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黄淮等地刚刚经历了一场极端强降雨过程。本轮强降雨华北地区降雨时间超过72小时,北京有两站累计降水量远超“7·21”特大暴雨降水量……多个国家气象观测站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
面对这场被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称为“极端”“罕见”的强降雨,中国气象局强化监测预报预警,充分发挥气象科技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专家云集 科学研判
7月28日16时,国家气象中心联合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气象探测中心,以及北京、天津、河北等地气象局进行专题加密会商。“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形势预报图!”在强对流预报领域深耕几十年、现任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的孙继松面色凝重地盯着电脑屏幕。
会上,专家们讨论的焦点之一,就是台风“杜苏芮”可能给华北地区带来的影响。
当天9时55分,今年第5号台风“杜苏芮”登陆我国,并以每小时3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北偏西方向移动,预计7月29日其残余环流还将挟风带雨一路北上。严峻的天气形势让预报员意识到未来几天风雨影响的严重性:华北地区有燕山、太行山脉阻挡北上台风;东边有“杜苏芮”和今年第6号台风“卡努”带来的水汽影响;京津冀西部又有热带高压盘踞,很可能拦截住水汽,将其长久地留在华北地区。种种因素,都预示着降水量级的极端性将超乎想象。
于是有了这次加密会商,从事中短期天气预报的,专攻强对流的,熟悉灾害天气预报的,擅长定量降水预报的……各领域专家都来了。
最终,“量级不容报小,坚持极限思维”成为专家们的共识,这一次关键会商也奠定了气象部门乃至各级政府作出超常规应对华北极端强降雨决策的基础。
在接下来的24小时内,中央气象台加密会商,经过多次研判,预报员们对降水范围和强度更有把握了。精准的预报是预警的基础。7月29日18时,中央气象台发布暴雨红色预警,这是该台正式启用预警发布机制以来发布的第二个暴雨红色预警。
在8月3日召开的中国气象局例行发布会上,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贾小龙表示,7月,全国共发布预警信息6.88万条,同比增加1.02%。山洪灾害、地质灾害、大风、暴雨预警信息均为历年(2017年—2022年)同期发布数量最高值。
“法宝”出动 提供支撑
预报员之所以敢“拍板”极端天气,不仅仅是依靠个人丰富的经验,他们手上还有不少“硬核”技术和产品为研判提供支撑——
万米高空上,风云四号B星可实现百万平方公里区域1分钟级连续观测成像,牢牢锁定台风、暴雨等中尺度灾害性天气的结构及其演变的精细化动态。
在地面,多波段天气雷达、风廓线雷达及垂直观测系统等,更精准地监测降水区域和降水强度;大小雷达组网融合产品成为预报员精准捕捉局地强对流天气发展过程的重要助力。
面对罕见的强降水,各地气象部门也拿出看家“法宝”——
北京市气象局开展组网雷达协同观测试验,充分发挥多波段雷达在填补观测盲区及精密观测方面的优势,形成的观测产品可以更好地辅助预报员判断冰雹等,对短时强降水预报也有较强指导意义。
天津市气象局广泛应用滨海新区科技园的垂直探测资料,例如通过云雷达廓线图、微波辐射计反演的探空图加深对降水特征的认识。同时,基于中高纬度北上台风动力初始化技术,参考多源观测资料,开展技术方案构建,并进一步完善模式物理参数化过程等功能模块,为后续开展北上台风暴雨的个例试验做足准备。
河北省气象台7月27日在太行山试验区、燕山试验区、秦皇岛沿海试验区和雄安新区开展观测试验,获取强降水天气过程关键时间点三维探测数据;该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利用自主研发的全国天气雷达组网三维反射率因子的同化应用技术,使河北睿图同化雷达资料数量由8部提高至59部;该省人工影响天气中心运用装有先进机载探测设备的高性能增雨飞机开展探测飞行,比探空气球更具机动优势的探空火箭也升上天空,为预报研判提供第一手实况数据。
- 气象科技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2023-08-07
- 大型强子对撞机发现新奇异五夸克粒子2023-07-24
- 我国成功发射四象01星等4颗卫星2023-07-24
- 让大漠戈壁变身绿电“蓝海”——新疆全力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2023-07-24
- 自感应电动人造肌肉面世2023-07-17
- 世卫组织:阿斯巴甜或致癌,每日安全摄入量有上限2023-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