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湖北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洪湖段渔民自发拆除渔船牌照。 (资料图片)
2019年12月,湖北监利县何王庙江豚保护区32艘渔船被现场拆解。 (资料图片)
长江流域为期10年的全面禁捕对保护母亲河生态环境、恢复渔业资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禁捕之后,大量渔民不得不上岸谋生,因此妥善做好渔民上岸后的转产安置,也事关长江禁捕退捕的成败。近日,经济日报记者深入长江沿岸地区,看看这里的渔民安置政策落实得如何,在长江上漂了一辈子的渔民们上岸后日子过得怎么样。
重庆:“转业”不丢老本行
本报记者 冉瑞成 吴陆牧
5月末的一个清晨,阳光洒下,长江江面上的薄雾渐渐消散。“今天天气不错!”57岁的刘加祥早早来到了重庆涪陵清漂码头,驾驶着一艘打捞船出发了。
刘加祥是涪陵区南沱镇土生土长的渔民,在长江上打鱼40多年。去年,得知长江流域即将退捕禁渔后,他上交渔船“洗脚上岸”,应聘加入到涪陵区长江清漂队,负责驾驶清漂船。“每天都是早上7点出发,晚上7点收工。”刘加祥说,除了汛期和暴雨后,日常保洁期在长江江面上几乎看不到垃圾,水环境越来越好。“看到母亲河变干净,自己打心眼儿里高兴。”刘加祥说。
“打了一辈子鱼,我们对长江有感情。”刘加祥说,以前长江里的鱼种类很多,打鱼效益也好,现在鱼少了收益也一年不如一年,再不保护长江的资源真不行了。“虽说不能打鱼了,但我也想护江、护鱼,为子孙造福。”
涪陵地处三峡库区腹地,境内长江流程77公里、乌江流程33公里,汇入长江的一级支流35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12条,天然水域面积26.8万亩。全长127公里的长江重庆段四大家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涪陵就占了70公里。
“去年,涪陵区成立了长江流域禁捕和建立补偿制度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印发《长江流域禁捕和建立补偿制度实施方案》并组织召开了退捕转产工作动员会,截至2019年11月,涪陵全区421艘捕渔船与101艘捕捞辅助船全部报废拆解,935名捕捞渔业船员全部退捕上岸。”涪陵区水产渔政站站长刘顺科告诉记者,今年1月1日,涪陵区天然水域全面禁渔正式启动,禁渔区涵盖区境内长江、乌江干流及其河汊及渠溪河等12条重要支流水域。
与刘加祥一样,不少渔民上岸后干的还是跟鱼打交道的活。
“其实,我现在也算是‘渔民’,只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祖辈都是渔民,自小就生活在渔船上的张朝明跟鱼打了一辈子交道,退捕后,50岁的他在涪陵城区开了一家面积18平方米的门店卖鱼。跟以往不同的是,张朝明现在卖的不再是江鱼,而是草鱼、鲢鱼、青鱼等水库生态鱼。“长江全面禁捕后,水库生态鱼生意越来越火。”张朝明笑着说,自己卖的鱼都是从周边区县和邻近省份进货,一天能卖出100多斤。
对于未来,张朝明也有自己的打算。“将来,如果生意做得好的话,考虑自己承包个鱼塘,学习一些养殖技术,一边养鱼,一边将垂钓等休闲渔业发展起来,进一步把跟鱼有关的事业做大。”张朝明说,尽管事业刚起步,但他对市场前景充满信心。
渔民转产就业,涪陵区政府积极给予引导帮助。“为了让渔民退得出、稳得住、过得好,我们从就业、培训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目前退捕上岸的渔民已转产就业651人。”刘顺科说,对有意愿从事休闲渔业的渔民,将会开展技能培训、创业帮扶等服务。
湖北:捕鱼人成护鱼人
本报记者 柳 洁
5月26日天还没亮,谢顺友便穿着“宜昌渔政”的工作服,早早来到临江坪江段,跳上宜昌江豚协助巡护船,向下游驶去……但如今,他下江并不是为了打鱼,而是去护鱼。
“从我爷爷那辈开始就以捕鱼为生,我父亲5兄弟都是渔民,养活了我们一大家子近40口人。”谢顺友是湖北宜昌市伍家岗区人,家就在长江边上。“临江坪江段曾是江豚最集中的活动区域之一,但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江豚明显减少。”谢顺友说。
江豚是长江生态的晴雨表。江豚种群数量衰减,意味着长江渔业资源、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长江生态告急。为保护长江生态,从2002年长江开始禁渔。2016年,国家将禁捕时长从3个月延长到4个月。“2008年,胭脂坝水域发现2头江豚”“2012年,胭脂坝水域监测到3头江豚”“2017年,宜昌江段监测到17头江豚”……渔政部门记录着这些可喜的变化。
2018年1月1日起,宜昌中华鲟保护区率先在湖北省实行常年禁捕,区内从事捕捞作业的渔民全部上岸转产安置。
不做渔民了,干啥?2018年6月份,宜昌市渔政监察支队联合宜昌市稻草圈圈生态环保公益中心申请了江豚协助巡护项目,先后聘请了12名退捕转产渔民加入到协助巡护长江的工作中来,将捕鱼人转变为护鱼人,建立协助巡护员队。
经过渔政部门的公开选拔,谢顺友加入了宜昌市渔业协巡队,成为一名“护豚员”。“每月有3000元工资,跟捕鱼时差不多。”谈起这份工作,谢顺友很满意:“虽然我们是业余的,但在我们的努力下,非法电鱼、捕鱼的人越来越少了。”
宜昌市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共有1723艘渔船需要退捕上岸。截至目前,退捕工作已全部完成,并为上岸渔民提供了70个协助巡护岗位。除了奖补一笔资金外,宜昌市还在社保救助等方面予以扶持,为渔民提供转产专业培训,积极引导渔民转岗就业创业,有效保障渔民基本生计。
为了增加收入,2016年谢顺友开始尝试在禁渔期办农家乐。由于缺乏技术,农家乐没有什么特色,生意并不好。去年下半年,谢顺友参加了宜昌市人社局举办的创业培训,并对自己的农家饭庄重装升级,生意逐渐好了起来。如今,农家饭庄每年为谢顺友带来的收入超过8万元。
据了解,宜昌依托全市44家就业培训定点机构,为上岸渔民提供叉车、育婴师、创业等50个专业培训,通过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活动,为退捕渔民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政策咨询、创业指导等服务,帮助688名退捕渔民实现就业创业。
同时,宜昌还严格落实低保及临时救助政策。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且家庭财产状况符合当地规定条件的退捕渔民家庭,按程序纳入城乡低保范围。
与谢顺友一样,很多渔民离船上岸,开启了新生活。
洪湖是中国第7大淡水湖,过去由于大量围网养殖等原因,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2016年初,当地政府对洪湖下大力气整治,“洪湖围网一亩不留,围网竹竿一根不剩,渔民全部上岸”。
洪湖市政协的调研报告显示,渔民上岸安居有“四盼”:居住有房子,工作有岗位,医疗有保障,社保能落实。
洪湖市的上岸渔民有789户2803人,陈玉祥就是其中一位。用购房补贴、扶贫搬迁补偿和政府收购渔船的钱,陈玉祥购置了一套128平方米的房子。老陈每月有3000多元的稳定收入,他爱人另有工作,两个孩子在小区附近的学校上学。一家人医保、社保落实后,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整治后的洪湖水质也明显转好,从原来的Ⅴ类、劣Ⅴ类提升至Ⅲ类。
“对愿意上岸购房的渔民,我们每户补贴7万元。在此基础上,对限购面积(人均25平方米)内的再给予补贴,加上渔民补偿款,保障每户都能在岸上买得起房。”洪湖市住建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潜江市渔政局负责人何金龙说,该市为236户渔民建起3个渔民之家,以每平方米900元的价格将房子卖给他们,确保每一户渔民通过退捕补贴能够买得起房。“市人社部门专门组织两场招聘会,422名渔民还参加了养老保险。”
“嘉鱼县禁捕补偿与转产培训同步启动,通过职业培训、公益岗位等途径,解决好渔民上岸后的出路问题。”嘉鱼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石六华说。
据介绍,湖北省全面禁捕水生生物保护区数量占全国总量的25%,长江干流湖北段、汉江干流常年禁捕总里程超过2000公里。中央财政采取一次性补助与过渡期补助相结合的方式对禁捕工作给予适当支持。退捕渔民临时生活补助、社会保障、职业技能培训等相关工作所需资金主要由各地结合现有政策资金渠道解决。
目前,湖北沿江各地市已因地制宜制定实施方案,通过资金补助、就业服务、技能培训、创业支持、社会保障等多种方式,做到上岸渔民应扶尽扶、应保尽保,不落一户、不落一人,尽快帮助3.77万渔民走上岸、立住脚、谋发展。
- 时隔十年,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有哪些变化?2020-06-11
- 海关查获104.14万吨洋垃圾2020-06-11
-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公布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较第一次普查大幅下降2020-06-11
- 专家热议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2020-06-10
- 垃圾分类需要更多“便利侠”2020-06-10
- 广州明确再生水可售价格将低于自来水2020-06-10
- 上一篇:国有林场亟需摸清动植物“家底”
- 下一篇:城市生态岛“变废为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