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这是新时期做好节水工作的思想指引和根本遵循。
为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近日联合印发《“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补齐节约用水基础设施短板和监管能力弱项,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规划》明确,到2025年,用水总量控制在640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比2020年下降16.0%左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20年下降16.0%,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8,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小于9.0%。
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规划》将围绕“提意识、严约束、补短板、强科技、健机制”等五个方面部署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同时,聚焦农业农村、工业、城镇、非常规水源利用等重点领域,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周宏春表示,目前,我国水资源利用效率仍然不高,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仍有差距。大力推进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是淘汰高耗水高污染生产方式和落后产能,倒逼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经济提质增效,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良性循环的必然要求。
周宏春同时指出,水安全是关系国家永续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大事。“治国先治水”,节约用水是治水的关键所在,也是解决错综复杂的水安全问题的前提。通过节水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可以从总量上减少水资源消耗;通过节水提升用水效率,可以控制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通过节水可以减少工业和城镇废污水排放,减少水处理的能源消耗;通过节水可以减轻水生态、水环境损害,保障我国水安全,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水务院院长龚道孝表示,“十四五”时期是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机遇期。各地区各部门应坚持正确政绩观,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准确把握保护和发展关系,统筹发展和安全,形成工作合力,坚决把节水型社会建设重点任务落实到位。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水务院博士陶相婉则表示,要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全方位贯彻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走好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明显改善的集约节约发展之路。
人民网记者了解到,全国多地已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各地对节水激励政策均有相关规定。以山东为例,山东出台的全国首个综合性节水激励政策文件——《落实和完善节水激励政策若干措施》提出,到2025年,山东省将形成较为健全、协调配套的节约用水激励政策体系,基本构建起与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符合山东实际的集约节约用水促进机制。
下一步如何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周宏春则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尊重水资源时空变化规律,既突出重点也与时俱进;二是尊重水资源价值规律,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三是兼顾监督管理和习惯养成。
- 我国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专家:需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2021-11-17
- 生态环境部:深入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 促进乡村生态振兴2021-11-17
- 烟台海阳:核能供暖更暖人心2021-11-16
- 低碳试点应发挥示范表率作用2021-11-16
- 碳减排支持工具有望成科技成果转化苗圃 三大“历史难题”亟待政策化解2021-11-16
- 南非国家公园:疏堵结合 旅游优先2021-11-15
- 最新推荐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