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月度经营数据稳股市 需更多上市公司及时参与
每日经济新闻 2022-03-14

 上周,受俄乌局势影响,A股市场波动显著加大,上证指数盘中跌破3200点关口,一周收跌4.00%,深证成指一周收跌4.40%,创业板指一周收跌3.03%。

  每次非理性大跌冲击市场情绪时,“自救潮”就会在A股上演,常规动作包括股东增持、公司回购股份、实施股权激励等。而这一次,上市公司维稳股价又增添了新动作:主动公布最新经营情况。

  比如,3月7日晚间贵州茅台(1738.850-30.16-1.70%)首次披露月度经营数据:1~2月净利润为102亿元左右,同比增长20%左右(整体超出市场预期)。此外,圆通速递(18.070-0.23-1.26%)片仔癀(312.530-5.99-1.88%)药明康德(98.7800.070.07%)(维权)天赐材料(97.050-1.86-1.88%)珀莱雅(174.330-5.77-3.20%)通威股份(45.370-0.18-0.40%)等纷纷“秀肌肉”,公布1~2月经营情况。据笔者不完全统计,至3月11日收盘,至少有50家上市公司披露了月度经营数据。

  上市券商尽管没有公布月度具体财报数据,但如东方证券(10.9500.080.74%)中金公司(40.650-0.31-0.76%)等也主动发声,对经营情况和战略布局进行说明。

  从市场表现来看,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主动披露最新经营情况是持欢迎态度的。以贵州茅台为例,3月8~10日,公司股价连续三个交易日上涨。与之对比,上证指数同期跌幅达到2.28%。

  在A股短短几十年的历史中,除少数公司会公布月度产销情况外,绝大多数公司只在规定的一季报、半年报、三季报、年报中向投资者公告经营数据。这固然有商业秘密、核算成本等原因,但滞后的经营数据其实并不利于投资者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尤其是对中小投资者而言,在获取信息方面本身就处于相对弱势。如果一家公司年度报告在4月30日才披露,那中小投资者接收到的信息基本都是四个月以前的。资本市场投资的真谛永远是投资预期,过于滞后的信息于投资者而言,是很不友好的。

  全面注册制即将来临。注册制的精髓,是以信息披露为核心。让信披更及时、更充分,有助于加深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信任,更有助于上市公司以更低的成本合理进行市值管理,也是全面注册制成功落地的前提条件。

  笔者认为,如何鼓励更多上市公司向投资者及时、充分披露信息,应成为监管目前阶段考虑的重点。与4000多家公司的总量相比,本轮市场大幅震荡中主动披露业绩的公司仍是极少数,但相信这是A股上市公司信披成熟的重要里程碑。不过,上市公司也应注意,主动信披、主动发声不是打广告、只说好的不说坏的,更不是文过饰非。

  稳定股市信心,上市公司更应该把功夫下在平时。只有持之以恒,愿意与投资者平等交流、理性对话的公司,才能源源不断获得投资者真金白银的支持。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