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银行让利路径:降低负债成本 拓展利率下降空间
上海证券报 2020-06-22

为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政策正积极引导金融机构让利实体经济。日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第十二届陆家嘴(11.050-0.10-0.90%)论坛上通过视频连线方式发言时再次强调,今年以来,金融部门向企业让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降低利率让利;二是直达货币政策工具推动让利;三是银行减少收费让利。他预计,今年全年金融系统通过以上三方面向企业让利1.5万亿元。

  作为向实体经济“输血”的主体机构,商业银行也是为企业让利的主力军之一。在银行与贷款企业共生共荣的前提下,如何合理让利,怎么让利,成为业界关注的重点。

  记者从采访中听到最多的观点是:从实现路径看,如何合理让利,需要从银行业的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来观察与分析。

  整体看,业内人士认为,银行机构需要从政策工具运用、降低负债成本以及提升管理三个方面做好准备。例如,招商银行(33.860-0.03-0.09%)宏观经济研究所将其总结为:一是用好央行再贷款和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二是主动降低付息负债成本,包括压降高成本的结构性存款;三是提升内部管理水平,降低运营成本。

  另外,对于其他让利手段,兴业银行(15.7700.020.13%)研究院认为,还可以包括:提升对不良率容忍程度,鼓励企业债转股;推动投贷联动,助力成长企业等方式。

  其实,所有让利方式的最直接体现,就是银行要降低贷款利率。与实体企业直接接触的银行信贷人员,对此有着最深切的微观感受。“政策落地需要一个消化的过程。银行能否快速反应,一取决于成本,二取决于风险。”某银行区域信贷部门相关负责人在谈到目前银行放贷压力时说。

  在他看来,在维持一定盈利能力下的让利,是合理的。从成本角度看,平均贷款的利率至少要覆盖人工、网点等经营成本,以及要调整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以腾挪出让利空间。

  不过,短期直接大幅降低利率,从实操层面来看,似乎不太现实。上述信贷负责人直言:“假设我的存量企业贷款平均是8个点的利率,目前却有100亿元的新任务,如果现在利率下到一定低点,存量客户可能会有微词。所以,银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需要考虑存量冲击,需要时间对新政策进行充分研究,才能落实执行。”

  对冲银行资产端收益下降,保持银行息差,则需要压缩其负债端的高成本。目前,与资产端利率下行趋势相比,银行负债成本仍处于高位,银行负债成本是制约银行贷款利率进一步下降的“闸门”。

  存款是银行负债的主力,可以看出,近一年监管对银行各种高息揽存情况打压的坚决态度。继智能存款停售、清盘的消息后,对于推高银行负债成本的结构性存款,监管近期的指导动作也颇为密集。

  6月份以来,已有窗口指导股份制银行压缩结构性存款的规模,还有地方监管机构发布《关于结构性存款业务风险提示的通知》,从规模、增速、合规等多个维度进行约束。

  具体看,银行存款类产品包括定期存款、协议存款、结构性存款、大额存单。近期,不少银行主动减少大额存单发行,以及降低大额存单的发行利率。但占据存款大头的定期存款的利率调整方向比较分化,在揽储压力下,区域银行的定期存款利率下调程度要滞后于大中型银行。

  “负债端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某区域银行高管告诉记者,区域银行的定期存款利率下调程度不及大中型银行,原因不只是为了留住客户这么简单,还有出于满足流动性指标等监管考核要求等考量。所以,区域银行的负债端成本有在下降,不过短期难有大幅下降的空间。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