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缺口弱于季节性 10月资金面平稳可期
上海证券报 2025-10-11

  进入四季度,市场对流动性与利率走势的关注再度升温。多家机构认为,10月虽面临政府债发行、税期等阶段性扰动,但财政支出节奏平稳、央行操作灵活,流动性整体压力可控。资金面有望延续平稳运行态势,债券市场短期以防御策略为主,静待四季度政策与经济信号的进一步明朗。

  10月流动性缺口弱于季节性

  展望10月资金面情况,多位业内专家认为,10月财政支出稳步推进、货币政策延续适度宽松,流动性整体压力可控,市场利率中枢或小幅回落,资金面有望保持平稳偏松态势。

  从财政端来看,资金面仍具一定支撑。中信证券(29.6800.030.10%)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在研报中表示,10月政府债供给压力趋缓,预计净融资约6000亿元。税收季节性回笼虽对流动性形成扰动,但在减税降费和财政支出加大的背景下,整体收支缺口有限,政府存款预计增加约5000亿元,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总体可控。

  “此外,M0小幅回流、缴准压力减轻,也为资金面提供一定缓冲。若不考虑MLF与逆回购到期因素,10月流动性缺口约5000亿元,预计在月中部分时点可能出现阶段性波动。”明明称。

  此外,货币政策工具仍是维持资金平稳的关键。华创证券发布的研报认为,10月流动性缺口约2.88万亿元,其中买断式逆回购到期规模1.3万亿元(3个月期8000亿元、6个月期5000亿元),但央行已于10月9日开展1.1万亿元逆回购操作,压力已得到部分缓解。

  华创证券发布的研报显示,6月以来,买断式逆回购净投放维持在3000亿元左右,若后续资金面趋紧,央行或继续通过超额续作MLF加以对冲。总体来看,整体资金缺口压力有限,市场利率中枢大概率维持在1.5%左右。

  在需求端方面,建设银行(8.7000.030.35%)金融市场部发布的研报认为,10月非季末月资金跨月需求有限,银行冲贷款规模带来的准备金需求降低。同业存单到期量也从9月的3.5万亿元降至1.8万亿元,续发压力明显缓解。

  债券市场情绪趋于理性

  在流动性整体保持平稳的同时,债券市场情绪趋于理性。业内认为,短期内资金环境仍偏宽松,利率下行节奏或将取决于政策信号与基本面变化。

  明明表示,考虑到央行货币政策态度仍偏宽松,10月流动性收紧风险较低,资金面大概率维持平稳。经济稳步复苏需要低利率环境支撑,货币政策预计将延续适度宽松取向,债市出现大幅调整的可能性较小。若央行实施降息或重启国债买卖操作,利率仍有进一步下行空间。

  明明建议,短期可维持中性仓位,关注短端票息策略与杠杆策略空间,静待四季度中后段利率下行的时机。

  从流动性运行节奏看,央行近期操作仍延续“前瞻性呵护”的思路。华创证券认为,在央行积极操作下,资金面收紧风险整体可控。8至9月,DR007回到略高于政策利率的区间,季末虽短暂波动,但央行通过加码14天逆回购及前置买断式逆回购投放,平抑了10月初逆回购到期带来的摩擦。展望四季度,非银分层压力整体仍处低位,市场结构性紧张程度有限。

  天风证券(5.310-0.02-0.38%)固收首席分析师谭逸鸣在研报中表示,10月资金面或延续“先松后紧”的季节性特征。10月上旬,在财政支出释放、节假日现金回流及中长期流动性累积效应下,资金利率有望保持平稳;进入中旬后,扰动因素逐渐增多。国债集中发行与中长期工具到期叠加税期走款、跨月需求上升,高息定存到期“搬家”及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落地等因素,均可能阶段性推高资金波动。

  “央行对中长期流动性工具的续作与投放节奏,将成为平衡供求、稳定预期的关键变量。”谭逸鸣在研报中称。

  总的来看,市场普遍预计四季度资金面总体可控。政策维稳取向未变,宽松环境仍为利率下行提供空间。短期波动虽难以避免,但分析人士认为,债市的中长期逻辑仍具韧性,不宜过度悲观。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