审核要加强日后事项的持续监管。

  如果仅仅是少量业务涉及核酸检测的企业,对其IPO不应过于苛刻。但对那些过度依赖核酸检测的企业来说,资本市场不是它们攀爬的“风口”,该退出的当主动及时退出,该放弃的及时放弃。核酸检测是一种短期内的需求,投入的资本也是消耗性的,股市宝贵的资本应当用于更具有长远价值的企业。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 最新推荐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