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回应“山河大学”:把促进教育公平融入教育综合改革各方面各环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3-07-07

 近日,一所虚拟的“山河大学”在网上走红。

  所谓的“山河大学”,源于网友们的玩笑——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四个省份的三百多万高考考生,众筹打造一所四省交界的综合性大学,面向“山河四省”招生。网友们甚至为“山河大学”设计出校训、校徽、院系、招生简章。

  为什么会虚拟出“山河大学”?背后的原因发人深思:总人口超过2亿的河南、河北、山西三省甚至没有一所985大学。高考竞争激烈、人才外流严重,是“山河四省”面临的迫切问题。

  在7月6日国新办“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副部长吴岩回应称,关注到了“山河大学”的问题。

  他介绍,教育部将不断优化高等教育资源的布局结构,支持中西部地区,特别是人口大省扩大高等教育资源规模,优化类型结构和区域结构。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发布会上表示,把促进教育公平融入教育综合改革各方面各环节,除了优化高等教育结构,还要加快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教育数字化是推进教育公平的新方法,怀进鹏在回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时称,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上线一年来,大概有两亿多青少年在网上学习,特别是边远山区和农村,可以享受上海、北京、浙江、江苏优质的教育资源。

  “我们的确通过这样的方式把过去做不了的事情做好了,得以实现优质资源的均衡。”怀进鹏说。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优化高等教育区域结构

  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

  怀进鹏在发布会上说,启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战略工程,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上先行先试,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优化教育布局和结构上先行先试。

  他还说,把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作为重中之重,大力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实施好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卓越工程师和卓越医师培养等重大项目,聚力攻克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不足这一难题。

  吴岩也在发布会上说,主要路径和方法是“三个有组织”。一是有组织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二是有组织推进科技创新,三是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主导先导产业,有组织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对于“山河大学”,吴岩说,面对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新阶段的新形势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挑战和新问题,教育部将围绕增强国家竞争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断优化高等教育资源的布局结构,支持中西部地区,特别是人口大省扩大高等教育资源规模,优化类型结构和区域结构。

  2021年,国家发改委等三部门在《“十四五”时期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实施方案》提出了多项高等教育内涵发展任务,包括在京高校疏解、中西部高校(含部省合建高校)建设等。

  截至目前,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林业大学已明确在雄安新区建设新校区。河北省委书记倪岳峰今年3月表示,要确保疏解高校来得了、留得住、发展好。

  推动高校集群发展是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重要举措。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今年3月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介绍,以西安、兰州、重庆、成都为战略支点,建强中西部高等教育“西三角”,发挥高校集群的集聚溢出效应。

  此外,还要在西北、西南、中部三大区域分别布局高等研究院,在中西部高校布局建设一批现代产业学院、未来技术学院、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

  河南省连续多年高考报名人数位列全国第一,但是,“人们常说河南没有‘985’高校、没有教育部的部属高校,实际上就是说,我们没有高水平的大学,没有世界一流的大学。”河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刁玉华在2022年7月第二届中原高等教育论坛上说。

  河南省已经提出,到2025年将新组建5所左右大学,新增设10所左右普通本科院校、10所左右职业本科院校、50所左右专科层次高等职业学校。

  对于高水平大学,河南省一方面在推动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成为高等教育“双航母”,另一方面积极引进985高校到河南办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已成立郑州研究院,另据报道,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也表示将会在郑州设立研究院。

  合理布局城乡学校

  义务教育关系千家万户。2021年,全国所有的县区均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按照规划目标,到2035年全国绝大多数县域将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现这个目标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教育部综合改革司司长刘自成在发布会上介绍,将从推进学校建设标准化、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推进师资配置均衡化、推进资源共享智慧化、推进教育关爱制度化等方面推进。

  中办、国办今年6月印发《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校长教师有序交流轮岗行动计划等重大项目。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周洪宇介绍,公共教育是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覆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并涉及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残疾学生的教育保障政策体系等。

  学校标准化建设是推进不同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基本抓手,我国已经开展了一些项目,包括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教育强国推进工程等。

  近日,财政部下达330亿元,用于2023年支持地方深入推进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同比增加30亿元。

  周洪宇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针对目前我国基本公共教育财政投入存在的地区差异,需要进一步完善教育经费投入制度,比如合理划分教育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依法落实各级政府教育支出责任。

  刘自成在发布会上还介绍,根据人口变化趋势,合理布局城乡学校,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推进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强化以城带乡,切实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周洪宇认为,这要求地方政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新型城镇空间布局、人口存量和变量等因素,对学校的位置、数量、结构、规模等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同时,科学预测区域内学龄人口流动变化趋势,统筹配置城乡学校。

  数字化撬动教育改革

  教育部从去年开始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并取得了积极进展。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上线一年来,访问量超过了260亿次,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育数字化已经成为缩小数字鸿沟、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方式。

  比如慕课西部行计划,面向西部所有高校提供了19万门以上的慕课和定制化课程,这对西部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强大支持。帮助西部地区开展混合式教学达到446万门次以上,学生参与学习4.95亿次。

  今年以来,我国利用数字教育赋能乡村教育试点,组织4所高校近百名志愿者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平台,面向4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1600多名学生开展数字支教试验,通过“信息技术”“艺术”这两个门类共190课时提供数字支持经验和体验。

  怀进鹏在回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时说,“我们还会加大力度来推进教育公平、教育质量的提升。当然也看到了数字资源的有效利用,对于更好地服务全社会有其重要意义。”

  下一步,我国将建设国家教育数字化大数据中心,使其成为提供优质资源服务的重要平台,成为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共享中心、教育公共服务的汇聚中心和数字资源的管理和评估中心。

  怀进鹏指出,数字化不仅仅是技术,也不仅仅是平台和把资源变成数字,更重要的是它会撬动教育改革。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李玉顺认为,教育数字化正从信息化基础设施环境的宏观层面逐渐向人的发展及学生成长效果的微观层面转变。

  “过去,教育信息化助力教育公平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网络接入、数字资源开发与共享等基本环境上,强调个体发展的外在保障因素,关注群体利益。目前,关注重心由体系及环境逐渐转向师生个体,关注学习者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李玉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教师队伍建设是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为支撑教育强国建设,教育部启动“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战略工程”,实施教师发展数字化行动。

  李玉顺指出,教师必须获得与智慧教育发展相适应的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其中,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最为关键。

  “当前,部分不发达地区缺乏技术与学科有效整合的针对性培训和专业指导,有的教师信息检索和再加工能力较弱。”李玉顺说。

  教育部近日印发通知,开展2023年暑期教师研修,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设立专题,面向各级各类教师提供优质学习资源,服务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提升。

  “去年和今年在寒暑假提供教师在网上开展数字化学习,加强教师教育教学的服务和学生的培养。这方面工作中,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怀进鹏说。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图片推荐