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智能化助力盐城垃圾分类
经济参考报 2020-04-14
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自2018年开展垃圾分类,经过两年多的项目运营,现在开发区的垃圾分类知晓率达95%,参与率、正确率均稳定在80%以上,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大幅提高。目前,该区域有12个小区、5所学校、1个机关单位使用智能分类设备,日均垃圾回收量达1142.8kg。
2018年初,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目标,引入浙江联运环境“四化六定”垃圾分类运营模式,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有序推进推动垃圾分类进程,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在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四个环节全面实施分类,落实源头、中间过程、末端全过程分类处理。通过前端精准引导、数据监管及用户精准画像等措施方便居民投放,让居民“容易分、分的好”,取得显著分类成效。
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准备将这套垃圾分类运营实践经验复制推广至全区,因地制宜地采用新方法、新技术,进一步深化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运营模式。
相关阅读
- 时隔十年,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有哪些变化?2020-06-11
- 海关查获104.14万吨洋垃圾2020-06-11
-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公布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较第一次普查大幅下降2020-06-11
- 专家热议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2020-06-10
- 垃圾分类需要更多“便利侠”2020-06-10
- 广州明确再生水可售价格将低于自来水2020-06-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