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建筑材料生产和消费国。作为典型的资源和能源消耗型行业,中国建筑材料行业的能源消耗总量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较高。在这种情况下,建材行业提出在2025年前提前实现碳达峰的目标能否实现?难度有多大?需要克服什么障碍?
行业减碳压力加大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重点监测的32种建材产品累计产量均实现增长。其中,水泥产量达11.5亿吨,同比增长14.1%;平板玻璃产量达5.1亿重量箱,同比增长10.8%;其他30种产品中,水泥排水管、水泥电杆、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砖、瓦五种产品产量虽然高于2020年同期值但仍低于2019年同期值。
从细分指标看,1月份至6月份,规模以上建材行业实现营业收入2.7万亿元,同比增长22.9%,比2019年同期增长21.7%;实现利润总额2230.0亿元,同比增长23.7%,比2019年同期增长17.7%。6月份,我国建材及非金属矿工业出厂价格指数116.2点(以2010年12月为100),环比回升0.3%,同比上涨3.4%。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党委书记阎晓峰表示,各项指标向好,为建筑材料行业实现碳达峰奠定了基础,但也使减碳压力更大,能否提前达峰,还要看行业优化产业结构、完善能源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等任务是否能够落实到位。
“对于水泥工业来说,应当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可以从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用地四方面结构调整来科学推动碳达峰与碳减排。”中国水泥协会副秘书长李琛说。
提前达峰须细化措施
1月16日,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率先向建材全行业发出了碳达峰、碳中和倡议,并着力推动建材工业生产方式、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等优化调整。“我们号召全行业要积极行动、主动作为,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继续加强国际合作,力争提前达峰。”阎晓峰说。
目前,建材行业提出要在2025年前全面实现碳达峰,水泥等行业在2023年前率先实现碳达峰。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党委副书记陈国庆说,全行业举行了多场碳减排技术路径研讨会。“我们研讨交流了水泥、玻璃、陶瓷、玻纤等主要产业的碳减排技术路径,并正在研究提出以碳减排为核心内容的建筑材料行业重点技术攻关项目。”陈国庆说。
建筑材料中,水泥是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其结构性减排效果最明显。“今后将继续采取加大淘汰落后和压减过剩力度、优化市场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手段,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减排。”李琛说。
不仅水泥行业如此,建筑材料行业都在着力促进高质量发展。加强顶层设计,紧扣目标任务,围绕关键行业、关键时间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做到政策性减排措施可行有效,技术性减排措施科学合理。
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切实推动并加快实现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能源及资源结构的根本性转变。陈国庆提出,建筑材料行业要严格落实产业政策,坚决禁止新增“两高”产能,从严审核产能置换方案,化解过剩产能,有序推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减排工作离不开科技创新。建筑材料行业要重点围绕绿色低碳技术、智能制造技术,对标世界先进水平,确定行业科技研发创新的重点和方向,布局和储备一批前沿碳减排技术。采用多种有效途径和方式协同攻关,力争在清洁能源利用、燃料替代、减污降碳迭代技术研发等方面取得进展和突破。
挑战与机遇并存
陈国庆表示,依据国际准则、国家相关标准及行业实际,建材行业已基本厘清了碳排放量和核算方法。然而,建材行业实现“双碳”目标仍任重道远。
李琛表示,水泥行业仅依靠技术改造进行节能降碳的潜力有限,节煤节电、煤炭清洁利用依然重要,“要进一步适应煤电减量的能源结构调整,大幅度提高绿色能源、可替代能源的使用比例,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高效储能技术等零碳绿色能源应用技术有较大利用空间。”
在业内积极探索碳减排路径的同时,建筑材料行业出口保持旺盛态势。统计局数据显示,1月份至6月份,我国建材及非金属矿商品出口金额同比增长36.3%。水泥制品、矿物纤维和复合材料、建筑卫生陶瓷、砖瓦及建筑砌块、防水建材等商品出口数量、金额同比均实现增长。建材及非矿商品进口金额同比增长80%。平板玻璃、玻璃纤维及制品、建筑用石、建筑卫生陶瓷等商品进口数量、金额同比增长明显。
中国建筑材料行业发展既面临严峻形势和巨大挑战,也面临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陈国庆说,建材行业要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在碳减排、碳中和方面的先进理念、技术和管理方法,深化在碳减排技术和科研等方面的国际交流、合作,共同携手应对气候变化。
- 建材行业能否提前碳达峰2021-08-11
- 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2021-08-11
- 以数字技术推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2021-08-11
- 综合治水“智”为先2021-08-11
- 财政部酝酿财税政策力促绿色低碳发展 专家建议研究开征碳税2021-08-10
- 环保服务机构造假乱象亟须整治2021-08-10
- 下一篇: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
- 最新推荐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