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保险精细管理促提质
经济日报 2024-12-09

  当前,农业保险在农业生产中的“防火墙”和“安全网”功能日益显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部署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时,要求“发展多层次农业保险”。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主要来源于各级财政补贴,政策性较强,农业保险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财政补贴资金的功能作用发挥,社会各界均高度关注。

  业内人士认为,农业保险亟需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解决农业保险领域承保理赔精准性问题,是推动我国农业保险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

  提升投保农户获得感

  目前,我国农业保险体量大、增速快、服务农户众多,我国农业保险规模已跃居世界前列,但在实践中,与“三农”领域日益增长的风险保障需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承保理赔不精准的问题,影响了投保农户获得感和农业保险功能作用发挥。

  “承保理赔不规范、不精准是我国农业保险行业长期存在的深层次、顽固性问题。”中国农科院信息所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赵思健认为,农业保险承保与理赔时,如果长期缺乏有效的数据与工具支撑,那么就不清楚保险标的“是什么、在哪儿、有多少”,也难以及时准确掌握灾害发生后受灾面积、灾损程度。此外,承保端虚构标的投保、理财式投保,理赔端夸大损失理赔、协议理赔等道德风险时有发生,出现一些套取财政补贴的违法行为,严重影响了财政补贴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2022年,原银保监会出台《农业保险承保理赔管理办法》,对承保、理赔、协办、内控等关键环节行为进行规范。同时,指导保险业协会发布种植险、养殖险、森林险承保理赔服务规范,分险种明确服务标准。但关于投保理赔精准性的规定尚不够完善,一些规定还较为原则。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推进农业保险精准投保理赔,做到应赔尽赔”。为将国家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切实保护农民利益,金融监管总局、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近日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农业保险精准投保理赔等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一方面,投保要准。《通知》对于集体投保类业务,提出稳步提升抽查验标比例,抽查验标要精准到地块;对于规模经营主体投保类业务,同样要求确保保险标的精准到地块,并要求重点审核保险标的位置、数量、权属、风险等信息。

  另一方面,理赔要快。《通知》规定,保险公司应及时开展查勘工作,加强定损管理,集中核赔,切实解决理赔难、理赔慢的问题;保险公司应依照规定时限,结合自身经营能力,分险种制定理赔周期阈值,严禁拖赔惜赔;坚持理赔款直接支付被保险人的工作原则,鼓励各地对接社保卡“一卡通”等方式支付赔款。

  “作为完善农业保险监管的重要制度安排,《通知》以提升农户获得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各方反映较为集中的农业保险承保理赔有关问题,打通影响承保理赔的各个关键环节,明确细化了包括承保、理赔、赔款支付、应收保费管理等各个环节各方主体的职责,明确标准,强化合作,推动数据共享和信息核验,鼓励科技赋能,规范农业保险市场秩序,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承保理赔管理机制,提高投保农户承保理赔满意度,促进农业保险持续健康发展。”金融监管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表示。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在科技赋能方面,《通知》鼓励保险公司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进无人机、遥感、物联网等科技手段应用,加快标准化建设,提升承保理赔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持续推进农业保险业务线上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推广承保理赔信息线上告知、公示及查询,保障农户知情权,改善农户投保理赔体验。

  业内人士认为,乘着信息化、数字化浪潮,农业保险与遥感、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融合应用,不断催生“保险+科技+服务”的新服务模式,推动精准定损、快速理赔,有效助力农业及时恢复再生产。

  红彤彤的花牛苹果是甘肃天水的“致富果”,也是天水市壮大农村经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支柱性农业产业。今年8月21日,天水市麦积区花牛镇遭遇强降雨并伴有冰雹、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正值“花牛”苹果即将上市之际,突发雹灾给当地果农造成严重损失。人保财险畅通理赔绿色通道,优化服务流程,做到“应赔尽赔、能赔快赔、合理预赔”。截至9月20日,受灾区域涉及的341户种植农户及12家专业种植合作社已全部结案,共计赔款855万元。

  人保财险不断提升精准快速理赔服务,推动数字化在苹果保险场景中的应用,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精准拍摄、地面现场验标和查勘等方式,形成了“天空地”一体化承保理赔模式,提升了工作效率,实现了数据多跑路、果农少跑腿的积极效果。同时,人保财险与天水市气象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展“智慧气象+苹果保险”精准服务技术研究,共同推进气象信息融入农业保险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气象服务和金融保险对苹果产业发展的“双保障”作用。

  平安产险联合平安科技开启了平安科技农险建设项目,同样以科技为核心驱动力,通过遥感气象、AI大数据、区块链、数字人等技术,打造“科技农险”新模式。例如“‘科技+农险+服务’平安科技农险建设项目”开发了全流程智能化工具,在客户端打造首款农户服务专属APP、智能闪赔模式,实现农户从被动等待到自助作业的转变;在队伍端创新牛脸识别、智能称重等智能化工具,实现专员从反复下乡到远程作业的转变,构建智能核保核赔能力。

  同时,平安产险积极落实承保理赔“双精准”,在承保环节,攻克遥感地块识别技术瓶颈,打造智能验标工具,并基于作物识别,建立生长监测能力,覆盖玉米、小麦等8种作物;在理赔环节,自研区间估损模型,支持地块级估损,有效提升农户对保险理赔的认可度,减少农险定损争议,显著提升理赔效率。平安产险有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上线以来经济效益显著,作业效率大幅提升,综合成本率逐年优化,实现良性发展。

  推进部门间协同配合

  《通知》要求各地保险监管、财政、农业农村、林草部门要高度重视农业保险精准投保理赔工作,建立重大问题会商机制,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同时,提出地方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农业保险规律的认识,实事求是发展农业保险,不得参与农业保险具体经营,不得干预保险公司正常承保理赔,不得要求保险公司减免保费、垫付保费、无灾赔付、平均赔付、协议赔付。

  河北经贸大学农业保险研究中心主任冯文丽认为,培育正确的保险理念和契约精神十分重要。“社会上对农业保险存在一些不正确的认知,比如有的地方政府希望农业保险发挥最大的财政资金杠杆效应,简单化地看待每年的赔付率,希望每年都能‘多赔’。一些农户把农业保险当作一种金融投资,希望每年都能获得一定比例的资金‘收益’。有的保险公司在应收保费不断扩大的背景下,为了维持业务正常运营,更加重视效益。”冯文丽表示,这些认识容易造成保险的损失补偿功能被扭曲,“该赔的没有赔够,不该赔的赔了”。

  《通知》提出,各地财政、农业农村、林草、保险监管等部门应加强协作,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共享土地承包和流转、种植养殖、防疫检疫、无害化处理等数据信息。支持基层农业农村、林草部门协助保险公司核验承保理赔数据。鼓励气象部门与保险公司共享重大气象灾害等数据,为保险公司在产品设计、保险理赔、风险减量等服务方面提供支持。鼓励探索创新“农业保险+”模式,发挥保险服务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和融资增信等作用。

  “农业保险科技创新应用不只是保险机构的工作,还是政府提升农业保险监管与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支撑。”赵思健认为,为消除政府管理部门和保险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提升农业保险承保理赔的精准化,农业保险的主管部门应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农业保险大数据管理与服务平台,实现农业保险数据资源有序集中管理、有机整合与深度利用。

  赵思健建议,政府管理部门应牵头推进农业保险大数据资源的共享,加强大数据战略规划和统筹部署,加快完善数据治理,建立健全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的数据整合、共享和应用机制,依法依规共享农村土地确权、土地流转、农业遥感、气象灾害、畜禽养殖等重要数据信息。同时,加强隐私计算等技术应用,对涉及隐私的数据资源采用加密处理的方式,确保数据共享过程中的信息安全。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