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的未来,绝非任何机构的孤军奋战,必须打破产业边界,构建一个‘预防、诊疗、保障’一体化的健康服务新生态。只有这样,才能为民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保障,实现社会价值与行业价值的统一。”10月25日,在“2025中原论健”——中国医师协会医师健康管理与医师健康保险专业委员会年会上,该组织名誉主任委员、慈铭博鳌医院法人胡波表示。
本次大会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医师健康管理与医师健康保险专业委员会主办,以“中医智慧治·科创赋能,双健合璧·实战争锋”为主题,围绕中西医健康管理特色、全国万家体检中心减重网络平台、商业医疗保险与慢病管理互动合作等多个前沿话题展开深入探讨。
10月25日,中国医师协会医师健康管理与医师健康保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韩小红在会上发表演讲。受访者供图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及,要实施健康管理和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将中医药优势与健康管理结合,探索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中医健康保障模式。会上,中国医师协会医师健康管理与医师健康保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韩小红在回顾过去5年我国健康管理学科发展时表示,“从‘跟跑’到‘并跑’,我国健康管理已经实现了服务模式的全面升级。”她说,我国健康管理不再局限于单一体检,而是转型升级为“预防—评估—干预—随访”全链条服务模式,同时推动了健康管理与健康保险的跨界联动,形成了“双健合璧”的新格局。
面对新发展阶段,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健康管理研究院主任、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曾强表示:“为促进健康管理医学服务创新与行业机构学科示范建设,未来,我们要形成一支具有较高科研水平、较强服务能力、较大学科规模的健康管理专业队伍,推动健康管理学科发展成为与健康中国建设国家战略高度契合的学科,使其拥有覆盖慢性病人群、疾病高风险人群、健康人群等宽广的目标人群和服务对象。”
10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健康管理研究院主任、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曾强在会上发表演讲。受访者供图
为支撑这一学科建设目标,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健康医学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主任委员刘玉萍进一步指出,当前亟需建立规范化的技术培训中心,开展首批健康管理师技术能力认证工作。通过对培养对象实施动态考核与中期评估,实现人才培养过程的精细化管理,确保健康管理专业队伍既具备扎实的科研功底,又拥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服务能力,为学科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大会执行主席、中国医师协会医师健康管理与医师健康保险专委会常委、河南省中医院健康管理(体检)中心主任刘永生认为,目前常规体检存在早期病变识别盲区、功能性评估缺失和个体化差异忽视三大短板。“中医的整体观和‘治未病’理念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所在。”刘永生表示,“通过舌脉、面诊等传统及AI特色技术,可以建立‘生理—心理—社会’三维评估模型,提前3~5年预警慢性病风险,实现精准健康管理。”
10月25日,河南省中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刘永生在会上发表演讲。受访者供图
“中西医结合不仅是技术路径的创新,更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文化实践,是未来行业实现突破的关键所在。” 胡波说。会议期间,“中医健康管理学组”宣布成立。学组将系统整合中医体质辨识、药食同源等非药物疗法,构建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体系,推动中西医并重战略在健康管理领域的具体落实。与会多位专家表示,这将为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保障模式,提供新的实践路径,推动健康管理事业迈向新的高度。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赵苑旨
- 2025“中原论健”年会召开 探索中国特色健康管理路径2025-10-29
- 加快引导退役光伏组件绿色高效回收利用2025-10-27
- 北京大兴以“微改革”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路径探索2025-10-27
- 第六届德化陶瓷博览会在福建德化开幕2025-10-21
- 警惕排污登记收费骗局2025-10-17
- 中国“三北”工程荣获“全球技术成就林业奖”2025-10-17
- 最新推荐
-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