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以保墒、增温、增产为显著特点的农用地膜,在甘肃发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保障全省粮食安全上发挥了显著作用。伴随着农用地膜的大面积推广,地膜残留造成的“白色污染”治理问题也日益凸显。甘肃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地膜残留污染防控工作,坚持把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作为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近年来,甘肃坚持以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不断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强化科技集成创新,推动全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从田间到市场——
紧盯关键环节,构建市场化回收利用体系
在甘肃,每年的春耕生产时节,也是废旧农膜回收的高峰期。记者在武威市采访时,当地乡镇正组织生产经营主体采取“机械作业+人工拾捡”的方式,捡拾残留田间废旧农膜;在废旧农膜回收网点,人们正按照“以旧换新”的方式,就近兑换农膜。记者了解到,为抓好春季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武威市农业农村局在春耕期间专门派出工作组深入凉州区、民勤县、古浪县的12个乡镇、3个废旧农膜加工厂、6个回收网点,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开展督导检查。
从田间地头到回收网点、加工企业,从废旧农膜捡拾到再加工、资源化利用,紧盯关键环节,推进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武威市的做法只是甘肃抓好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的一个剪影。甘肃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公众参与”的原则,不断完善“农民为捡拾主体,商贩为回收纽带,企业为转化核心”的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市场化运营体系,并通过《甘肃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条例》的修订,形成了涵盖从农膜回收源头控制到末端治理的全过程控制、全链条监管体系。
“我们全力推动45个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示范县建设项目,通过开展地膜‘以旧换新’、废旧地膜回收利用‘以奖代补’、扶持专业化回收、地膜残留量监测等工作,提高和稳定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收益,让农膜回收利用有利可图,充分调动农民、企业的参与积极性。”甘肃省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技术推广总站站长唐继荣说,甘肃坚持把项目带动作为推动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的“主引擎”,重点对废旧农膜回收加工龙头企业实施“以奖代补”,扶持企业完善工艺设备,健全回收网络,提升加工能力和资源化利用水平。
记者来到定西市通渭县陇阳镇时,看到镇里的废旧农膜回收网点前,等待交售废旧农膜的车辆排起了“长龙”,网点工作人员正逐一进行废旧地膜核验方量、开票、填写“以旧换新”台账等工作。陇阳镇庆阳村村民雷和说,“以旧换新”政策实施以来,废旧农膜都集中到了回收网点,农民能免费用上新膜,周围的环境也干净了,以前旧膜在田间地头、沟渠、树上随风乱舞的现象不见了。
从重回收到重研发——
强化科技支撑,探索农膜污染多元化治理路子
记者注意到,在开展“以旧换新”地膜招标采购工作时,甘肃把开展地膜回收列入企业参与竞标的必要条件,指导招标县区按供膜量与中标企业签订相应回收协议,以此来不断强化地膜生产者的回收责任。借助这种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试点推行,甘肃积极构建由地膜产业链相关方共同承担的地膜生产者有限责任延伸机制,不断捋顺农民、企业、政府的权利、责任和义务,推动各方共同做好地膜的质量源头控制和回收利用。
农膜污染治理涉及生产、销售、使用、回收等多个环节。跟重视回收利用一样,甘肃同样高度重视强化地膜使用源头管控,坚决查处违规生产、销售、使用不达标地膜的行为,坚持以“减量、替代、回收”为主攻方向,着力推进农膜减量技术研发推广,推动全生物降解地膜的研发、生产和示范推广,积极探索农膜污染多元化治理途径。
今年春耕,位于渭源县的甘肃田地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借助全生物降解地膜应用示范建设项目,在会川镇的1000亩基地内应用全生物降解地膜栽培马铃薯。“全生物降解地膜的研发、应用和推广正在全省多个县区落地‘开花’。目前,我们已初步探明全生物降解地膜在省内适用的区域和作物种类。去年,全省共开展全生物降解地膜应用示范4.5万余亩。”唐继荣说,为推进农膜污染多元化治理,甘肃围绕传统地膜减量、替代、高效回收技术,积极与科研院所、高校、企业联合开展了全生物降解地膜试验示范、地膜机械化回收技术研发推广、废旧农膜高值化利用等工作。
甘肃积极扶持研发应用适合甘肃不同区域、不同作物和不同覆膜方式的废旧农膜回收机型;委托甘肃省农科院开展地膜科学合理使用区划研究,初步绘制出了全省地膜合理使用区域规划图;委托西北民族大学开展废旧地膜高值化利用研究;在金川区持续开展全省废旧农膜残留污染综合防治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开展不同农用薄膜对农业环境影响、废旧农膜高效回收技术等研究,构建起了“产学研”有机结合的工作新模式。
同时,甘肃把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纳入对各市、州农业农村部门的考核内容,明确属地化管理责任,重点靠实县级及以下政府农膜回收主体责任,不断强化绩效管理,推动建立“奖优罚劣”的奖惩工作机制,回收利用水平实现稳步提升。2021年,甘肃废旧农膜回收率达83.6%,同比增长0.77%。
从行政推动到群众积极参与——
营造全社会重视“白色污染”治理的浓厚氛围
自从甘肃开展废旧农膜回收工作以来,临夏州和政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坚持从农膜使用、回收和兑换再利用等环节着手,采用发布公告、召开村民大会、悬挂横幅等方式,提高群众对废旧农膜污染危害的认识,引导群众科学处理废旧农膜。
和政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罗建国说,中心大力倡导“农膜增产增收、残膜回收利用、资源变废为宝、农业循环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将回收点前移,依托已设立的废旧农膜回收点,采取定点回收、流动回收、上门回收相结合的方法,使群众走进田间就能捡拾、走出地头就能出售,极大地调动了群众拾捡残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提高了废旧农膜资源化回收利用率。
采取行政手段倡导推动,多措并举,提升群众对农膜残留污染治理的认识,激发群众积极参与废旧农膜回收的内生动力。多年来,经过不懈努力,甘肃社会各界尤其是农村地区重视废旧地膜资源化回收利用的氛围日益浓厚。甘肃广泛动员、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推进废旧农膜残留污染治理的经验,也屡屡赢得社会各界人士的“点赞”:首届“人人参与废旧农膜回收,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网络征文、摄影、短视频大赛活动的成功举办,有效扩大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的影响力,极大调动了公众参与的积极性;第一届地膜管理与污染防控研讨会上,《甘肃省废旧农膜残留污染防治实践与思考》的专题报告,引起了与会代表的高度关注和深入讨论……
记者了解到,为充分调动各地政府、企业、农民参与废旧农膜污染治理的积极性,甘肃充分发挥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示范县的带动作用,大力推广典型模式和成熟经验,引导各地政府加大对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的支持力度;同时,甘肃突出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作为农膜回收主力军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网络,结合发放资料、流动宣传、专项整治等方式,积极引导和动员群众、企业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增强了农膜生产者、使用者、回收者、监管者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
- 农田去“白污” 阡陌植“新绿”——甘肃全力推进废旧农膜回收利用观察2022-06-13
- 沙特制定循环经济国家计划2022-06-13
- 循环经济发展空间广阔2022-06-13
- “绿满乡村”引发的绿色效应2022-06-13
- 北京多管齐下持续推进碧水保卫战2022-06-13
- 停伐禁牧后内蒙古林草生态持续向好2022-06-13
- 下一篇:沙特制定循环经济国家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