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是中华穿山甲的历史分布区,主要分布在皖南丘陵山地,栖息环境为低山丘陵区土层厚而松软的坡地树林灌丛。2016年以来,中华穿山甲分布区内南陵、绩溪、黄山区、贵池等地有多起救护记录,证明有一定数量的野生种群。
今年3月,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村民发现路中央有一只穿山甲缩成一团,因担心其遭遇危险,随即报警。辖区派出所民警快速出警,同林业站工作人员确认,该动物确为穿山甲。
“政府部门经常下乡宣传保护野生动物的知识,遇到野生动物,村民们都及时报警,让专业人员来处理。”林业站工作人员介绍,穿山甲是世界上唯一体被鳞甲的哺乳动物,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覆盖在其表皮上的鳞片构成的外部“盔甲”。进行检查后,这只穿山甲生命体征正常,不需要特别救助,将它带到适合的栖息地放生即可。
在池州市,同样的放归案例并非个例。
2021年9月,石台县民警联合林业部门将蜷缩在路中央的一只穿山甲成功放归;2022年7月,青阳县民警联合林业部门将躲藏在村民家中的一只穿山甲成功放归;2022年6月,石台县村民家中发现一只后脚轻微受伤的穿山甲,经简单处理、观察无碍后,将其带到指定地点放归。
池州市民警介绍:“村民发现穿山甲后,第一时间作报警处理,我们再与林业部门联系,研判穿山甲的情况,根据实际进行救护或放归。”
安徽省将森林资源保护宣传工作融入森林警长制工作范畴,森林警察大队通过辖区派出所组织各警长、各村护林员、村干部等组成义警联防队,开展“线上+线下”全覆盖宣传。线上依托社村工作群、警民议事群等平台,充分发挥快捷高效的信息传播优势。线下面对面、零距离,走进校园和居民家中,逐门逐户开展宣传。群众保护生态环境、保护野生动物资源意识明显提高。
“我在水池中发现一只落水的穿山甲,目前已经捞上来了,接下来要怎么处理,你们快来吧。”黄先生紧急拨通了当地林业部门的电话。
黄山市屯溪区林业局工作人员及时到达现场,接收了该穿山甲,经过林业部门及皖南野生动物救护中心观察和鉴定,这只落水穿山甲体长60厘米、体重3公斤,体态完整,体表无伤,生命体征正常。随后,工作人员根据穿山甲的生活习性,选择傍晚时将其送至被发现的路段附近山林,放归自然。
这是2022年7月发生在安徽省黄山市的穿山甲救助事件,皖南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穿山甲胆子小,活动力弱,应激反应较大,且食性特殊,救助难度较大。通常情况下,如果发现穿山甲误入农户家中或暂时被困,但其生命体征正常,就近放回其栖息地是最好的救助方法。”
为了更好地保护穿山甲,安徽省进行了诸多探索。安徽师范大学开展了安徽省穿山甲野生种群资源及栖息地调查,于2020年全部完成并形成《安徽省穿山甲野生种群资源及栖息地调查报告》。此次调查涵盖皖南山区的贵池区、青阳县、石台县、宁国市、绩溪县、旌德县、歙县、黄山区、屯溪区、休宁县、祁门县、黟县等12个县(区),包括安徽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安徽九华山风景区、安徽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阳盘台省级自然保护区、仙寓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等自然保护地,共布设相机109台。
为更全面、科学保护中华穿山甲,安徽省林业局将根据穿山甲资源状况特点、栖息地现状、物种濒危原因等,科学编制穿山甲保护规划。一是加强穿山甲分布区内保护地的保护管理;二是加强野外种群监测,探索保护地外穿山甲分布点保护;三是开展收容救护和人工繁育研究,积极探索野外放归,进一步促进野外资源的恢复和发展。
- 安徽持续加大穿山甲保护力度2023-09-20
- 绿色金融助力贵州高质量发展2023-09-18
-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加速跑”2023-09-18
- 落实“三个”治污,巩固深化水污染治理2023-09-18
- 四川完成全国首例CCER司法处置2023-09-18
- 上海稳步推进低碳国际航运中心建设2023-09-18
- 下一篇:绿色金融助力贵州高质量发展
- 最新推荐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