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贵州省贵阳市贵安新区坚持“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主攻方向,紧抓以大数据等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厚植发展优势,搭建发展平台,已建成数据中心7个,形成了全产业链搭建、多种业态聚集的产业新格局,让实体经济走上“云端”。图为贵安新区华为云数据中心外景。
绿色是贵州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贵州人懂绿、爱绿、护绿。
在17万平方公里的贵州,近年来依托大数据产业的蓬勃发展,以数据赋能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运用大数据推动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生活,将“大数据”与“大生态”两张“名片”巧妙融合,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绿色发展道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精彩画卷正在贵州大地徐徐展开。
护绿,
生态治理更智能
“师傅,平台监测到您的车辆有冒黑烟的情况,请在15日之内对车辆进行维修整治,并在最近一次年审的检验机构进行免费复检,合格后方可上路行驶。”在贵阳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中心,执法支队吴庭文通过电话联系黑烟车车主处置问题。
2020年,贵阳市启用了黑烟车遥感监测系统,系统能实现全天候无人监控、自动筛选、保存、传输、播放黑烟车视频片段等功能,快速识别和抓拍排放黑烟等明显可见污染物的车辆。
引进先进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手段用于贵阳市大气污染管控工作,实现大气精准治污,守护蓝天白云,这是贵阳市近年来一直在探索的工作。
吴庭文介绍,目前全市11个区市县重点路段建设了22套电子抓拍系统,截至今年6月25日,已审核黑烟车数据34015条。
来到贵阳市白云区麦架河新村村段岸边,麦架镇新村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吴国华掏出手机,打开“智慧白云——清清河道”微信小程序,点击“日常巡查”开启巡河工作。河道没有明显淤塞、两岸无垃圾堆放、水面没有出现成片漂浮物……严格对照系统中的“水域状态与清洁”“河流沿岸情况”“河流取排水情况”等分类指标进行巡查,吴国华及时填写巡查位置、时间,对拍摄图片上传数据库留痕。这样的操作,已成为白云区各级河长巡河巡湖时的常态。
在吴国华看来,科技的加持,实现了巡河电子化、数据实时化、治理精准化。“系统对所发现问题的交办、受理、处置、办结等均有时效记录,不仅方便高效,还增强了河长履职的责任心和自觉性。”
近年来,贵州利用优势条件与发展契机,加快生态治理数字化转型,充分运用大数据手段,全力提升生态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2022年,贵州省9个中心城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99.1%;全省地表水水质总体为优,114条主要河流222个监测断面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98.2%(达到Ⅲ类及以上水质类别),9个中心城市26个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147个县级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全省生态质量指数(EQI)值为70.86,生态质量为一类,生态质量保持稳定。
融合,
绿色动能更强劲
获评“2022年度绿色工厂”,让贵州吉利发动机有限公司更加坚定了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推动自身工厂全方位绿色发展。
行走在贵州吉利发动机有限公司之中,由内而外,随处可见工业生产数字化转型与绿色低碳生产的身影。主体厂房集约化建设,厂房外部材料以保温节能新型材料为主,园区利用太阳能供电,生产车间整洁有序,运输线上,人与机器人协作生产。
吉利控股集团公用动力一级工程师潘兴友登录智能制造系统,在系统显示屏端上,智慧生产、智慧检验、智慧能源、智慧质控、智慧开机等情况实时更新,从每条生产线运转到当日能耗情况,数据显示一应俱全。
前方加工线上生产忙,后方基地,污水集中处理厂环保数采仪24小时运转,对工业生产污水处理进行实时监测采集,每月近20吨工业污水通过集中污水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后再排入市政管网,循环利用。
潘兴友介绍,企业通过集约式厂房建设、建立循环水系统、开展系统化废渣治理、试机节能技术创新等措施,推动绿色制造水平全面提升,在200亩土地创造出每年10亿以上的产值。
走进贵州盘江电投天能焦化有限公司厂区,没有印象中焦化企业独有的刺鼻异味和此起彼伏的机器运转声,大多数生产流程都由数字后台全程操作并监控,曾经贴着“傻大黑粗”标签的煤化工,正在快速向绿色环保、循环发展、智能制造的方向转变。
数字经济是绿色发展的重要内驱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作为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通过实施“千企改造”“万企融合”持续推动大数据赋能各行各业转型升级,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指数达44.5,绿色制造正推动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生态更美、产业渐强,贵州“链”上大数据,引导产业结构逐步向节能、低耗、低污染方向转型升级。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印发的《贵州省“十四五”工业节能规划》提出,到2025年,完成工业节能目标任务,显著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稳步提升资源利用水平,进一步完善绿色制造体系,绿色工业园区占比50%以上,创建绿色工厂200家以上,培育一批绿色设计产品,打造一批绿色供应链,创建一批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
2022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赋予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的战略定位,贵州不断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出新绩。目前,贵州已创建国家级、省级绿色工厂162家。
培育,
绿色生活更丰富
“扫一扫,就能看到这棵古树的基本情况,方便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保护树木。”在安顺市,市民通过扫描古树名木上挂着的二维码,即可查看该树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保护等级和高清图片等信息。
2020年以来,安顺市林业局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古树名木进行电子识别,让所有古树名木拥有属于自己的“电子户口”,实现管理保护智慧化。“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普及科学知识,增强大家的保护意识。”安顺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1300余株古树名木已全部挂牌完成。
家住贵阳市观山湖区金元社区的居民李建国,每天都会到观山湖公园慢跑,公园里的数字化服务让他十分满意,每每有朋友前来游玩,他总喜欢给大家推荐介绍。
在公园内,人们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手机APP、触摸屏等渠道了解公园负氧离子、空气质量、实时客流量等信息,公园还提供旅游线路导引、设施服务、科普知识推送等多种服务。李建国感慨地说:“细微之处,彰显贵阳智慧公园的特色,十分方便。”
线上预约进园、全景VR看房、无纸化合同、手机打卡健身、线上二手交易……如今的贵州,依托数字技术,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家居等应用场景日益丰富,城市更宜居、更舒心,绿色生活理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是民生之要、百姓之盼,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用“大数据”守护“大生态”的生态治理保护创新实践正在黔贵大地遍地开花,形成了一张强大的生态环境防护网;数字化、智能化正不断拓宽贵州绿色发展的路径。守护黔山秀水,共建生态文明,生态贵州正借力大数据的翅膀,展翅翱翔。
- “大数据”守护贵州“大生态”2023-07-04
- 上海垃圾分类妙招多2023-07-04
- 设立全国生态日,是标志更是动力2023-07-03
- 营林造林,发展林下经济:黑龙江伊春因林而兴绿富共赢2023-07-03
- 提升湿地保护能力和水平 最高检发布湿地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例2023-07-03
- 新调整的“三有野生动物名录”公布 新增700多种野生动物2023-07-03
- 下一篇:上海垃圾分类妙招多
- 最新推荐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