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央行全面降准,释放1.2万亿长期资金!A股咋走?利好哪些板块?八大券商连夜火速解读
券商中国 2021-12-07

  时隔近半年,央行今年第二次降准。

  12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消息称,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决定于2021年12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4%。

  据悉,本次降准为全面降准,共计将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降准的目的是加强跨周期调节,优化金融机构的资金结构,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更好支持实体经济。一是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有效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长期稳定资金来源,增强金融机构资金配置能力。二是引导金融机构积极运用降准资金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三是此次降准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150亿元,通过金融机构传导可促进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

  降准为何如此之快?后续是否会继续降息、降准?资本市场将如何反应?来看八大券商火速出炉的最新解读。

  中信证券(26.2500.341.31%):关注后续对于科技创新的支持政策

  中信证券认为,当前中国经济虽有恢复但是还没达到潜在增速,尤其是中小企业仍面临一定困难,前段时间的信用风险事件也导致地产投资出现下滑。降准释放的部分资金将用于对冲MLF,预计12月15日到期的MLF或将续作5000-7000亿,缩量2500-4500亿。市场流动性有望边际宽松,但幅度或将弱于7月降准。未来,预计货币政策将灵活适度,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中信证券表示,降准的背景在于,落实李克强总理“适时降准”要求,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尤其是地产投资等领域,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本次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1.2万亿长期资金,部分用于对冲12月到期的MLF,市场流动性有望边际宽松,但幅度弱于7月降准。

  本次降准将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150亿元,关注后续对于科技创新的支持政策。货币政策的结构性支持方向更加值得关注,如人民银行在降准公告中提到“支持中小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其中支持中小企业的政策已经有支小再贷款和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已有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清洁煤炭再贷款,关注未来可能出台的支持科技创新政策。

  货币政策将灵活适度,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12月6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对于货币政策的表述和此前相比略有不同:2020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21年7月的政治局会议对于货币政策的表述均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而本次政治局会议的表述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这一措辞与2019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致,当时将经济面临的困难总结为“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未来的货币政策方向或可参考2019年底。

  招商证券(17.8500.150.85%):降准有利于提高市场风险偏好

  招商证券认为,降准的考虑主要在于置换到期MLF、降低金融机构成本和通过释放流动性加大对中小企业支持。就降准的影响而言,此次降准不仅净投放了流动性,同时可以发挥调结构和降成本的作用,并且降准有利于提高货币乘数。

  对于股票市场来说,降准标志着宽货币的落地,岁末年初流动性驱动板块有望受益。历史数据显示,降准之后股票市场涨跌参半,上涨占比略高,这也意味着降准对股市整体表现的短期影响不明确。不过降准落地有利于改善市场对于政策转暖以及宽信用的预期,对于提高整个市场的风险偏好具有一定的正向作用。

  国泰君安(17.3700.120.70%):降准曲不终,降息意不散

  降准为何如此之快?国泰君安首席宏观分析师董琦认为,此次降准为总理提及“适时降准”之后3日公告,其中包括两日非工作日。眼前的降准是防风险与稳增长再平衡的体现,防风险含义更多。

  12月份流动性压力主要来自于MLF高达9500亿元的全年次高到期量,财政发债与支出相抵后对流动性反而是补充,降准释放1.2万亿,可以有效起到补充。往后看,历史上年底提及降准以及随后的降准落地均发生在元旦假期前后,同样意味着此次降准主要目的并不是针对跨年的资金压力。

  降准直接影响几何?此次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将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有助于降低银行资金成本约160亿元,即 1.2万亿元的流动性释放,乘以 MLF 利率与法准利率的利差(2.95%-1.62%),即 12000*1.33%=159.6亿元。若进一步考虑到后续MLF到期缩量续作,则后续净投放的流动性约在6000亿元。与历次相比规模属于中等水平。

  降准之后,可能还有降准。国泰君安认为,出于稳增长的进一步提升,后续还会有降准可能。但由于通胀和社融运行状态,可能连续降准力度会不及2018、2019年。

  一是明年上半年稳增长压力加大,而通胀压力相对较小,联储尚未至加息,货币政策存在边际宽松的窗口期。

  二是跨年资金面压力不小,需要再次降准进行对冲。

  三是需要引导2022年结构性“宽信用”的开启。2022年开年的“信贷开门红”不及预期,进而影响整个2022年的信用启动不能够顺利实现都触发了“再次降准”的可能。

  四是在诸如疫情、金融危机以及股灾等“黑天鹅”事件发生时,央行也常开启连续降准,比如2008年和2020年。但是由于未来通胀环境和社融演绎与先前“连续降准”存在较大差异,货币端未来可能比预期稍宽,但是全面“宽货币”以及连续开展降准仍是存在制约的。

  降准之后,后续降息可期。一方面需额外关注12月以及后续LPR调降的可能,7月及此次降准累计降低的资金成本已达LPR最小的调整步长。另一方面,若增长压力或信用风险催化升温,政策利率调降的可能窗口集中在明年上半年。

  降准之后,市场将何去何从?从历史复盘看,降准之后,股债均有支撑。而连续降准的情形中,股债向好的时间会更长,其中权益市场中的基建和地产板块对降准较为敏感。对债券而言,叠加降息可能性,当前利好窗口仍在,但明年随着宽信用的不断发酵,基本面触底迹象叠加CPI上行,利率可能会重回震荡状态。

  粤开证券:降准后一周胜率最高,关注四条主线

  粤开证券研究院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梦洁认为,本次降准与年中7月的降准高度相似,本次降准主要是用于置换到期的部分中期借贷便利MLF,还有一部分被金融机构用于补充长期资金,以期能更好满足市场主体需求。

  7月降准0.5个百分点主要用于置换7月15日到期的4000亿MLF,而本次降准也是0.5个百分点,12月15日有9500亿的天量MLF到期。预计本次降准多是出于平抑年末资金面供需紧张的考量,本次降准后将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150亿元,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

  通过回溯历史来看,降准后一周胜率最高。降准之后次日市场表现涨跌各半,但创业板的涨幅要明显优于沪指,在降准之后的一周市场整体表现有所提升,胜率升至63%;在降准后的一个月胜率明显下跌,市场有所回调,此时创业板的跌幅亦相较于主板更大,表现出较大波动。

  配置方面,粤开证券建议关注四条主线:

  1)大金融板块。对银行板块来说,降准后有助于银行负债成本的缓释,对业绩形成支撑,关注资产质量高的低估值核心个股。对券商板块来说,有望受益于降准带来的A股跨年行情,建议关注龙头强者恒强与特色化精品券商。

  2)预期政策底的地产板块的修复行情。根据政治局会议对地产行业定调来看,未来要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房地产特别是保障房相关板块有望迎来结构性政策宽松,建议关注相关板块投资机会。

  3)高景气高成长板块的配置机会。在宽松的流动性环境下,分子端能够高速增长的高景气成长股表现更为出色,受益于长期政策支持+景气高位+流动性边际宽松,建议继续关注高端制造方向的投资机会。

  4)大消费板块。随着消费板块提价潮开启,后市定价权强、具有品牌优势的企业有望率先受益,龙头公司成本端压力逐步得到缓解后,中长期有望享受原材料价格回落+盈利弹性修复的红利,2022年,消费品龙头公司有望迎来估值与盈利的戴维斯双击。

  广发证券(25.6700.110.43%):本次降准乃预期的快速兑现

  广发证券认为,市场对降准已有一定预期,本次算是预期的快速兑现。从宏观增长环境看,降准的背景是经济放缓压力的进一步显性化。一方面,地产领域信用风险对财政、金融系统和就业的负向影响仍在传递;另一方面,海外制造业库存位置偏高叠加宽松政策的退出,明年国内出口存在减速风险。

  从流动性环境看,降准也有一定的必要性。一则12月MLF到期规模有9500亿元;二则今年跨季跨月时资金利率的波动性较大,央行在年前降准,可帮助金融机构跨年,降低货币市场利率的波动性;三则降准可助推银行在明年一季度实现信贷开门红,央行前期曾指出“保持信贷平稳增长仍需努力”;四则银行净息差目前已降至2010年以来的历史次低值,进一步降低实体融资成本(贷款利率)需要为银行降低负债成本,而降准释放出来的流动性要比结构性工具更为便宜且具有带动同业负债成本脉冲式下行的作用,对银行降负债成本更有帮助。

  为何选择全面降准而非定向降准?可能是考虑到:(1)大型商业银行目前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已经不低于中小银行;(2)经过“三档并两优”的准备金框架完善过程,中小型商业银行的法准率已经与大型商业银行拉开差距,处于较低位置。

  广发证券认为,需理性看待降准对信用环境的意义。央行降准的意义在于给银行补充中长期流动性放松流动性约束,以及降低实体融资成本放松利率约束,因此降准对信用环境改善无疑是有作用的;但最终是否会成功推动信用环境改善,还需要看银行资本约束情况、金融政策弹性、财政产业政策等因素。此外,降准后进一步降息调低MLF利率的概率目前看仍偏低;但可适度关注两次降准后银行节省了较多负债成本,是否会带来LPR报价的下调,但这一点亦存在不确定性。

  对资产价格而言,此次降准的影响可能会略弱于7月份。对债券而言,在偏价格型调控框架下,政策利率不调整,降准可能很难带来狭义流动性实质性的变化,利率下行的空间依然被限制;对股票而言,则更需要关注降准后信用环境的变化。

  浙商证券(13.1100.211.63%):降准后需关注“四箭齐发”宽信用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孙欧认为,此次央行降准验证其12月央行降准置换部分到期MLF、全面降准的判断。

  浙商证券表示,2022年一季度需要高度关注宽信用稳增长。本次降准意味着稳增长为当前货币政策首要目标,叠加财政政策于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地产相关政策逐步纠偏,以及新能源+逻辑下制造业投资及碳减排领域的资金需求大增。继续提示2022年一季度重点关注宽信用,即“四箭齐发”宽信用:制造业贷款、减碳贷款、基建贷款、按揭贷款,预测2022年一季度社融当季新增规模可达11.3万亿,达历史社融季度增量峰值,超2020年同期水平。

  市场之前已有预期,对股债影响总体不大。仍坚持看年底10年期国债收益率有望下探至2.8%左右,但在宽信用预期下,其进一步下行空间或较为有限,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降至2.8%后可能反弹,进入反转向上过程。对于后续降息与否,仍需关注近期DR007水平。央行对政策利率的调整往往是先动量、后动价,因此若随着央行主动供给货币的增多,DR007表现出持续明显低于7天逆回购利率,则央行存在降息的空间进行“随行就市”。

  华安证券(5.2200.050.97%):成长主线支撑增强,基建、金融、地产短期逻辑强化

  华安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郑小霞认为,降准落地对跨年行情起到了强化加持的效果,建议积极参与和把握跨年行情。

  降准基本确认明年一季度前流动性层面可以给予较强支撑,此外12月增长会呈现弱企稳格局,因此对跨年行情可以有更高的期待。一方面降准有助于宏观流动性维持合理充裕的环境,这将成为跨年行情重要的支撑和基础;另一方面除了2021年专项债后置服务于跨周期外,降准表明额外的跨周期政策开始落地,2022年财政政策的前置、一季度货币政策的相对宽松、地产融资端的调整等更多的跨周期调节政策有望陆续出台,从而提振市场风险偏好。

  成长主线支撑增强,基建、金融、地产短期逻辑强化。降准预示流动性宽松有余,对成长主线进一步拔估值形成有力支撑,后续或许需要看到利率水平的相对走低。降准在短期内对金融地产行情起到明显催化的效果。

  跨年行情配置机会上关注三个方向:一是正在迎来第三阶段拔估值行情的成长主线,关注新能源车产业链、新能源、风电、储能、光伏、氢能以及半导体;二是景气改善有望延续补涨的消费板块,关注汽车、农林牧渔;三是受益于稳增长的基建、金融,调控政策边际变化的地产等;主题关注军工、数字货币等机会。

  红塔证券(11.4500.060.53%):降低市场对房地产大规模违约的担忧

  红塔证券分析师李奇霖、孙永乐认为,结合近几天发生的事情以及政策的表态,这一轮降准可能有两方面的考量。

  第一,如政策所说,此次降准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应对经济下行压力。

  这一点和7月的降准有点类似。但是现在和7月很大的不同点在于,现在PPI下行的趋势相对还是比较明确的,如果仅仅是来自成本端的压力,央行可能不会降准。我们认为现在降准,更大的可能是因为经济下行的压力更大了。原先支撑中国经济的房地产、出口等对经济的支撑力度都在减弱。在这样的情况下,除了成本端的压力,小微企业还面临着需求回落的压力,所以政策发力的诉求提高。

  2020年-2021年,国内经济的主要支撑项就是出口和房地产。出口方面,考虑到海外疫情再度爆发、美国等后续有补库存的动力等,中国出口短期是有望维持韧性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因为美国通胀压力比较大,美国的财政货币政策已经进入了加速退出的时期。在这样的情况下,后续出口对经济的支撑可能有所减弱。

  更大的压力来自于房地产,受此前监管政策的影响,房地产投资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就已经进入了下行区间,对经济增速也从支撑项变成了拖累项。

  虽然政策底已经出现,但是从政策底到行业底存在一定的时滞。特别是这一轮政策的边际放松还是很谨慎的,在房地产长效机制下,我们很难看到传统的来自需求端的刺激。目前对需求端的政策也主要是着眼于刚需用户的信贷。

  而要想看到房地产行业出现整体企稳,很重要的一点还是在于要看到销售端的企稳。从目前房地产的销售行情来看,房地产销售端依旧还没有明显回暖。另外,我们还要注意到,一二三线城市之间的房地产销售出现了明显的分化。

  李奇霖、孙永乐还提到,在房地产投资下行之后,政策是想让新基建和绿色制造业补上这一块缺口的。所以能够看到近期政策关于基建方面的表述明显增加,比如此前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就表示一来要加快现有额度发行,力争在明年初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二来可能会提前下达一部分专项债额度。

  另外,新基建会成为后续基建发力的主要方向。制造业方面的话,2022年高技术制造业、绿色环保相关的制造业会成为政策发力的重点。而无论是专项债提前发行,发力新基建还是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其实都离不开宽货币的支持。

  第二,降准也有可能是政策提前为房地产违约可能引发的流动性波动留出空间。

  在总理提出降准的时候,国内出现了另外一件大事。当晚,恒大表示可能无法对一笔境外债券履行担保责任,出现实质性违约。

  需要认识到的一点是,恒大的实质性违约也只是房地产市场里的一个缩影。毕竟在这么多房企里,恒大并不是最差的那一个。

  在过去的几年里,大部分房企都会采用高杠杆、高周转的运行模式来扩大规模,增厚收益。但是这种运行模式对资金链的稳定性特别是销售回款的依赖度是很高的。

  但是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因为监管收紧了房企的融资政策,房企的资金面开始迅速恶化,偿债能力大幅下滑。偿债能力大幅下滑后,房企自然就面临着违约的压力。而房地产销售短期内可能还未见底,相应的房地产行业的调整还在继续,房企的违约现象后续可能还会继续。

  总的来说,央行此次降准一方面是提前做一个预防,稳住市场预期,降低市场对房地产大规模违约的担忧;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点是通过降准置换MLF来降低银行负债端的成本,并引导金融机构运用降准资金加大对小微企业等的支持力度,考虑到12月有9500亿元的MLF到期,预期到时候MLF会明显缩量续作。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