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证券付鹏:经济战“疫”应坚持“房住不炒”
中国证券报 2020-02-28

中国经济如何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成为资本市场的关注焦点。就此,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了东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付鹏。付鹏认为,疫情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可避免,尤其是小微企业会受到一些冲击。因此,经济战“疫”,除了出台宏观经济政策外,还需更精准的支持政策,并坚持落实“房住不炒”精神。就长期而言,中国经济将逐步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股债双牛的局面可能会出现。

  小微企业会受一些冲击

  中国证券报:您认为此次疫情会对中国宏观经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很多人拿此次疫情的影响与2003年的SARS进行对比,您如何看?

  付鹏:疫情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可避免。但我认为,并不能简单通过对比2003年SARS来看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当年,中国“入世”后外部总需求扩大,居民债务杠杆比例还处于抬升初期,企业债务在经历改革之后得到很大程度缓释,上述种种有效对冲了SARS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但在当下,无论是外围需求方面还是内生性投资方面,中国经济面临更为复杂的环境。

  当下比较清晰的共识是,此次疫情对于服务业(非金融业)的冲击最大,而且对于很多小微企业和服务业者来说冲击更甚。随着底层消费受到冲击,此次疫情对于大型生产企业的影响也会逐渐显露出来。

  就长期而言,中国经济的转型是要从高增长、高利率向低增长、低利率、高利润(高附加值)逐步去转变。由于前期经济高速增长中形成了大量债务,也存在实体经济新增收入不足以覆盖到期的债务,部分债务借新还旧的现象。在换挡中,如果不让债务破裂,不得不使得经济转向低利率,用高附加值、高利润去支撑。在顺利的转型中,利率平稳下降,摆脱对地产的依赖,刹车金融杠杆,换取足够的时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教育和技术水平。反映到股债市场上,股债双牛的局面是可能出现的。

  需更精准的政策支持

  中国证券报:您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政策来对冲此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

  付鹏:诸如货币政策定向宽松、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等宏观经济政策是必不可少的,但同时也需要更加细致的政策触达真正的问题节点。

  譬如,服务业(非金融业)小微企业面临的困难,主要牵涉房租、收入、债务、就业,像在疫情阶段,小微企业仍然需要承担房租、人工等费用,这是无法免除的;在收入端,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如餐饮、旅游、文娱等产业都是小微企业占比较高的行业;此外,小微企业涉及工业生产的,也要受到当地行政管理,当疫情严重和管控力度不够却又不得不复产时,大型企业往往受到优待,而小微企业更可能遭遇“一刀切”。这就需要更加精准的政策支持,不仅仅是财政的减税降费,也不仅仅是金融上支持小微企业,更重要的是,需要政府在防控疫情和企业复工之间取得一个平衡。

  中国证券报:受疫情影响,经济短期承压。您认为,这是否意味着在需求侧会出台一些政策?例如近期市场高度关注房地产政策,对此您如何看?

  付鹏:在需求侧方面,政府可以围绕基建,加快落实一些大型基建项目的审批落地开工;对于居民端消费的支持可能还要落在减低税负上;对于房地产市场,疫情之后一些地方政府也可能会有所松动。

  但我认为,要严格落实“房住不炒”的精神,绝不能再过度依赖于房地产市场,不能因为要完成经济的防御目标而选择再次大幅放开地产政策。事实上,从这次疫情对小微企业的冲击上,已经非常清晰的看到房租环节给企业经营带来的压力,这是很多小微企业真正面临的成本,也是最大的成本。

  应更注重企业利润率提升

  中国证券报:过去一年多,不少民企面临融资难题,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热点话题。您认为,这次疫情是否会加剧这种困难?

  付鹏:对于民企融资,国家在政策上已经给予很多支持,企业的融资渠道也更趋多样化。但我们要清楚,对于很多民企而言亟需解决的真正难题是什么?我认为,民企第一缺少的是利润,需求和利润才是支撑民企发展的主要力量。

如果只是一味给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最后会催生包括房地产在内的资产泡沫。因为很多民企本业利润低,不赚钱,而房地产赚钱,即便能融到资金,钱也不在自己主营业务上继续投资,而是转投别的项目。

  所以,相比一味降低资金成本,我们更要关注究竟是什么阻碍了利润率?我认为,低附加值过剩产能竞争下的利润牺牲,是当下亟需解决的。其次才是企业的经营成本,包括房租、土地、员工工资、福利、税收、利息等。

  中国证券报:您认为,在当前背景下,如何稳妥解决“低附加值过剩产能竞争下的利润牺牲”?

  付鹏:无论是低附加值还是产能过剩,都不是未来中国经济转型的方向,低附加值需要向高附加值转变,产能过剩则需要供给侧改革,做好产能出清,尽量减少产能出清过程中的经济阵痛。

  去产能过程中,低附加值的产业也可能出现利润回升的现象,此时需要坚持避免行业重回产能过剩的老路。经济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良好的外部环境、新一代技术革命对此大有裨益。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