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定利率3.5%保险产品将全面下架 储蓄型保险销售有望回归常态
金融时报 2023-07-27

预定利率3.5%的产品即将下架的消息引发市场高度关注,其背后更应注意的是相关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的大趋势。自去年以来,受资本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市场上优质资产难寻,有的险资投资项目曝出兑付风险,险企投资端收益率呈下滑态势。在投资收益覆盖保单成本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利差损风险进一步显现,险企资产负债匹配面临挑战。

  近日有消息称,预定利率3.5%的保险产品将于7月31日全面下架。《金融时报》记者采访了多家保险公司代理人得知,该消息属实。

  “是的,3.5%利率的产品月底要下架。”某大型寿险公司销售人员说,公司将在7月底前下架预定利率高于3%的人身险产品。

  尽管已经有不少保险公司发布产品停售通知,但记者走访多家北京市银行网点发现,预定利率为3.5%的储蓄型保险产品还在销售中。“我们听说了这类保险产品这个月底要下架,现在正在做最后的销售冲刺。”某大型银行营业网点大堂经理告诉《金融时报》记者,“今年3月份以来一直有消息在传,说预定利率3.5%的保险产品要停售,我们合作的保险公司中,有的内部已经发布了停售通知,具体什么时间切换、切换成什么产品还要等通知,听说产品预定利率要切换至3%以下。”

  多位接受采访的保险代理人告诉记者,即将停售的产品既有当前热销的增额终身寿险产品,也有养老年金险、教育年金险、重疾险等产品。

  预定利率3.5%的产品即将下架的消息引发市场高度关注,其背后更应注意的是相关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的大趋势。

  为什么要叫停

  所谓预定利率,指的是人身险产品进行保险产品定价时所采用的利率,其实质是保险公司承诺给投保人的回报率。不同于银行理财等其他金融产品的投资回报率可以随市场情况而调整,人身险产品期限通常长达数年甚至数十年,预定利率一旦设定便不可调整,具有刚性兑付属性。

  上半年,在预定利率3.5%保险产品热销的带动下,整个人身险市场回暖明显,保险公司喜报频传。据统计,上半年,5家上市险企寿险业务合计实现原保费收入约1.1万亿元,同比增长7%。

  不过需要警惕的是,政策调整的背后是人身险行业面临的利差损风险正在加大。利差损是险企投资收益率低于保单预定利率造成的亏损。有险企人士表示,为了提升产品的竞争力,一些人身险公司采取了较为激进的定价策略,发行了一些高预定利率的产品,如内部收益率达3.5%的增额终身寿险产品等,使人身险公司的负债成本维持在较高水平。

  但自去年以来,受资本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市场上优质资产难寻,有的险资投资项目曝出兑付风险,险企投资端收益率呈下滑态势。在投资收益覆盖保单成本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利差损风险进一步显现,险企资产负债匹配面临挑战。

  不少机构测算,按照3.5%的预定利率,加上经营费用,保险公司要想盈利,投资收益率至少要长期保持在5%以上。而根据原银保监会发布的数据,2022年,险资整体年化财务投资收益率为3.76%、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仅为1.83%。因此,防范化解利差损,调整预定利率势在必行。

  保费收入会否受影响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预定利率下调之后,以增额终身寿险为代表的储蓄型保险可能会出现一段时间的销售低潮,从而影响人身险公司保费收入。

  从上半年保费趋势来看,的确有这个可能。自今年3月传出预定利率下调的消息后,确实掀起一股销售热潮,寿险保费收入增速逐渐递增。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3月份、4月份人身险公司寿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18.02%、19.66%。随着停售时间越来越近,5月单月人身险公司寿险保费收入达到1865亿元,同比涨幅高达25.25%,较4月单月涨幅提升了近5.6个百分点。

  预定利率下调后,销售端或多或少会受到一定影响。中国太保相关负责人坦言,对于产品的切换,市场上普遍认为是较大的危机。“我们认为,预定利率降低后需求仍存在,因为银行也在降息。在资产重新配置的情况下,客户对保险的需求依然存在,储蓄型保险销售情况会回归常态化。”上述负责人表示。

  不少研究机构的研究报告预测,保费受到影响只是短暂的,只要需求在,具有刚兑属性的保险产品在理财市场上仍将具有竞争力。东吴证券研报认为,在预定利率由3.5%下调到3.0%的背景下,居民风险偏好仍旧较低,叠加银行存款利率下调,保险产品竞争力继续提升,保本保息的储蓄型产品契合消费者需求。

  国泰君安非银分析师刘欣琦也认为,居民对于具有收益确定性的保险储蓄类产品需求持续旺盛,而产品预定利率下调不会改变保险收益确定性这一稀缺特点,储蓄类保险仍将持续推动寿险新业务价值的增长。

  采访中,业内人士告诉《金融时报》记者,从年初监管部门摸底到现在,险企已有3个多月的时间准备新产品,目前许多险企已向监管部门备案全新产品。

  根据业内消息,寿险公司新开发产品预定利率上限将下调。其中,普通型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从3.5%下调至3%,分红型产品和万能险产品的保证利率上限则分别下调至2.5%和2%。

  《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阳光人寿、太保寿险、新华保险等多家险企正在为新旧寿险产品切换做准备,8月上线新产品不成问题。比如,太保寿险预计有70款产品会进行切换,大部分核心产品已完成研发,接下来将分批切换。

  哪些产品可以替代

  在预定利率下调的产品换挡期,保险公司开始批量上新产品试水。那么,什么样的产品能够实现“完美替代”?完成切换后,新产品能否受到青睐?这些问题有待市场给出答案。

  “对于保险公司来讲,最好的产品组合是1/3保障、1/3传统、1/3分红。我们将以产品切换为机会,推动分红险作为下一波主打产品,因为预定利率下调至3.0%之后,分红险的吸引力会明显提高。从客户的利益出发,分红险是长期市场转型的契机。”中国太保上述负责人表示。

  业内人士表示,分红险或许能在短期内一定程度上顶替即将下架的储蓄型保险产品。一方面,分红险可以让投保者共享险企的经营收益;另一方面,分红险也能帮助险企抵御利差损风险。

  东吴证券预计,8月份,保险公司会推出分红险等利益共享新产品。与2021年初重疾险炒停后,长期健康险销售持续低迷不同的是,当前储蓄型保险外部销售环境是持续且明显改善的,即使没有炒停,储蓄型保险表现本来就不差。(记者 王笑)

数据来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