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针串起绿色产业:河北平泉依托科技创新发展松林经济
经济日报 2022-11-21

 初冬,河北塞外山城平泉市,山川间的草木已泛黄落叶,唯有那山场中的数十万亩油松林依然格外苍翠吸睛。

  郁郁葱葱的茂密松林,不仅可以涵养水源、净化空气,还通过越拉越长的产业链条给城市和百姓带来更多实惠。

  我们走进这个区域,看看这绿色松林是如何产生多重效益的。

  油松成林

  记者登上平泉市黄土梁子镇的后山远眺,只见一望无际的油松林层层叠叠、直铺山顶。看到这生机盎然的景象,人人都会以为这树木之下一定会有肥沃的厚土,可黄土梁子林场场长徐兰丽却从车上拿出一把镐头,在树根处粗略刨了几下,树下立时裸露出了坚硬的岩石。

  徐兰丽说,平泉市地处冀、辽、内蒙古三省交界处,地理环境复杂,是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可这里属于“七山一水二分田”的高寒山区,经过多年植树造林,剩下的区域大都属于绿化率不足10%的石质山,尤其是黄土梁子镇的石质山。上世纪50年代,黄土梁子镇的森林覆盖率仅为0.6%,当地人听说要在这片石山上建林场,直呼“不可能”。林场管理者通过深度调研后认为,当地树种油松喜阴凉、耐瘠薄、耐干旱,只要栽种方法对路,一定能在山场上扎根发芽。于是林场职工和当地群众苦干实干,借助科技创新,通过反复实验,利用小反坡鱼鳞坑,为油松种子或幼苗创造了一个初期阴坡生长的环境,让它们把根扎下来。

  正是凭着敢闯敢拼的精神,一颗颗油松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孕育了22万亩人工林,森林覆盖率由0.6%跃升至86.1%。这项造林技术不仅获得了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也极大推动了燕山、太行山植树造林。平泉市在全域进行复制推广这一造林技术,使全市松树种植面积增至70多万亩。按照每亩林地年增加20立方米涵养水量、释放9吨氧气的国际标准来计算,仅此一项就为该地每年增加水源涵养量1400万立方米,增加氧气释放量630万吨,生态效益显著。

  “松针有着多种神奇功效,仅承德就有800多万亩松林,可惜产业化利用此前几乎是空白。”平泉市林草局局长翟海雁说,一条逐渐成型的大健康产业链,开发出了植物富氧离子产品,既满足了城市人口的现代生活需求,又让老百姓能够像一年一季收庄稼一样收松针,对当地松林产业的持续发展很是有利。

  产业成型

  在平泉市开发区的一片厂房中,数十台设备正在有序地运转之中,厂区内干净整洁,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松林清香,让人倍感提神醒脑。

  “在人们认知中,要呼吸天然负氧离子必须走进森林。而今天,我们可以将其打包送进城市居民的家中,足不出户也能享受大自然的馈赠。”承德隆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鑫媛说,隆宏生物原来致力于发展植物提取产业,在专家的建议下,得知植物尖端放电原理可以产生负氧离子,而针叶林的负氧离子浓度要高于阔叶林,特别是塞北地区独有的松针,因为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松针中富含黄酮、多糖、芬多精等有效物质。

  承德隆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北京林业大学、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等1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产学研合作,成立了全国首家植物负氧离子技术创新中心、植物负氧离子研发中心、植物负氧离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松针是一种极具养生价值的物质,《千金方》记载:‘松叶令人不老,生毛发、安五脏、守中、不饥、延年,治风湿、百节酸痛之方。’但是在深度开发领域却一直没有明显成效,如今我们通过与企业合作进行产学研一体化开发,生产出了植物负氧离子健康产品。”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于志明说。

  隆宏生物先后投入了2.3亿元资金,摸索出采用松针制作植物负氧离子的产业化路径,取得了31项国家专利,并参与编制了国家负氧离子行业标准。就这样,松林中那些每年都会脱落的小松针成了企业制作植物负氧离子的原材料,不起眼的松针正式走入了产业化流程。

  在一间关闭了门窗的普通房间中,工作人员在空气加湿器里加入少许植物负氧离子释放液,一股散发着浓郁松香的薄雾袅袅腾起,只一会儿工夫,负氧离子检测仪显示屏上的负氧离子个数便由每立方厘米不足100个提升到了1万个以上。

  11月5日至8日,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15届森博会在浙江省义乌市举行。隆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台引来众多参展者驻足,他们提供的松针天然富氧液、空净宝、松针粉、松针系列手工皂、次氯酸消毒液等系列健康生态产品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

  “能把森林中的优质空气带回家,而且还能将负氧离子赋能于纺织产品中,这样的产品真不错!我们确定与这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让我们的企业产品通过负氧离子的生态提升,更加顺应市场。”当地一家纺织公司的管理者林新民说。

  隆宏生物的“植物生态级负氧离子健康产业”不仅获得了第九届河北省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也为平泉松林产业蹚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路径。

  农民增收

  从去年开始,平北镇石洞子村60多岁的农民管榆除了在自己家承包地里采收粮食外,还多了一项上山搂松针的活计。

  松林中一年一度落下的松针变成了生产必需品,为山里农民群众新增了一条致富路。

  石洞子村地处深山沟,漫山遍野是松林,每年都有松针脱落,企业给出的松针收购价是每吨超过1000元。村民很快行动起来,用自制的耙子去搂松针,收集好后用尼龙袋装回。“一上午能装七八袋,一天下来,就能挣到400多元钱。”管榆兴奋地说。尝到甜头,他干起来更带劲儿了,刨去刮风下雨,几乎天天上山。去年收购季结束,老管仔细一算,心里乐开了花:“3个月挣了3万多元钱。”

  在整个石洞子村,像老管这样通过收集松针增收的农民有很多,他们告诉记者:“现在一进入收购季,家家户户都出门搂松针,收益很不错,就算是妇女一天也能挣两三百元。”脑瓜活、思路广的村民刘宏伟除了帮助企业搞收购外,今年更是投入10多万元买了套粉碎设备,帮助企业进行初加工,没想到,一个收购季就赚回了设备钱,加工费净挣了7万多元。

  松林产业化发展不仅强了企业,富了百姓,也给林业管理部门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翟海雁指着林业分布图对记者说:“平泉有森林面积297.6万亩,其中油松林72.78万亩,如果按一亩油松林每年脱落200公斤松针计算,一年就能产生15万吨松针,这样一来,林下可燃物越积越多,尤其是松针这种物质油性极大,见火就着,不易扑灭,一旦失火便是毁灭性后果。通过对松针进行产业化利用,不仅能够变废为宝,还由于少了易燃物,能够极大地减轻防火压力。”

  “作为健康产品,植物负氧离子产业前景巨大。”张鑫媛满怀信心地表示:“我们企业去年的松针加工能力为2000多吨,今年能够达到1万吨。我们的目标是用3年至5年时间,使加工能力提升到20万吨,让农民群众持续增收。这样一来,我们产业链条还会辐射平泉市周边的市区县。”

  通过这种造林、护林、营林的一体化发展,平泉进一步开发出了森林的潜在价值,使得穷山恶水变成了绿水青山,使绿水青山转化成了金山银山,进入可持续的良性循环发展。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