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设加速,在提出用5年时间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金融科技中心的总体目标后,一系列相关措施落地。
17日,上海金融科技产业联盟正式成立,将助推上海金融科技产业的高水平集聚和高质量发展。在成立仪式上,《上海金融科技白皮书(2019)》(下称《白皮书》)发布,对上海金融科技应用现状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同时,央行上海总部还宣布正式启动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工作,以探索设计一个包容审慎、富有弹性的创新试错容错机制,为金融科技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主任刘兴亚表示,面对新技术应用带来的风险和挑战,在促进金融科技发展过程中,必须统筹好监管与服务的关系,借鉴国际上关于监管沙盒的理念和经验,探索一条既能守住安全底线,又能包容创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制度。
创新试错容错机制
在新一轮信息科技浪潮的助推下,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应用迅速发展,几乎覆盖了金融业所有的领域。但与此同时,新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也给金融监管带来了巨大挑战。
近年来“监管沙盒”被予以诸多关注。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英国提出,据《白皮书》称,目前全球范围内有18个国家或地区已经实施或者正在建立符合本地金融创新需要的监管沙盒。其中,英国、新加坡、澳大利亚、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运作相对成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去年9月,央行印发《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12月开始在北京市率先开展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今年4月,试点地区扩容至上海市、重庆市、深圳市、河北雄安新区、杭州市、苏州市等6市(区)。
刘兴亚说,与国外的金融科技监管沙盒相比,我国的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符合中国国情,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前提下,引导持牌金融机构、科技公司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框架下,赋能金融“惠民利企”,纾解小微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等痛点难点,着力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刘兴亚表示,未来将从三方面来营造安全、开放的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环境,一是构建包容审慎的监管框架、实现创新和风控的双赢;二是构筑四道防线的创新安全网、提高行业积极性和整体竞争力;三是提升数字化监管能力、助推金融业数字化转型。
据悉,除了持牌金融机构外,科技公司也可申报试点项目,但须由持牌金融机构为其提供科技产品的金融场景支撑。申报项目可以是金融服务,也可以是科技产品,但项目必须具有业务普惠、技术创新、风险可控及监管支持等特点。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李峰对第一财经称,上海在开展监管沙盒工作时,可加强对监管科技的投资,借助科技手段,对相关创新产品、服务进行监督、跟踪、测试、评估等,进一步提升监管能力和效率;另外,考虑到可纳入试点范围的项目较多,建议主要围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来进行,特别是在加大金融对外开放方面,可将外资机构也纳入试点范围内。
《白皮书》也提到,虽然目前监管沙盒进入主体多为持牌机构或者持牌机构与科技公司合作项目,但今后随着各地政府监管经验的积累,可考虑扩大监管沙盒的主体范围,不仅为持牌金融机构,也为各类金融科技公司提供孵化试验的空间。
严监管之下,对于金融机构而言,《白皮书》建议,首先,要明确创新背后的业务合规性和监管主体;其次,控制风险、小范围先行先试,构建一套衡量业务效果、风险程度等创新业务探索效果的指标体系;积极参与完善监管体系,逐步推动创新业务孵化为规模化业务等。
共同打造产业生态圈
除了监管创新之外,同日,上海金融科技产业联盟成立,由上海国际集团联合相关金融要素市场、金融机构和高校等44家单位联合发起,第一财经也是联合发起单位;央行上海总部、上海银保监局、上海证监局、市金融局等8家管理部门联合出任指导单位。
联盟将通过打造产业园区、建立联合实验室、成立创新中心、发布金融科技白皮书和行业指数、举办行业峰会和高峰论坛等各种方式,打造金融科技的交流平台、展示平台和创新基地。
当天,联盟的物理载体“上海城创金融科技国际产业园”揭牌,这是上海首个以“金融科技”为主导产业的产城融合项目。
上海国际集团表示,在当前金融科技行业分工更加专业化、精细化的趋势下,各参与主体仅依靠自身能力已难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比如,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盈利能力与业务模式、产品深度存在不适应,金融科技公司和金融机构发展地位不匹配等)。因此,必须从单打独斗走向协作共赢,共同打造金融科技生态圈。
太保集团总裁傅帆表示,保险行业未来的经营模式,更多需要通过科技的创新来提升竞争力。“特别是我们相当关注的健康、养老这些产业的布局,是需要有更多科技力量的驱动,包括医疗、信息、大数据,包括人工智能。”
近年来,金融机构在金融科技研究与应用方面加大投入,促进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金融科技逐步成为金融机构战略发展的重点。
作为联盟的首批8家科技公司之一,上海氪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氪信科技”)是第一家把大规模机器学习技术应用在大型银行的上海科技公司。公司创始人兼CEO朱明杰对第一财经表示,需要把传统金融行业的“用户思维”变成互联网行业的“客户思维”。
上海金融科技有巨大潜力
金融科技是上海下一阶段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的关键领域,也是重要竞争力的体现。
为加快推进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设,今年1月,上海发布《加快推进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力争用5年时间,将上海打造成为金融科技的技术研发高地、创新应用高地、产业集聚高地、人才汇集高地、标准形成高地和监管创新试验区,将上海建设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金融科技中心。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目前上海已经具备了成为全球金融科技中心的实力。李峰就对第一财经称,上海拥有发达的金融要素市场和金融机构市场;拥有一批特色的科技创新园区以及科技产业联盟,并且营商环境也在升级优化。
目前,上海金融市场体系齐备,集聚了股票、债券、期货、货币、票据、外汇、黄金、保险、信托等各类金融要素市场,2019年金融市场交易额达1933万亿元,拥有各类中外资持牌金融机构1646家,其中外资机构约占1/3。3月26日发布的第27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 27)显示,上海已由全球第五上升至第四。而在金融科技的排名,上海则位居第三。
在科技要素和高科技企业集聚方面,上海科技人才和创新成果丰富,拥有张江、紫竹、临港等一批各具特色的科技创新园区,并吸引了支付宝、建信金科、金融壹账通等一批重要的金融科技企业落沪。此外,在法治环境和营商环境方面,上海亦持续优化,设有全国唯一的金融法院,且上海知识产权法院是全国最早成立的三家知识产权法院之一。
《白皮书》还称,当前上海也面临着中央交付的三项重大任务的新机遇,将为完善长三角监管金融科技协同、加强监管科技在科创板上市审核中的应用、发挥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先行先试优势,探索开展金融科技监管创新试点等。
作为全国首批金融科技应用试点城市,上海已获批在提升信息技术安全应用水平、推动金融与民生服务系统互联互通、增强金融惠民服务能力、加强监管科技应用等四方面开展23项金融科技应用试点。
在此背景下,《白皮书》表示,未来上海可进一步鼓励技术创新及应用,如鼓励云计算技术的国际运用、人脸识别等新技术的运用实践、区块链的运用等方面的探索及应用;加强对金融科技行业规范健康发展的引导和培育;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推动技术和标准建设;加快落实金融科技普惠民生应用场景等。
- 南洋商业银行中国被罚15万:两次未按规定及时报送报表2020-06-11
- 贵州独山农商行被罚15万:对贷款违规行为管理不力2020-06-11
- 今年银行业IPO暂“颗粒无收” 五大因素成“拦路虎”2020-06-10
- 南京银行怎么了?两天收21张罚单、被罚超1400万!2020-06-09
- 贷款被挪用套利 定海海洋农商行、江西会昌农商行被罚2020-06-09
- 高利放贷?《民法典》说不!2020-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