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石碑旁,第一次来到余村的游客争相“比心”拍照;村里道路两边,“世界最佳旅游乡村”标志闪闪发光;各家门口,景观小品装饰一新,余村人笑眯眯地和来往的人们打着招呼……
一入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余村,春的气息就扑面而来。行走在这里,听老余村人讲家里的喜事,听新余村人讲创业的故事,每个变化都让人振奋。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到湖州市安吉县余村调研,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鼓励余村要坚定不移地走生态经济这条路子。十多年来,余村人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道路,孜孜不倦地探索着“两山”转化的密码,在乡村振兴的号角声中,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征程上,余村的故事不断续写。
2020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时隔15年再次来到余村考察。习近平总书记说,时间如梭,当年的情形历历在目,这次来看完全不一样了,美丽乡村建设在余村变成了现实。余村现在取得的成绩证明,绿色发展的路子是正确的,路子选对了就要坚持走下去。“相信余村的明天会更美好,祝乡亲们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如今,习近平总书记当时对余村的期望,正在余村人的奋斗中不断化作现实。
理解更深了
“生态本身就是经济”
“保护生态,生态就会回馈你”。两年前的春天,习近平总书记再访余村时的话言犹在耳。
眼下,最吸引余村人的是“双碳”。聊天中他们常常蹦出不少时髦的名词:“零碳村”“碳汇”……
村口,余村村党支部书记汪玉成兴奋地比划着这里正在规划设计中的“余村印象”,他骄傲地告诉记者,这可能是中国乡村里第一个“零碳建筑”。镇村干部此前多次跑到北京、上海,请来专家为余村如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把脉。
这是一个小村的绿色雄心。“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余村人在不断加深着对这句话的理解。
“竹林碳汇”在余村已经开始实践了。今年年初,余村人把6000亩竹林流转给村集体,由村集体统一与安吉县生态资源交易平台签订了合作协议,做了一笔“大生意”——卖的是竹林的生态功能。原来,竹林对二氧化碳有极强的吸收能力,只要管理得当,就能持续产生碳汇。按照当下每吨约56元的碳汇市场价,收益不容小觑。
余村人对这一新发展模式充满期待,除了能收到租金外,还能以竹林管理员的身份拿到工资,更让人动心的是,他们还可以把将来产生的碳汇收益以股金形式入股。这样一来,一片竹林,就可以让余村人实现租金、股金、薪金“三收益”。
当然,打开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路子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
把村子变成“宝地”,余村人做足了文章。在这些年美丽乡村、全域景区等一轮轮发展后,余村人又来了一次大动作,他们把庭院高高的水泥院墙推倒,用秋千、盆栽、喷泉等景致替代。村民们创业的积极性又一次迸发。
入夜,余村不像别的乡村一样马上安静下来,“老胡酒坊”“老潘头农耕园”“绿缘客栈”等招牌纷纷亮了起来,一时间,让人应接不暇。游客们不光可以在前街喝茶、看风景,也能在后巷参与文创体验、竹艺编制等,乡村的夜晚,人气不减。
村民们感慨地说,他们这里就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实践场。现在的余村,还在做一件大事——对村里零碎分散的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资源和闲置宅基地等资产开展全面摸底,实现全域开发“一盘棋”。比如村里7套闲置农屋,被统一收储、打造成文创街区后,成了网红打卡点,光是租金一项,每年就能给村民带来二三十万元的收入。
“很多‘奇思妙想’可以在这里试验,如果成功了,推广到更多的乡村去,那就是余村最荣幸的事。”余村所在的天荒坪镇党委书记贺苗说,生态环境越好,对生产要素的吸引力、集聚力就越强,余村正努力让环境与财富同步增值。
精神更足了
“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去年共接待游客近90万人次,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8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6.1万元……掌握了“两山”转化密码,红红火火的日子里,余村人的干劲也更足了。
“来喝茶啊。”远远地,就听到春林山庄老板娘谢春花爽朗的笑声。走进她家,厨房锅里的炖肉正咕嘟咕嘟散发着香气。
进门处的墙上,是习近平总书记两年前看望余村村民的照片。每当有客人来,谢春花都会高兴地讲起当天的情景和她家的“两山”故事。
时光不语,春林山庄是村民美好生活的见证。2005年,潘春林和谢春花夫妇开起了村里第一家农家乐,他们想不到,春林山庄不光成了他们的“金饭碗”,还成了全省甚至是全国有名的打卡点。
“生活越来越有奔头。”谢春花说,去年儿子考上了研究生,家里农家乐的生意也越来越好,“自己都觉得容光焕发。”
这种喜悦,也能在村民胡斌脸上找到。从西安返乡创业后,学设计的他把家里的老宅子改造成客栈,没想到当年收入就超过了在城里工作时的工资。后来,他还和朋友一起开办了更高端的民宿。“这就是我梦想的生活,再也没想过要出去。”他说。
在村里转悠,记者遇到把一串葡萄卖到268元的边月明,遇到在家门口卖起土特产的李熙忠,也遇到余村故事宣讲员潘春连。提起余村,他们脸上都满是好日子酿出来的喜悦。
“日子好过了,拼一把的动力还有没有?”记者问。
他们不假思索地回答:“不拼怎么行?更好的日子在后头咧!”
镇村干部说,余村是首批世界最佳旅游乡村,也是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和浙江未来社区试点,它所在的安吉是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领域试点,一个个重磅“头衔”,正是余村先行先试、大显身手的机会。
眼下,村里正紧锣密鼓地搭建起文化共兴、服务共享、绿色共生、产业共融、多元共治五大板块,打造“乐游余村”等一批线下场景;在村里的“健康智慧驿站”,村民通过自己的指纹就能实现远程问诊、远程开药、线下拿药……
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这是余村人质朴而坚定的想法。正如他们所说:“过去出得了山是有出息,如今进得了山是有福气。”
格局更大了
“一起富才是真的富”
一大清早,趁游客和考察团还没到来,汪玉成赶紧和周边4个村的村支书开了个碰头会。发挥好“余村效应”,他们商量得最多。
“一个村富了不算富,一起富才是真的富。”汪玉成说,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余村应该打头阵、当先锋、作表率。
单从村集体经济和农民人均收入来看,余村这些年的成绩挺不错,但余村人的目标不止于此。他们认为,村子面积不到5平方公里,面临着业态不够丰富、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想要一直跑在前头,需要更大的勇气来改变。
跳出余村发展余村、打破“一亩三分地”的局限——就像20多年前余村人关停矿山转身发展生态旅游和农家乐,今天的余村人又开始了新的“突围”。
率先破题的是机制。2021年3月,天荒坪镇余村村、山河村、银坑村、横路村和马吉村,各按20%认缴出资1000万元组建安吉五子联兴实业有限公司,以发展共同体的新形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余村“两山”示范区联合党组织也同步建立,以党建统领5个村的工作,确保决策、议事高度一致。
余村还是余村,又不止于余村。
显而易见的,是余村变大了——“大余村”的面积是余村的8倍,沿着余村出发,串联起5个村的余村大道已经全线贯通,沿线美丽乡村、景区景点串珠成链,成了别具一格的景观;余村还把旅游集散中心搬到周边村子的中心区块,让周边村民共享余村的“流量”。
更深层的,是余村人的眼界变广了——“大余村”只是个开始。余村人大胆地辟出一条11公里长的山体绿道,像是一条“空中走廊”,将连绵的青山重新铺排,直通天荒坪电站、云上草原等周边优质旅游项目。同时,余村和新疆、四川以及省内的村庄结对,把余村“点绿成金”的经验送出去。
更大的余村,吸引着更多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他们不仅来旅游、来研学,还有不少人来创业。在“大余村”里的银坑村,北方姑娘刘晓璇兴致勃勃地装修老屋,开出了民宿,即便这两年受疫情影响,年收入也能达到七八十万元。和她一样在“大余村”创业的年轻人已有20余人,在他们看来,余村是个有号召力的乡村IP,“这里是‘两山’理念的发源地,也是年轻人创业创新的舞台”。
现在的余村,人们生活富足、精神充盈,正在绿色低碳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行。
- 浙江余村奋力书写绿色低碳共富答卷2022-04-18
- 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2022-04-18
- 康风环境专注空气净化领域—— 创新铸就硬实力2022-04-15
- 上市银行擦亮“绿色名片”2022-04-15
- 遥感检测尾气新标10月实施2022-04-15
- 公安部发布10起打击危害生态和生物安全犯罪典型案件2022-04-15
- 最新推荐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