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指数继续反弹 降准降息等政策有望落地
第一财经 2020-06-04

信心指数继续反弹 降准降息等政策有望落地

  [ 未来货币政策降息的目标在于压降长端利率。市场流动性相对充裕背景下,短端流动性压力已然较小。降低企业中长期贷款成本,将有利于激发企业投资意愿。当前货币政策空间依然充足,但力度仍应适配需求。 ]

  2020年6月“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信心指数”为51.27,高于50荣枯线,连续四个月上升,为两年来新高,经济学家们认为国内复工复产进度加快,未来一个月我国经济将继续复苏。

  5月经济数据延续上月的复苏趋势,其中CPI同比增速低于上月,PPI同比增速有所上升,投资与消费数据均高于上月,受外需拖累,贸易顺差收窄。

  经济学家们认为,未来逆周期调节政策将继续发力,5月新增贷款、社会融资总量低于上月,M2同比增速将连续四个月上升。调研中有2位经济学家预计未来一个月存款基准利率将会下调,10位预计6月央行将会下调一年期LPR利率,9位经济学家预计存款准备金率6月将会下调。

  中美摩擦对人民币汇率构成扰动,经济学家们将年底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的预期由上月底的6.8下调至7.03。

  本次调研中有18位首席经济学家对财政赤字货币化发表了看法,其中超过七成的经济学家表示反对。参与调研的经济学家中,近九成认为财政赤字货币化在我国不可行,其中一半表示在当前环境下,我国若实行财政赤字货币化,从理论上来看就不可行,另一半经济学家认为这一理论本身合理,但实践中不可行,同时有11%的经济学家认为该做法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都可行。

  信心指数:反弹至两年来最高值

  信心指数(2020年4月)

  平均值51.27

  最大值67

  最小值43

  2020年6月“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信心指数”为51.27,高于50荣枯线,连续四个月上升,为两年来新高。本月参与该项指标预测的经济学家中,招商银行(35.2200.180.51%)丁安华给出了最乐观的预估值67,中银国际陈卫东给出本次信心指数预测值的最低值43。

  京东金融沈建光表示,在生产和投资的带动之下,二季度GDP有望回归1%~2%的正增长。中国经济的真正挑战,已从经济“休克”下的供给侧冲击,转为有效需求不足。一方面,海外经济深陷泥潭将使出口承压;另一方面,常态化防控举措仍将一定程度限制消费场景、抑制经济增长。此外,疫情反弹的风险依然存在,不确定性将影响信心的恢复。上述情况下,保需求的关键在于保就业、保民生。政策制定者应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金融信贷政策协同发力,帮助企业纾困,稳定就业基本盘,进而稳定市场预期,激发内部市场活力。

  德勤中国许思涛认为,目前中国复工复产顺利,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有望转负为正。中国的消费者基本上暂无增加储蓄的意愿和倾向,消费的强大韧性会继续拉动经济复苏。而随着西方发达国家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其经济复苏进程稍快于预期,会进一步改善外需不足的情况。对于稳就业,建议政府可以推出更大力度的财政措施来防止企业大规模裁员。

  国家信息中心祝宝良表示,随着应对疫情冲击的一系列政策的继续实施,二季度、三季度经济会继续复苏。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投资成为稳定今年经济的重要因素。今年,基础设施投资的资金来源大幅度增加,可以保障基建投资保持较快增长。货币政策较为宽松,房地产价格存在上涨预期,房地产投资资金来源较为充裕,有利于稳定房地产投资。

  如是金融研究院管清友认为,由于2~3月的很多需求被推迟到了4月之后集中释放,5月还会投资加速落地、消费开始回补、信贷持续放量,经济会有一定程度的回暖,出现弱复苏。

  物价:5月CPI同比增速下降,PPI同比增速上升

  CPI(%) PPI(%)

  平均值2.74-3.03

  最大值3.1-1.5

  最小值2.2-3.7

  调研结果显示,经济学家们对5月CPI同比增速的预测均值为2.74%,较统计局公布的4月值(3.3%)下降0.56个百分点。参与调研的23位经济学家中,中银国际陈卫东给出了最大的预测值3.1%,而最小值2.2%来自德商银行周浩。

  5月PPI同比增速的预测均值为-3.03%,高于统计局公布的上月值(-3.1%)。其中预测最高值-1.5%来自新时代证券潘向东,最低值-3.7%来自渣打银行丁爽。

  海通证券(11.930-0.14-1.16%)姜超表示,消费品与生产资料价格分化,猪价步入下行周期,但部分生产资料价格上涨。4月生产资料环比继续下降,但5月以来,OPEC+减产协议开始生效,国际油价触底反弹,在基建的发力下,国内煤价、钢价小幅回升。海外疫情有所缓解,欧美各国计划逐步重启经济,工业品价格或随经济好转低位反弹。预计PPI同比将在二季度见底,而后降幅收窄。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月消费高于上月

  同比(%)

  平均值-2.56

  最大值0.1

  最小值-7

  上月公布的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为-7.5%,经济学家们预计5月数据将回升至-2.56%。其中,0.1%的最大值来自渣打银行丁爽,中泰证券(6.3101.9344.06%)李迅雷给出了最小值-7%。

  兴业证券(5.830-0.05-0.85%)王涵预计消费或继续回暖。交通高频数据指向居民外出继续向正常水平恢复,外出消费可能进一步回升。同时,汽车高频销售也在继续恢复。从前两个月情况来看,消费恢复情况慢于投资,可能这一情况会延续。预计5月消费将进一步改善,但回到正常水平还需要时间。

  工业增加值:高于上月

  同比(%)

  平均值4.92

  最大值6.8

  最小值3.5

  调研结果显示,5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预测均值为4.92%,较统计局公布的4月值(3.9%)上升1.02个百分点。其中,毕马威康勇给出了最小值3.5%,植信投资研究院连平给出了最大值6.8%。

  民生银行(5.770-0.01-0.17%)黄剑辉预计5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由3.9%回升至5.0%。生产动能继续改善,但扩张力度有所减弱。5月制造业PMI中生产指数较上月下降0.5个点至53.2%,连续两个月回落,但企业复工复产力度仍在加大。随着基建项目集中开工、房地产市场热度不减、汽车消费继续回升,以及去年同期基数较低,预计5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有望继续小幅回升,由上月的3.9%回升至5%。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上月上升

  同比(%)

  平均值-5.18

  最大值2.5

  最小值-7.5

  经济学家们预计,5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值为-5.18%,较统计局公布的4月值(-10.3%)上升5.12个百分点。其中,如是金融研究院管清友给出了最高值2.5%,国家信息中心祝宝良给出了最低值-7.5%。

  新时代证券潘向东表示,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将回升。基建、地产受海外疫情影响很小,赶工的阻力最小,且需求只是因为疫情延后而不会消失。而政策相对友好,财政政策发力进程较往年明显前移,无论是专项债还是狭义财政赤字都可以看出来,此外,虽然房地产调控没有明确放松,但货币宽松下,贷款利率稳步下移,对购房需求多少是利好。综合来看,预计5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将好于4月,单月增速有望转正。

  房地产开发投资:5月数据有所回升

  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增速(%)

  平均值-0.04

  最大值3

  最小值-1.5

  调研结果显示,5月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增速的预测均值为-0.04%,高于统计局公布的4月值(-3.3%)。参与调研的经济学家中,德勤中国许思涛给出了最高值3%,中泰证券李迅雷和招商银行丁安华给出了最低值-1.5%。

  植信投资研究院连平表示,疫情好转后宏观逆周期调控加码,房地产行业景气度持续回升。线下销售逐步恢复正常,建筑业复工复产情况继续好转,带动商品房销售继续回升,尤其是新房市场改善较为明显,预计销售面积和规模累计同比跌幅继续收窄。房价则在土地供给增加的趋势下,难以出现大幅上涨。考虑到二手房市场中一线城市价格有所回升,可能令新房市场价格增速下跌的步伐放缓。房地产投资增速季节性回升特征显著,地方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加大,叠加大型房企融资环境进一步改善,促使房地产投资增速进一步反弹。预计5月投资累计同比重返正增长,到二季度末投资进一步提升。

  外贸:5月贸易顺差将收窄

  贸易顺差(亿美元)

  平均值372.85

  最大值523

  最小值91

  经济学家们预计,5月出口数据将由上月的3.5%降至-6.47%,进口数据将由上月的-14.2%上升至-8.61%,同时贸易顺差将较上月收窄,由上月的453.4亿美元收窄至372.85亿美元。

  招商证券(17.080-0.12-0.70%)谢亚轩表示,预计短期出口增速仍将受到防疫用品出口的支撑,但外需和海外疫情发酵对海外产能和供应链的扰动或将进一步显现,新增订单将受到影响,且同期伙伴国进出口数据均不乐观,反映了总体外需的疲弱。虽然我国内需有所恢复,商品价格亦有所回升,但进口仍有可能受到海外供应能力的约束。综上,预计出口、进口同比增速分别为-6.5%、-10.8%,贸易顺差为460亿美元。

  新增贷款:5月新增贷款较上月下降

  新增贷款(亿元)

  平均值15315.78

  最大值20000

  最小值8600

  经济学家们预测,5月新增贷款将由4月的17000亿元降至15315亿元。

  交通银行(5.1900.010.19%)唐建伟表示,信贷增速保持稳定。从高频发电量数据来看,能耗5月以来已经快速回升至往年的同期水平。据此推测生产等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恢复,使得信贷需求逐步回到常态。实体企业融资需求逐渐恢复的同时,周频数据显示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受降息预期等影响持续上升,一二三线土地成交总价也在逐渐攀升,这将形成居民中长期贷款和房企开发贷等信贷需求。叠加政策极力引导信贷资源向受疫情冲击较大的中小微企业倾斜,融资成本下行等积极因素,实体企业信贷融资条件正持续改善。信贷增速5月将有望保持13%以上,单月新增信贷在1.45万亿元左右。

  社会融资总量:5月社融总量低于上月

  社会融资总量(万亿元)

  平均值2.81

  最大值3.56

  最小值1.89

  调研结果显示,5月社会融资总量预测均值为2.81万亿元,较央行公布的4月数据(3.09万亿元)有所下降。

  兴业银行(16.330-0.06-0.37%)鲁政委表示,社会融资规模方面,为了尽快发挥财政政策的逆周期调节作用,5月地方债发行显著提速。5月万得口径地方债净融资规模已经达到1.17万亿元。不过,受地方政府债券供应高增和季节性因素的影响,企业债券融资低于上月。总体来看,5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或达到3.56万亿元,对应的社融增速将上升至12.7%左右。

  M2:5月增速较上月上升

  同比(%)

  平均值11.23

  最大值11.8

  最小值10.4

  经济学家们预计5月M2同比增速为11.23%,高于上月公布数据(11.1%)。其中,如是金融研究院管清友给出了最大值11.8%,招商银行丁安华给出了最小值10.4%。

  新时代证券潘向东表示,5月国债发行6773亿元,地方政府债发行13024亿元,两者合计接近2万亿元,净融资额为1.5万亿元,在此拉动下预计新增社融2.7万亿元。利率债天量发行,拉升了货币市场利率,资金面收紧,此后,货币政策加强与财政政策的协调,央行通过逆回购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考虑到假期及季中因素,预计5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为1.4万亿元,虽然环比少增,但同比仍是多增,信用继续扩张,M2同比增长11.3%。

  利率&存款准备金率:五成经济学家预计6月一年期LPR利率会下调

  给出存款基准利率预测的19位首席经济学家中,有2位预计未来一个月存款基准利率将会下调,其他经济学家们预计6月份这一数据将维持不变。

  有20位经济学家对一年期LPR利率进行了预测,其中10位预计6月央行将会下调一年期LPR利率,其他经济学家预计到今年6月末,一年期LPR利率将维持4.05%的水平不变。

  同时,有9位经济学家预计存款准备金率在6月内将会下调,12位经济学家表示下调存准的可能性极小。

  海通证券姜超表示,展望6月,为了配合政府债券发行、推动实体融资利率持续下行、引导货币社融增速明显高于去年,货币依然维持宽松。但利率进一步下行也存在三方面制约。一是债市杠杆抬升,二是货币政策进入观察期,三是市场利率持续低于政策利率早已隐含了降息预期。综合而言,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防止资金空转,在前期宽货币逐渐传导至实体的过程中,6月资金利率中枢或继续抬升。

  汇率:下调年末汇率预期

  经济学家们预计6月底人民币对美元将较5月底数据(5月29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为7.1316)升至7.11,对年底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的预期则从上月底的6.8下调至7.03。

  交通银行唐建伟表示,展望6月,随着疫情及美元流动性紧张逐步缓解,美元指数上涨动能可能继续减弱,但疫情冲击下的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依然较大,市场情绪依然较脆弱。美国大选背景下,中国话题仍将成为竞选双方的筹码,中美摩擦可能继续对人民币汇率构成扰动,人民币汇率可能继续偏弱势震荡。不过,中国经济复工复产进展远好于海外,股票债券市场有望持续资金净流入,人民币汇率韧性较强,不会进一步大幅贬值。

  官方外汇储备:低于上月数据

  外汇储备(亿美元)

  平均值30747.46

  最大值31135

  最小值28000

  经济学家们预计,5月底外汇储备为30747亿美元,低于上月的公布值30914.59亿美元。

  民生银行黄剑辉表示,从汇率因素来看,5月份美元指数小幅下跌0.76%,主要非美货币汇率涨跌互现,日元、英镑对美元分别贬值0.58%、2.00%,欧元对美元升值1.28%,外汇储备中以非美元货币计价部分折算成美元计价后形成估值损失。从债券收益率和价格来看,主要国家国债收益率上升,导致我国持有的债券价格下降,外汇储备账面价值减少。综合考虑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效应,估值变动将导致外汇储备规模减少。从跨境资本流动来看,5月份,北向资金共计净流入A股301.11亿元,四周分别流入28.57亿元、40.62亿元、79.47亿元、152.45亿元,呈现加速流入态势,促进外汇储备规模上升。从外贸情况来看,5月外需持续低迷,出口将会由升转降,但内需明显复苏,加上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继续履行,进口降幅将会收窄,5月顺差较4月将会减少。总体来看,5月外储将会小幅增加。

  政策

  中银国际陈卫东表示,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已基本得到控制,但其在全球蔓延造成全球经济衰退将严重影响中国的外需和增长。相比其他一些主要经济体,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空间要大得多。目前,美、德、日等主要经济体利率已下降至0或负利率;而中国的存款准备金率仍处于全球较高水平。未来,预计货币政策将进一步加大逆周期调节,降准、降息等政策仍有可能。

  中泰证券李迅雷表示,从政府工作报告来看,政策上并不是要进行强刺激、走老路,而是更加强调底线思维,尤其是做好“六稳”“六保”,更加强调“新发展理念”,也不再设定经济增速的具体目标。短期生产需求数据均大幅好转,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前期积压需求集中释放,经济短期上冲,但随着房地产经济的回落,经济依然会回到下行通道上来,通缩的风险大于通胀。

  关于货币政策的态度,李迅雷认为前期受到疫情影响,央行大幅放松货币,市场化利率快速下行至超低位置,和非市场化的政策利率、存款基准利率出现明显倒挂,市场出现很明显的无风险套利机会。要改变这种扭曲,要么快速降低政策利率,要么边际收紧资金利率,而从央行态度来看,明显不想放松太快,短期内消耗过多政策空间,所以近期央行回笼资金,抬升了过低的市场化利率,向政策利率靠拢。但往前看,经济下行压力仍大,政策利率仍会继续下调,宽松政策只是节奏变化,不是方向转变。

  宏观经济热点问题预测与判断——近九成经济学家认为财政赤字货币化在我国不可行

  近九成参与调研的经济学家认为财政赤字货币化在我国不可行,有一半表示,在当前环境下,我国若实行财政赤字货币化,从理论上来看就不可行,另一半经济学家认为这一理论本身合理,但实践中不可行,同时有11%的经济学家认为该做法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都可行。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