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佛慈制药(7.260, -0.05, -0.68%)股份有限公司曾最早研发出中药浓缩丸剂,开创了我国中药工业化先河。《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了解到,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佛慈坚守“静心搞实业、慈心造好药”的初心,从黄浦江畔到黄河之滨,成为工业西迁精神的代表,也成为观察中医药实体制造业活力的窗口。以市场化思路驱动发展、并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这家老字号药企正在焕发出新活力。
中药工业的“活化石”
一些旅日游客意外发现,频频出现在日本旅游购物清单上的药品,很多竟然是中国制造,例如当归养血精、杞菊妙见丸、活络健步丸、天王补心丸、银翘解毒丸等,均是佛慈的出口产品。
鲜为人知的是,佛慈是中国中药工业化第一家企业。上世纪20年代,佛慈创始人玉慧观扛起了实业救国的大旗,提出了“科学提炼,改良国药”等理念,创办了上海佛慈大药厂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机器生产,中国第一颗浓缩丸从此诞生,中药行业也因此有了“有效成分”的概念。
1956年佛慈大药厂从上海西迁至兰州。为让同行业学习和促进技术交流,1973年,佛慈将经常生产的89种中成药品种处方、生产工艺、质量控制标准毫无保留地对外公开;1978年,佛慈派出40名技术人员,在全国各地手把手地传授制药技术,帮助各地建立制药企业。佛慈将赖以生存的商业机密、专业技术公之于众,培育了许多竞争对手,也推动了中国中药工业化进程。
“如今,尽管中医药市场竞争激烈,中药材掺假、低价恶性竞争屡禁不绝,但佛慈从未放弃过对药品品质的追求。”佛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石爱国说,以产品的原材料采购为例,企业内控标准甚至比国家标准更高。
高品质离不开高投入。2018年以来,佛慈在引进先进的自动化生产设备、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大力推进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建设。每一类药在提取罐内的温度、压力、时间都经过自动化程序的设定。全自动、智能化加工工艺,不仅杜绝了人为偷工减料,还保证药丸可以提取足够的有效成分。
今年以来,一些中药材价格的大幅上涨推升了生产成本,但佛慈始终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减人工;品位虽贵,必不敢省物力”的古训,在品质把关上不让步,在出厂检测上不松懈,始终采购品质最好的药材。
市场化思路驱动发展
“药品批准文号丰富,但常年生产的仅100个左右,佛慈缺少的不是品种,而是市场渠道、发展资金、产品创新。”石爱国说。佛慈秉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不断“引市场、引渠道、引资金、引资本”。
虽然甘肃坐拥丰富药材资源,但大部分企业尚未形成覆盖全国的市场营销网络,在独家品种上一直未形成与资源相匹配的市场占有率。“我们致力于把佛慈打造成陇药产品的输出窗口。”石爱国说,为此,佛慈集团成立了佛慈大药房连锁公司,已开设270多家药店布局医药连锁,打造“上医良药”网络平台,依托专家资源开展线上远程诊疗。同时又与京东大药房、阿里健康等大型互联网平台公司合作,布局线上销售渠道。
近年来,佛慈还向巴西等国家有关方面提供中国对天然药物质量标准的制定、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等资料,供对方参考,为海外中医药的标准化研究而努力,架起了中医药国际合作桥梁。通过一系列市场布局优化,佛慈已形成了扎根陕甘、布局全国、开拓国际并且线上线下(49.540, -0.46, -0.92%)融合的营销网络体系。
2020年佛慈集团成功发行债券,融资5亿元,弥补债券资本市场融资空白;同年9月,引入4只基金入股公司,完成5亿元权益融资。目前,佛慈集团实现债券发行、基金入股、银行融资等各类金融工具的灵活运用。佛慈集团控股的10家二级子公司中,7家为混合所有制,占比达到70%。
历经内外部资源有效整合,省内优势医药资源并购重组,“固本强元”后的佛慈集团,迸发出全新活力,总资产由2018年27.7亿元增长至2020年46亿元,营业收入从2018年5.7亿元增长至2020年25亿元,年平均增长率均超过100%,全产业链、多元化和集团化协同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提质增效明显。
站在“一带一路”及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等政策风口的佛慈,制定了“经营驱动、金融驱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全面深化“大产业、大研发、大市场、大生产、大品牌、大资本”生态体系建设,力求到2025年营收规模突破百亿关口。
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
互联网营销方式的兴起、新生代需求的转变,让“叫好不叫座”成为了新一届经营者难题。“坐商”理念深厚的佛慈制药,并没有因此“坐不住”,而是紧紧抓住研发创新这一内核,不断推出新产品。
2020年,佛慈与中国南京云锦博物馆跨界合作推出的“新国潮”产品——香囊,集合了中草药实用性与非遗云锦工艺的观赏性,深受年轻一代喜爱。今年3月,佛慈又接连推出了红豆薏米芡实茶、枸杞菊花决明子茶、白桃乌龙等多款冲泡茶包,因为借助药食同源的产品理念和充满国风元素的包装设计,瞄准更加年轻的消费市场,上线不到4个月,交易额就突破2100多万元。
同时,佛慈还依托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平台,加大独家品种的二次开发,同时将联合上海中医药大学等科研院所,在上海组建企业研究院,集聚高素质科研专家人才,引进先进技术,联合开发中药缓释剂、中药提取物等新产品。
近年来,借助自主创新,佛慈扭转了中医药行业长期以来的同质化局面,独创性产品占经济效益的比重越来越大,产品销往全球29个国家和地区,名列全国中成药出口前十强。
今年6月,佛慈与兰州大学及兰州大学深圳研究院签署协议,联合共建现代中药全产业链创新研究中心,旨在充分发挥兰州大学基础研究及多学科综合优势和佛慈制药全链条、一体化转化应用研究平台优势,在基础研究、技术研究、应用研究以及产品开发等方面联合发展,将科技成果不断向产业化转化,提升陇药产业核心竞争优势,促进全产业链高质量、高水平跨越发展。
“推动中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通盘考虑、着眼长远,重点突出高质量和可持续。”石爱国说,只有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才能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发展,真正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服务于国家重大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
- 市场化驱动 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老字号中药企业发展的“佛慈样本”2021-09-22
- 美国运通推出首款支持人民币交易借记卡2021-09-22
- 热搜第一!1599元球鞋被爆炒到7万!得物紧急回应……2021-09-22
- 两大部委出手了!联合派出督导组,加强能源保供稳价…旺季电厂存煤标准下调2021-09-22
- 碧桂园服务拟斥资100亿 收购富力物业旗下资产2021-09-22
- 全国已建成29.1万家居家社区养老机构2021-09-18
- 最新推荐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