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王淦昌在原子能研究所作关于惯性约束核聚变的学术报告。
图片来源:中国科协“星辰大海 逐梦启航”科学家精神专题展
“科”家节日今又至,正是追“星”好时节。
在当今的互联网上,有一种声音广泛流传:“科学家才是人们该追的‘星’。”那么,这些“星”该去哪里追?在脚踏实地的科学家和高居寰宇的星斗之间又是否存在某种实际联系呢?5月30日上线的“星辰大海逐梦启航”科学家精神专题展为观众提供了线索——就像水浒英雄对应着星宿一样,许多中国科学家在天上也有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小行星。
“徐光宪,物理化学家,1920—2015年在世,小行星编号345871,命名时间2020年……”一张张“星名片”既介绍了天上的小行星,也引出了为它们冠名的科学家。在名片下方出现的是一张张珍贵的老照片,展现着科学家们永不褪色的工作风采。截至目前,已有300余颗小行星以中国人物命名,其中三分之一以上为科学家。这些科学家中有很多是我国近现代科技发展过程中的领军人物。
5月30日是第六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为响应“创新争先 自立自强”的节日主题,弘扬科学家精神,中国科协正式推出“星辰大海逐梦启航”科学家精神专题展。展览采取线上形式,向公众免费开放。
打开展览首页,观众可以看到展览的全貌:全展由“序厅”“尾厅”以及主体部分的5个篇章合计15个单元组成。5个篇章分别为“彰显家国情怀”“探求科学真理”“追求技术创新”“推进科学事业”“弘扬科学文化”。每个篇章下各有3个单元,介绍不同年代科学家的各种事迹。每位科学家都有自己的“星名片”作为引介。这一连串近百位科学家的形象串联起来,构成了新中国科学事业珠玑闪耀的“群星图”。
中国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通过了解他们的人生轨迹和精神世界,广大科技工作者和观展群众可以看到科学家精神的具象化表达。
展览虽然采取了线上形式,但是展品依然可谓琳琅满目。网页上展出了大量与科学家相关的照片、手稿。中国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素材是策展团队从中国科协“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中国科学院院士画册》、新华社图库等来源收集整理的,涉及近百位科学家的生平和贡献。他们当中,有写下《在共产党的生日向党保证》的华罗庚;有终其一生献身黄土科学的刘东生;有牢记“真正为我打分的是农民”的李振声;有桃李芬芳“一门四院士”的王振义;也有刚刚逝世一周年的袁隆平和吴孟超……
“线上展这种形式,缺乏近距离观看实物的时空交错之感。我们转而竭力抓住故事与情感要素,挖掘出大量有时代高度、有情感温度、有思想深度的历史片段。用每个人的历史碎片拼凑成时代记忆,以个案体现大势,希望以历史昭示未来,还原真实的中国科学家群体,放射科学家精神的光辉。”中国科协相关负责人总结说。
1956年,空气动力学家郭永怀冲破阻挠回国。为了避免美方以掌握重要资料为由再加阻挠,他毅然烧毁了多年积攒下的科研文章和教学讲义手稿。
20世纪50年代初期,对于苏联科学家宣称发现的10多个新粒子,王淦昌在举国学习苏联的压力下,明确表示“苏联人的发现靠不住”,事实也最终证明他的判断是准确的。
1994年,在所有人不看好的情况下,南仁东克服万难,坚持实地勘察,并自掏路费,逢人就介绍“中国天眼”,最终推动了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项目的成功开展……
这些不过百余字的故事,讲出了科学家群体对祖国的丝丝牵挂、对真理的苦苦追寻、对创新的孜孜不倦。文本是轻盈的,但它们言说的精神却可谓势大力沉。在“星辰大海逐梦启航”科学家精神专题展上登场的“星星”们之所以能够加入中华历史的星河和人类智慧的星空,靠的就是这一份份简洁有力的真实。孙明源
- 中国“科星”在闪耀2022-05-31
- 常态化疫情防控之下,出现阳性感染者如何划定风险地区?2022-05-31
- 助力海上风电开发 国内首艘运输起重一体化深远海风电施工船出坞2022-05-27
- 两部门首次联合发布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2022-05-27
- 昼夜节律紊乱导致心梗患者预后不良2022-05-27
- 医保社保电子化,让生活更便捷2022-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